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年轻面孔闯入创投圈。
投资界获悉,3D生成大模型公司影眸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 A 轮融资,由美团龙珠、字节跳动领投,老股东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及奇绩创坛持续跟投。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4 岁。
这是一个孵化自上海科技大学的创业项目——2020年,吴迪、张启煊、张龙文、曾初啸等人创立影眸科技,团队与上科大共同提出的可控 3D 原生 DiT生成框架 CLAY 与 3D 服装生成框架 DressCode,均获计算机图形学顶会 ACM SIGGRAPH 2024 最佳论文提名,被认为是新一代 3D 生成基础框架。
“现在我们经常跑上科大蹲项目。”此前一家知名早期投资机构的分享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同于清华、上海交大、哈工大等传统名校,上科大乍听略显陌生,成立仅仅十余年,殊不知已经累计孵化40多家科创企业。如此一幕,堪称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大潮的一缕写照。
团队平均24岁
刚刚,美团字节联手投了
影眸科技的故事,始于上科大的一间实验室。
出生于1997年,吴迪在2015年进入上科大学习,是该校招的第二届本科学生。他刚入学时,上科大成立不久,校园内处处都是工地。
吴迪曾回忆,在选择学校时他一度担心过眼前的工地能不能将效果图变成现实,但被开放日老师那句“陪一个大学共同成长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打动,义无反顾地来到上科大。
大学期间,吴迪加入了虞晶怡老师的计算摄影课题组。也在这间实验室内,他结识了日后的几位创业伙伴。几年时间里,吴迪与实验室伙伴共同研发出高精度人脸扫描设备——穹顶光场系统,并在《流浪地球二》的制作中进行了测试与应用。
“实验室技术就该拿到产业上去落地。”于是在2020年,他联合实验室的张启煊、张龙文、曾初啸等人,正式创立影眸科技。这一年吴迪才23岁,其余几人年龄甚至比他还要小,至今这支团队的平均年龄也仅有24岁。
成立次年,影眸科技推出一款二次元生成器AI画板应用——“WAND”,收获千万级浏览量。当时,正值2021奇绩创坛秋季创业营校友招募,奇绩创坛合伙人陆奇博士来参观公司后,随即便邀请他们参与,并成为当期敲定的第一个项目,完成天使轮融资。
此后元宇宙热潮掀起,影眸科技顺势获得第二轮融资——2022年4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原股东奇绩创坛跟投。但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影眸科技团队也曾迷茫,吴迪曾回忆,那段时期和团队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出有实际应用场景的生成式AI产品。
最终,团队决定将重心转向3D生成领域,最终推出3D生成平台Rodin Gen-1。据介绍,Rodin Gen-1 拥有超过 40 亿参数,通过输入图像或文字,能够生成规范网格的高质量四边面几何模型及 PBR 材质。2024 年底,影眸科技又发布 Rodin Gen-1.5 版本,通过新一代 3D 原生表达,全面解决行业内长期存在的薄面与边缘锐度问题。
很快,Rodin上线 45 天后即实现100万美金年经常性收入(ARR)。影眸科技已与Amazon、字节跳动、Unity、拓竹等建立合作,截至目前已获得数百万元B端商业化订单,覆盖游戏、电商、具身智能、空间计算、3D 打印、影视等多个行业。
影眸科技的创业历程,也见证上科大从一片工地到高楼林立的全过程。在吴迪看来,某种程度上,上科大从无到有也是一次创业,而影眸科技就是这次创业的一个注脚。
一支隐秘创业军团崛起
VC追着投
放眼望去,上科大系创业者正在排队融资。
今年1月初,工商信息变更显示,灵秘科技新增机构股东奇绩创坛。这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创业公司,致力于利用神经网络渲染 NeRF 技术与 AI 生成模型,打造超写实虚拟宠物的一站式应用平台,身后两位创始人许腾和王有佳同为上科大校友。
时间再向前推移,正序生物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上海国投孚腾资本领投,联新资本、博裕资本、礼来亚洲基金、万物资本、红杉中国等现有股东跟投。公司同样孵化自上科大,创始人陈佳是上科大生命学院副教授、基因编辑中心主任。
同一时间,标新生物宣布获得A轮融资,由黄埔生物医药基金领投,粤民投、南湾百澳、司南园科跟投。创始人杨小宝于2016年归国加入上科大免疫化学研究所姜标课题组,后在2020年孵化标新生物,这也是上科大首个生物医药公司。
此外,飓晟科技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由联和投资独家投资。身后创始人娄鑫是上科大信息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导;CTO饶朝林为上科大信息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联合创始人周平强则是上科大信息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博导。
还有贻如生物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星空资本领投,线性资本、旦恩资本和奇绩创坛跟投。2022年初,凭借学校提供的孵化器资源,苏睿和同为上科大本科生的文昱杰、薛睿轩一起成立贻如生物。
如此一幕幕,不胜枚举。这也让外界得以一窥上科大创业军团的特征——遍布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多个硬核领域,来自科技成果转化。
其实早在2019年,上科大就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OTT:Office of Tech Transfer),致力于跨界引领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运营自主知识产权,孵化早期技术和初创企业。上科大官方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学校专利许可合同金额累计超过70亿元,位居国家高校专利许可合同金额榜单的前列;逾50家衍生企业获得了早期融资,总估值近70亿元。
为何上科大系能够在创投圈异军突起?吴迪曾总结,上科大搭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的试错平台,让他们积极拥抱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价值观,互相包容尊重;更重要的是,允许失败,继而获得成功,给了学生真正的成长空间。“是上科大让我们能够成为‘不完美但却完整’的人。”
揭秘最年轻双一流大学
其实江湖中早有传闻,上海张江坐落着一所神秘高校:一年仅招收500名学生,成立仅十余年,就成为最年轻的双一流大学。去年该校录取分数线在多省中超过650分,碾压众多985高校。
由此,上科大的面纱渐渐揭开。
时间回到2013年9月30日,上海科技大学正式建立,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小而精”、体制活、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成为了这所大学的鲜明标识。
校园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处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域,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发平台等国家级大科学设施和科研机构融为一体。
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上科大已选聘常任轨教授349位、教学教授31位、特聘教授279位,其中包括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9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本科师生比1:4,每个学生都有专属导师随时陪伴指导,实行相对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曾有人评价,上科大有望成为中国版“麻省理工”。比如:上科大没有设系,只设置了学院,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在上科大,各种顶尖实验室基本都面向本科生开放,大一就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讨论;上科大鼓励本科生与导师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保护一切科研成果。
据悉,目前上科大约 80% 的本科生会在一到三年级陆续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本科三四年级即可选修研究生课程,其中约10% 在本科就读期间就收获了科研成果。时至今日,上科大已形成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优势学科群,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大科学中心、2060研究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等优势学科。
重视科研,不只是纸上谈兵。自2018年以来,上科大每年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会,邀请早期投资机构,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前双创大会已经成为上科大的创业品牌,六届双创大会累计服务104所高校院所的2500余位师生,超过960位投资人参加,仅上科大获奖项目中41%已实现转化。
正如上述提到,2019年学校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专门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不同,在上科大,科研成果转化各环节各司其职——教授搭台、毕业生唱戏、具有创业能力的企业背景人员负责运营。
从本科生抓起,学术富养,科研自由,扶持创业,这所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正在批量诞生一群年轻科技创业者。截至目前,上科大已经累计孵化科创企业40多家,其中不少创业者是95后、00后。而自建校以来,上科大也才仅有2000多名毕业生。
高校历来是创新的重要源头。走出校园后,他们成为中国科技战场的生力军。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 陈晓,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1/545489.shtml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