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伙人携手成长见证中国机遇

中外合伙人携手成长见证中国机遇
2024年06月14日 22:07 安徽商报

奇瑞汽车不久前推出一款最高续航里程可达2000多公里的新能源车型,其搭载的轮胎部分来自于德国大陆集团马牌轮胎。自2019年开始,德国大陆集团和奇瑞汽车这对中外合伙人携手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

从生产合作到资本入股、从产品销售到产业链融合、从深耕中国市场到开拓全球市场……中国开放大市场的独特吸引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业创新优势,开启了中外企业基于技术互补、市场互惠、发展共赢的全新合作模式,一对对中外合伙人在双向奔赴中成为产业链上的命运共同体,共同见证了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的时代机遇。

从合资到“合伙”,融合深度不断加大

李瑞祯,一位地道的德国人,两年前由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总部派驻中国,担任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采购官。作为大众派驻在国轩高科的管理人员,李瑞祯主要负责供应链管理,并把大众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化经验带到这里。他的到来,为大众与国轩高科之间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合伙人模式。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外景(无人机照片,2024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外景(无人机照片,2024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正是看中国轩高科在电池领域的先进技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020年宣布投资约11亿欧元,成为国轩高科最大股东,拥有其约25%的股份。此前,大众汽车集团通过合资及增资控股设立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成为其在中国第一家专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公司。

从整车制造到电池生产,这家德国老牌车企正与中国合伙人携手建立起一个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完整价值链。据了解,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后专门成立了双方的联合项目团队,主攻标准电芯研发,这款即将面世的标准电芯可以匹配大众旗下的平台体系。

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现场(2021年7月2日摄)。新华社发(国轩高科供图)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现场(2021年7月2日摄)。新华社发(国轩高科供图)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创历史新高。由于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智能驾驶、动力电池等领域优势突出,吸引不少外资企业“跨越山海而来”。

“我们合伙的目的是希望能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共同增长。”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陶敏说,他们为奇瑞的十几款新车型提供轮胎,特别是开发出专门适配新能源车型的轮胎,这些合作案例会被带回德国总部和其他工厂,有助于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陆马牌和奇瑞汽车的工作人员在开会讨论新能源汽车轮胎合作项目(2024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大陆马牌和奇瑞汽车的工作人员在开会讨论新能源汽车轮胎合作项目(2024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

在华发展10余年来,大陆马牌多次增资扩建,4期项目将于近期在合肥投产,其合伙人也逐步拓展至包括奇瑞、比亚迪、蔚来等在内的十几家中国车企,而奇瑞的供应商也扩大至大陆集团、博世、法雷奥等约230家外企。曾经用市场换技术、以优惠换投资的中外企业合作模式正变成产业链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伙伴。

从跨行业到跨领域,优势互补彼此成就

“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不少受访外企人士坦言,新兴行业的全球产业融合趋势明显,这也要求产业链上下游更加深度合作,成为命运与共的合伙人。

一家是美国知名发动机制造商,一家是中国老牌车企,2018年12月,美国康明斯公司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自出资50%创立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促成了代表康明斯最新技术的3升以下四缸动力平台以及新一代混动产品的相继研发,很多技术在国内首次验证,再扩展到全球。

这是位于安徽合肥的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供图)这是位于安徽合肥的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供图)

“合资公司的成立是双方价值观的认同,核心目的是希望双方都能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功。”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源说。

合伙人的本质在于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共同的价值愿景和互补的优势是基石。

康明斯的技术借助江淮的平台,强化了康明斯在中轻型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而江淮借助康明斯全球网络,让更多车型驶向国际。5年多来,安徽康明斯下线发动机超过32万台,重点用于江淮商用车的高端车型。

这是安徽康明斯5周年庆典现场(2023年11月29日摄)。新华社发(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供图)这是安徽康明斯5周年庆典现场(2023年11月29日摄)。新华社发(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认为,外国车企需要中国领先的电动化技术,实现从之前的“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转变,而国内汽车以及产业链企业也需要通过外国公司作为平台推进产品国际化战略。

2023年底,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地平线的软硬结合技术能力以及CARIAD在智能车身和软件系统整合方面的专业经验,开发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此外,小马智行和丰田、文远知行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商汤科技和本田等中国科技公司与外国车企相继牵手,共同发力未来智能驾驶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在华营业收入和利润已分别占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20.4%和23.4%,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0.2%,在稳定中国工业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配套到上下游全覆盖,共建稳定高效全球产业链

如今,中外企业合作从简单的产业链供需配套,向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发展转变。

大陆马牌通过与10多家中国车企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适配新轮胎,其新能源车型轮胎销量逐年上升,预计2024年供给新能源汽车的轮胎数量同比增长30%以上。

不止于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交融等是中外企业长期合作带来的更深层次成长。

在安徽合肥,2023年2月,培养汽车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合肥学院(现合肥大学)大众学院正式揭牌;在德国慕尼黑,中国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在欧洲的本地化用工率超过90%;在印度,国轩高科与当地车企合资建立动力电池工厂,助力当地能源转型。

这是合肥大学大众学院外景(2024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这是合肥大学大众学院外景(2024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一对对中外合伙人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故事也给更多外企来华投资合作奠定了信心。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贡献特斯拉全球约一半的产能,在中国的供应链95%以上都来自中国本土。“我们信任中国团队、中国供应链、中国合作伙伴,正是这种信任与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说。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近期发布的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从去年的第7位跃升至第3位,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中位居榜首。

加速产业绿色升级,共促未来产业链安全,中外携手更具示范意义。

“未来我们在欧洲生产的电池会重点供货包括大众在内的欧洲车企。”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总裁王启岁说。2023年9月,国轩高科在德国哥廷根的电池工厂正式投产。国轩高科与大众未来将在储能领域强强联合,通过更多的新能源场景应用,助力全球碳中和。

在世界追求绿色低碳的共识和潮流之中,一对对中外合伙人不仅提供了全球市场青睐的产品,更为构建稳定高效绿色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