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影响,智能座舱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多维度亮点频现。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26年规模将达440亿美元;中国市场更是增长迅猛,2023年规模为1300亿元,2024年升至1528亿元,预估2026年有望突破至212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17%。
本文引用地址:
技术层面革新不断,AI大模型崭露头角,跨域融合成为趋势,智能座舱依托前沿中央计算框架整合多种先进技术,多屏化与大屏化也愈发显著。市场竞争态势激烈,传统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与新兴科技公司同台竞技。同时,供应链结构发生变化,趋于扁平化,传统Tier1地位受冲击,tier0.5级供应商涌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TI推出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汽车领域产品。
更智能的雷达传感器
首先要提到的是支持边缘AI的雷达传感器——AWRL6844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通过运行边缘AI算法的单个芯片,它能够支持用于座椅安全带提醒系统的占用检测、车内儿童检测和入侵检测等三种车内检测应用。
它集成了四个发送器和四个接收器,提供高分辨率的检测数据,成本经过优化,非常适合OEM使用。采集的数据输入到应用特定的AI驱动算法中,这些算法在可定制的片上硬件加速器和DSP上运行,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并加快数据处理速度。例如,在检测模式下,AWRL6844的边缘AI可以利用数据检测出是否有生命体征。此外,AWRL6844的边缘AI算法可自动区分车上噪声、运动干扰和生命体征发出的声音,实现物体分类。这样一来,车上的误报减少,驾驶员得以更安心地驾驶。
在行驶过程中,该传感器能够以98%的准确率检测和定位车内乘员,支持座椅安全带提醒功能。停车后,它使用神经网络技术监控车内是否有无人看管的儿童,实时检测到车内微小的动作,分类准确率超过90%,这有助于OEM满足2025年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设计要求。当车辆停好时,它通过智能扫描技术适应不同环境,减少误报。
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减少了对多种传感器技术的依赖,无需像以往那样使用多个不同的传感器来实现这些功能,从而降低了系统复杂性和成本。
更人性化的车载音频
在国内,人们常将汽车视作除家和办公场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而音频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提升人们在这一空间内的舒适度。在车辆上,诸多音频技术已得到实际应用。沉浸式3D立体声,为乘客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盛宴;语音交互功能,让操作更加便捷高效;电动车主动噪声消除技术,有效降低车内噪音,营造宁静的驾乘环境。此外,像安全带未系提醒这类与安全相关的功能,也离不开音频技术的支持。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TI推出了AM275x-Q1MCU和AM62D-Q1处理器,将TI基于矢量的C7xDSP核心、Arm®核心、存储器、音频网络和硬件安全模块集成到一个符合功能安全要求的SoC中,减少了汽车音频放大器系统所需的元件数量。C7x核心与矩阵乘法加速器结合,构成神经处理单元,用于处理传统音频算法和基于边缘AI的音频算法。这些汽车音频SoC可扩展,设计人员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只需少量重新设计,无需大量投资。
TI的下一代C7xDSP核心的处理性能是其他音频DSP的四倍以上,使音频工程师能在单一处理器核心上同时处理更多音频功能。
两款芯片的共同点在于集成了C7000的内核,作为两个系列化产品,提供不同的主频、内核及内置内存配比,并包含A53或R5Arm内核以支持标准化开发。其片上存储器最多可达10.75MB,满足多数音频应用需求,无需外置内存,单芯片即可满足客户设计。
随着车载以太网的发展,该产品支持基于以太网AVB技术的音频数据传输。此外,还配备了神经网络NPU加速器,允许客户运行自定义AI算法。在安全方面,该产品集成了HSM安全模块,包括安全启动和各类加密算法,并支持功能安全特性。随着音效和音频在车上的应用增多,它能帮助车厂实现空间音频和本地音频分区,满足驾驶员和乘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AM275x-Q1MCU和AM62D-Q1处理器可以帮助有源噪声消除,这对于减轻电动车重量、延长续航里程至关重要。传统消音方法会增加车辆重量,而主动降噪技术则无需额外重量。
为了进一步优化汽车音频设计,TI的TAS6754-Q1音频放大器采用创新的1L调制技术,实现出色的音频性能和低功耗,且相比现有的D类放大器,所需电感数量减少了一半。TAS67xx-Q1系列器件还集成了OEM所需的实时负载诊断功能,帮助工程师简化设计、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同时保证音频质量不受影响。
德州仪器车载娱乐系统总经理卢璟女士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让世界更美好。TI推出的车载领域新产品,能够帮助客户在不同级别的车上打造出色、丝滑的驾乘体验。”我们期待未来车载娱乐能够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