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今年早上我们就看到新闻了,我们一家人吃团圆饭的画面,不仅进入央视,而且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12月5日,四川阆中南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任三伟在家庭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我们一家人也为春节申遗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任三伟一家四世同堂,一大家共有30多人,每年春节都会从全国各地汇聚阆中古城,过一个正宗的中国年。他们这一大家人过年的画面温馨团圆,进入中国春节申遗宣传片。而整个阆中共有22组镜头共1分19秒进入申遗宣传。
恒定春节
西汉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制订《太初历》
西汉时期,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研究制定出《太初历》,首次恒定“以孟春正月为一元之始(即春节)”的历法体系,由此开启了华夏文明——“春节”的历程。《太初历》不仅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历法,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为中国天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004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2009年,阆中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美誉,而落下闳也于2017年入选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人。在民间,落下闳被尊为“春节老人”“春节先圣”,阆中IP也随之走入大众视野。
作为春节文化的发源地,阆中不仅保存着众多与春节相关的历史遗迹,更将这份传统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漫步于阆中的古街小巷,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历久弥新的年味。此次春节申遗成功,更是让阆中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让“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成为最响亮的口号。
春节申遗
春节文化研究联盟发出“阆中倡议 ”
为擦亮“春节文化之乡”金字招牌,2023年阆中市先后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8家机构共同成立“春节文化研究联盟”,发出将“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和相关习俗”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阆中倡议”,积极推动落下闳及春节文化走出历史、融入当代、走向世界。
春节申遗成功将为阆中带来哪些优势?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节,阆中又该怎么打好这套“组合拳”?
“心情很激动,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提升了阆中的国际知名度,更会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阆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胡涛难掩激动之情,他表示,这将有力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地道的春节文化,感受阆中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本周末,四川阆中将在古城进行一系列的春节申遗庆祝和展示活动,阆中将继续筹备以“东西南北中 过年到阆中”为主题的“2025阆中古城过大年春节文化系列活动”。春节民俗的展现是重中之重,阆中将借助多元化的形式,精彩纷呈地展现阆中独有的春节民俗风情,为家乡人民和四方游客,献上一场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温馨团圆
四世同堂古城大院吃年饭过春节
每年腊月,古城南街任三伟一家人都会过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做好各项准备活动,包括打扬尘(清扫)、贴春联(年红)、挂灯笼、办年货、备年节食品等。除夕这天,全家四代人会一起团圆,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到正月初一。正月,亲戚朋友之间会相互拜年贺岁,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表达对孩子的祝福,以及对新年美好的期望。
古城大院里,林树下,屋檐下,大红灯笼高高挂,任三伟一大家人正吃团圆饭,穿着过年的新衣,小孩子提着花灯,老年人也穿着喜庆的衣服。丰盛的年夜饭热气腾腾,一家人和和气气,画面温馨暖人。任三伟94岁的父亲任正泽老人说,“我会努力引导孩子们将春节习俗流传下去,更期盼春节这个最隆重、最热闹、最团圆的节日能世世代代传承。”
“申报材料9分30秒视频中,我们阆中就有22组镜头,长达1分19秒,四川南充阆中字幕就出现3次!”阆中文化馆主管非遗的副馆长邓小东告诉封面新闻记者,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2组镜头中,就有一幅古城南街社区任正泽一家人过年的画面。”除了任正泽一家人吃团圆饭的画面外,阆中古城全貌,古城中天楼,阆中桥亭村果闲民宿“祭灶”、阆中桥亭村果闲民宿“祭灶”、放烟花、文昌宫“买春联”、文化馆写春联、上新街老人接儿孙、春节民俗游街等,22组镜头全面展示作为“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古城过年的主要习俗。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