今年入冬以来
“甲流”相关话题持续登上热搜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流感病毒的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这一波流感比往年更猛”“咳嗽流涕就是中招了”“神药必囤关键时刻能救命”……究竟孰真孰假?稳住,别慌!
最怕病毒耍“流”氓——甲流高发!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流感病毒甲、乙、丙、丁“四大家族”中,甲型流感以其超强的传染力和极高的变异能力脱颖而出,成为引发流感大流行的“罪魁祸首”。
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甲流”VS“普通感冒”,谁更“凶猛”?
普通感冒通常症状较轻缓,多以局部症状为主。比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喉咙痒或痛等。低烧或者不烧,一般三天至五天,可以慢慢恢复健康。
甲流相比之下更显“凶猛”。“一烧二痛三乏力”,甲流病程发病迅速,体温可达39℃以上,有头痛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伴有肌肉酸痛乏力。一般一周左右,可以慢慢恢复健康。
专家提示:
患甲流时,身上会感觉很疼?其实,是你的免疫力正在帮你“打病毒”!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会释放抗体来攻击病毒,这些蛋白质既阻止了病毒在体内传播,同时也引起了身体内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就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多数的流感引起的疼痛,可以通过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
“甲流”VS"普通感冒“,谁“杀伤力”更强?
甲型流感病毒会随着人体全身的血液四处运动。跑到中枢就可能导致脑炎、脑膜炎;如果跑到心脏,则可能发展为心肌炎;跑到肺部,就可能导致肺炎;跑到肝脏,就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少数还会出现的肾脏损害;以及肌肉损害(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症)。
相较于甲流,普通感冒的“杀伤力”较小,基本靠自身免疫力就能将病毒清除,极少发生并发症和严重后果。
危险!下列情况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
体温超过38.5℃,或发热持续时间较长。
呼吸道症状严重:
咳嗽频繁,伴有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身体疼痛剧烈:
头痛、肌肉疼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消化道症状:
频繁恶心呕吐,或伴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意识改变:
嗜睡、昏迷、抽搐、惊厥等意识障碍。
其他严重症状:
如咯血、心慌、气促、胸闷等。
“甲流”VS“普通感冒”,谁更“棘手”?
普通感冒预防相对简单,传染性较弱,大多是近距离接触,一般不会引起大范围的 “流行潮”。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几天后就能好转。
甲流传染性更强,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引发传染。治疗上,除了对症处理外,还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
从用药依从性上选择
确诊流感后,奥司他韦通常需要每天服用两次,连续5天。玛巴洛沙韦是一种“一次用药”的抗流感药物,该药物具有超长的半衰期,在一次给药后在体内保持有效时间,对病毒复制产生持续抑制作用,因此在确诊流感后,仅需服用一次。
从适用人群上选择
奥司他韦适用于各年龄段。奥司他韦已广泛应用于6个月及以上的儿童、成人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是流感治疗中的“黄金标准”药物之一。在重症流感患者(如住院患者)和高危人群中,奥司他韦仍然是优选。而玛巴洛沙韦仅适用于5岁以上患者。
专家建议
对于“老牌明星”奥司他韦和“新晋网红”玛巴洛沙韦该如何选择?专家表示,这两款药都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在体内的繁殖来发挥作用,奥司他韦能够减少病毒在体内的扩散,就像给病毒的 “传播之路” 设下障碍;玛巴洛沙韦则是抑制病毒复制,让病毒难以 “繁衍后代”,以此控制病情。
总而言之,在治疗和预防流感方面,两者的作用相差不大,而在用药经济性和适用人群方面,奥司他韦有更大的优势,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用。此外,专家表示,国家的流感药物储备充足,更不建议市民抢购甚至是囤药。
敲重点:流感治疗有“48小时窗口期”。感染初期,流感病毒会在体内迅速复制,病后48小时是阻止病毒扩散和减轻症状的关键时期。在流感样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甲流在“狂飙” 防治有妙招
预防流感最重要的方式仍然是注射流感疫苗。需要注意的是,接种流感疫苗后,通常要2周至4周后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也就是说,并不是打完疫苗就立马可以得到保护。
现在才去注射流感疫苗,来得及吗?
如果当年度的流感疫苗还没接种,那现在接种还是有意义的。现在接种,可以为后面流感高峰来临时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即便当地现在就有流感流行,其持续时间很难提前预估。如果持续时间较长,那么,疫苗在起效后能为身体提供持续的保护。疫苗保护作用可维持6个月至8个月。
流感季前就接种了疫苗,还会感染甲流吗?
打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得流感。尽管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直接和有效手段之一,还可以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但它不能提供百分之百的保护。在健康成人中,研究系统综述提示,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可预防59%的实验室确诊流感。所以,就算接种了流感疫苗,还是需要做好防护!
科学指导助你轻松度过流感期
疫苗接种: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流感疫苗。
个人防护:
如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日常勤洗手。
均衡饮食:
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适当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坚持每周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