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沾福气
春节七天
我们给博物馆珍宝排了个班
每天一款“显眼包”来报到
今天上岗的宝物是↓↓

◎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这两只小熊,很难不让人想到春节档电影中的熊大、熊二。
它们蹲坐在地,双手上举,嘴巴微张,耳朵竖起,仿佛在互道“恭喜恭喜”。
文物名叫鎏金熊形青铜镇,镇,指的是席镇。
鎏金熊形青铜镇于1952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出土。熊镇造型的生动可爱,倒是可以让我们和古人产生某种精神上的连接。原来大家对萌物的喜爱,跨越千年,一以贯之。

席镇是做什么用的呢?
古人的生活起居可用一句成语概括——席地而坐。因此,“席”与先秦两汉时期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用藤子、芦苇、蒲草或竹条编织的席子质地柔软,容易卷边,有人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所谓“席不正不坐”,因而需要将镇置于席的四周,将其固定,以合礼仪。
您看看,多讲究。
这一时期,青铜器物文化开始更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设计,人们对铜器的使用转向了日用品。
到汉代,金属冶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席镇多被做成动物形,常见的有虎、豹、辟邪、羊、鹿、熊、龟、蛇,常见的质地有铜、铁、玉、石等。
咱们主要来看看铜器。
河北北庄汉墓出土的铜虎镇、河北沧州贯公墓出土的铜豹镇,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铜豹镇、江苏盱眙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一号墓出土的铜虎镇,都为错金银工艺饰以虎斑纹,这些虎豹形象都是盘踞或者卧姿,造型各异,但都威风凛凛,聪明机敏。

西汉错金铜豹镇
熊和鹿也是汉镇中常见的造型。
熊在汉代,不是凶兽,是祥瑞。《诗经·小雅·斯干》有言:“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这款鎏金熊形青铜镇,展现了对熊这种动物的仿生化装饰处理,无疑为居室增添了活泼自然的气氛。
出土于河南陕州区后川西汉墓的嵌贝鹿形青铜镇,整体作侧卧状,转头回看。头上双茸初露,颈部细长,身体倒是胖墩墩。鹿的四肢前躬后屈,背上还嵌着褐色斑纹的天然大螺壳,代表梅花鹿。

鹿在我国古代也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从秦代起,鹿就象征着帝位与政权。也有说法,鹿者,禄也,汉代人在鹿身上寄托了功名利禄长寿富贵的追求。
席镇只是小物件,放在展厅,稍不留意,你甚至可能错过它。但席镇也反映着当时的生活方式,在实用之外,也寄托着美好的祝愿,被赋予了更多文化意味。
新的一年
祝你像鎏金熊形青铜镇一样
笑容满面,喜气洋洋!
来源:科技日报
供图: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北博物院、视觉中国
编辑:刘义阳
审核:岳靓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