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十八载,见证“玫瑰”生长

执教十八载,见证“玫瑰”生长
2024年06月17日 05:31 中国青年报
    霍鑫在场上指导。受访者提供    霍鑫在场上指导。受访者提供

    一个配重铁块重20到30公斤,而8到10个配重铁块才能装满一个配重式排球柱的配重箱。直到把这二三百公斤重的训练器材端正摆放在训练馆里,中国海洋大学女子排球队(以下简称“海大女排”)一天的训练才算正式开始。

    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海大女排主教练霍鑫已经带队坚持了18年。海大女排的建队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但在后来,这支曾在全国高校队伍中名列前茅的队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断档”。当2006年霍鑫来到海大时,学校才刚刚开始恢复招收排球专业体育特长生。于是,霍鑫带领队内仅有的两个女孩,组成了一支沙滩排球队(以下简称“沙排”)。

    学生时代的霍鑫曾入选中国国家青年女子排球队,专攻室内排球,两位新队员也是室内排球选手。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技术和战术却有着天壤之别。最初的队伍中,从教练到球员,都对沙滩排球知之甚少,而且当时学校不仅没有沙排训练场地,也没有室内训练馆。

    没有沙排训练经验,霍鑫就邀请专业沙排教练,自己研究视频,边学习边带队;没有训练馆,就在户外的硬地上训练。从对沙排几乎一窍不通,到带领队伍稳居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比赛的三甲、多次斩获全国冠军、3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沙排锦标赛……在被排球击打、风吹日晒的肌体上,积蓄着汹涌澎湃的力量,霍鑫就这样带着海大女排闯出了一条路。

    随着招生数量的逐渐增加,室内排球队也组建起来,成绩稳居国内第一梯队。霍鑫开始奔走各地进行招生宣传,在全国范围内为海大女排寻找好的“排球苗子”。

    从小学六年级便开始练排球的内蒙古女孩高则然,在初中时便与霍鑫有了一面之缘。彼时的高则然作为所在初中排球队的队员,随队前往江西南昌参加全国比赛,正好碰见了来做排球专项特长生招生宣传的霍鑫。“当时远远地看着她,就觉得这个女教练看起来很特别,气质很潇洒。”如今,已在海大女排成为队长的她,回想起初见霍鑫的经历,不由得将这形容为“命中注定”的巧合,“高中时,当她来到我所在的高中排球队进行招生宣传时,也只询问了我一个人的高考意向”。

    同高则然一样,来自山西太原的杨宇凡也在高中时便参加了霍鑫老师的招生宣讲会,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这位“看起来有些酷”的女教练,两个女孩开始对依山傍海的中国海洋大学产生憧憬。最终,经过重重考验,她们如愿考到了中国海洋大学,加入了海大女排。

    从远远眺望到朝夕相处,刚入队的杨宇凡便觉得霍鑫与自己眼中的“初印象”不太一样,“霍教练初见面时看似很酷、性格大大咧咧,但后来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才真切感受到霍教练的体贴和温暖,她是我们所有女排队员的人生导师”。

    彼时,杨宇凡作为新生,还处在融入集体的过渡期。面对来自天南海北的队友们,她直言“有些难适应”:“大家打球的思路或者习惯都不太一致,彼此之间交流不够,就很容易产生摩擦。”杨宇凡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随队打比赛的经历,那场“磨合不够”的比赛至今仍让她印象深刻,“那场比赛过后我的情绪状态很不好,霍教练就单独找到我,和我聊了很久。”不仅是复盘比赛过程,两个人还从美景聊到美食,轻松的聊天氛围,为紧绷的杨宇凡注入了一些松弛感。

    “我慢慢明白,排球是一种非常有技巧性的团队运动。毕竟3次触球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在排球规则中,每个回合每边只有3次触球机会,且一回合中一名队员最多两次触球且不能连续触球。作为队内的二传手,杨宇凡像是赛场上连接各个角色的桥梁。球分配到哪个位置、给谁打、如何帮助攻击手“撕开”对方拦网的防线或者带领本方发动进攻等工作,都是由场上的二传手决定的。于是,如何与其他队员建立默契的配合,便成了杨宇凡的必修课。

    在霍鑫的引导下,杨宇凡试着敞开心扉,敢于去表现自己。“其实以前我是一个很内向、不喜欢说话的小女孩,在练排球的过程中,我有了更多的自信和获得感。”从原先的独来独往到后来和大家热热闹闹地训练、玩耍,杨宇凡的传球也给队员们带来了惊喜,“现在我传球,更多是考虑如何给队友创造一个更好的扣球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为对方多想一点,自己再做得更好一点,那么这颗球打出去的效果就会提升很大一个层次”。

    几乎每一位队员都曾与霍鑫有过“谈心时刻”。从教以后,霍鑫渐渐发现,女孩们勇敢的外表下有敏感的内心,作为大学生运动员,她们不仅会有大赛前的紧张,也会因学业、生活等问题而焦虑。为此,霍鑫研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为队员在训练、比赛、学习和生活中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她对每一位队员的伤病情况都了如指掌,每次训练或比赛前,她都会再三叮嘱这些拼命的姑娘们“小心一点儿”。“霍教练会为我们准备肌肉贴、弹力带、泡沫轴等运动装备,还会针对性地指导我做增强肩部力量的动作。”高则然说。

    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李玥在海大女排打了7年球。刚入校时,李玥学习的是管理学专业,在本科即将毕业之际,获得保研资格的她希望能跨专业保研到运动训练专业,但这在学校里是“前无古人”的。就在保研的关键时间节点,李玥正在和队伍一起备战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如果保研不成功,她还要为找工作而奔忙。打不打比赛?要不要跨专业保研?如何准备找工作?几件大事压得李玥喘不过气,她也为此找霍鑫聊了很多次。亲眼见证李玥4年来的成长,也看到她在排球上寄托的理想,霍鑫开解李玥的同时,也鼓励她不要放弃理想,并尽可能地帮李玥解决后顾之忧。

    悉心的培育让黄海边的“玫瑰”茁壮生花。两个月后,经过学校的反复研究,学习成绩和运动水平都达到要求的李玥成为学校第一位跨专业保送至运动训练专业读研的学生。

    海大女排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征战各项国际大赛,展现了海大女排的非凡实力。队员岳园曾在广州亚运会沙排项目中斩获银牌,并在里约奥运会中代表中国队出战;马园园则在仁川亚运会上为中国代表团拿下一枚金牌。今年9月,海大女排将开启第4次海外征程,代表中国到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世界大学生沙排锦标赛。

    赛场上,队员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难啃”的球。在她们看来,正是霍鑫身上那份“铁娘子”精神一直鼓舞着自己。怀孕7个月时,霍鑫仍然每天在训练场上指导队员、做动作示范。孩子出生4个月后,放心不下球队的她又回到训练场、带队外出比赛。“在我眼里,球队就是我的孩子。作为母亲,无论遇到什么,为了孩子都会坚持拼下去。”她说。霍鑫怀孕期间的每次训练,不用她多说一句,队员们都会高质量完成。霍鑫的肠胃不太好,直到现在,她每次走进训练场,都能看到女孩们烧好的热水;每年教师节,她也总会收到所有队员写满祝福的小卡片。

    走过海大的训练场,一记记势大力沉的扣球声清晰可闻,像是蓄势已久的海浪在礁石上拍出回响。“在海大的7年里,我打满了所有大学生沙滩排球和室内排球比赛,场场不落。”李玥回忆起自己在海大的排球生涯,不由得感慨万千。如今,这个热爱排球的女孩即将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她想继承教练霍鑫的衣钵,到大学里当一名体育教师,带领更多热爱排球的女孩,到人生的赛场上,向每一次挑战发起扣杀。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罗希 记者 毕若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7日 03 版

原标题:执教十八载,见证“玫瑰”生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排球 女排 沙排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