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邦
作者丨柳嘟嘟
图源丨Midjourney
如今,不少年轻人盯上了逆向旅游:住进青年养老院!
300元一周包食宿,便宜省事儿还悠闲。
但凡加个20元,玩不开心还不让走。
想静中取闹的亦有选择,有的养老院干脆开在了4A级旅游景区里。
进门可养老式摆烂,出门可支棱起来疯玩,耐不住寂寞的,还能去隔壁的标准养老院里找老年朋友们唠唠嗑、打打牌。
最叫人疯狂心动的,是100元/天包吃包住的价格,这简直是良心爆棚。
青年?养老院?看名字就知道是年轻人为了逃离工位而整出来的新武器。
自去年4月起,这一品种在全国各地野蛮生长,看到朋友圈里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咱不趁机体验下都对不住自个儿。
众所周知,在“英年早退”这件事上,年轻人琢磨好几年了。
花3万在鹤岗买房的、每个月靠利息生活的、做日结工混混温饱的......
FIRE运动的玩法迭代至今,终于把年轻人送进了咱自己的养老院。
这一站,终点?我看未必。
年轻人觊觎养老院,不是新鲜事了。
前段日子,“38岁女子放弃北漂住进养老院”的话题就曾火上热搜。
新闻里的杨杨(化名)是一名编剧,每天在大量的文字中卷生卷死,2023年盛夏,她终于为自己的忙碌买了单——因心脏不适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每日盯着病房的天花板,她开始反思过往的生活:“生病的时候,我想的从来都不是写了多少万字,而是我去过哪一座城市,有没有真正地爱过我自己,真正休息一下?有没有去见见我的朋友,见见我的家人?”
出院后,她第一时间卷铺盖离开了北京,并且将目光投向了养老院。
老年人的生活规律,饮食清淡,还配有护工和医疗团队,除此之外,这家养老院占地一千多平,有果树、有养殖场,闲来不仅可以采摘,还能跟孔雀和梅花鹿一起溜达。
顶级“养生套餐”,每月2000元包吃住,还是独立、向阳的房间。
这里住着的多为80+的老人,好不容易来个年轻人,可不得是团宠,所以,这姑娘出门溜一圈不仅不缺聊天搭子,还常收到老人们的各种零食投喂。
杨杨的视频火了之后,一名准备考研的00后也住了进来,清幽的环境,实在是备考圣地。
我承认我不羡慕,我只求个预定链接。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确是个性价比之选,若TA还是个养生达人,更加赚翻。
不过,这种方式毕竟不适合大部分人。
由此,适合年轻人体质的“青年养老院”火辣辣地上线了。
早在2022年,90后小伙卢柏克就想给疲惫的年轻人建个歇脚的地儿。
作为一个走遍了中国的旅行者,他接触过很多人,体验过很多生活方式,他清楚地知道当下年轻人的困境。
奔得太久太累,给个缝隙让自己休息吧。
行至西双版纳,卢柏克发现,机会来了。
曼丢古寨里一个闲置的学校宿舍,700多平米,一年的租金不到10万。
依仗着著名的旅行胜地,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自然风光。
校舍周围有菜地、麦田、池塘,步行5分钟还有氧气满满的森林,无需规划太多项目,客人自己就能玩出花来。
经过一年的改造,这里被收拾出了12间房,二楼的露台开窗就能看到美景,公共厨房能容得下六七个人一起忙活。
挂上“青年养老院'的标牌后,小店正式开张了。
租金不高,月租1500到2300不等,这里没有职场焦虑,没有家庭矛盾,管你是i人e人,快乐至上,自由至上。
甚至口袋空空也不要紧,只要你手脚勤快,帮着忙活忙活,还能置换住宿费。
当然,既是咱年轻人专属的养老院,门槛不能没有:45岁以上的不收,从来没有上过班的不收。
换句话说,这里是“牛马专属”。
真香的操作让养老院一炮打响,同时带火的,还有青年养老院这一垂直品类。
如今在小红书上搜索相关推荐,好家伙,满屏的田园生活大放送,还是我消费得起的那种。
有那么一瞬,我感觉自己不仅能归园田居,还能四海为家。
果然,年轻人的痛点,还得年轻人自己来抓。
来到青年养老院的人,各有各的缘由。
莎莎今年32岁了,沪漂一枚,至今未婚,坦白说,她压根儿没有结婚的打算。
在一家公司做财务6年了,很稳定,工资也够生存。
弟弟毕业后在老家的小学教学,早几年就成家立业,父母整天围着孙子转,也没多少精力催她结婚了,何况,催了也没用。
莎莎每次回家,家里都热热闹闹,尤其是节日里,一大家子围坐着吃吃饭,唠唠家常,挺好的。
但最近这几年,她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今年的中秋,她情愿独自在上海待着,不是因为没时间。
“疏离感,感觉他们的团圆跟我隔了点什么,自己像是个外人,一个记录着大团圆场面的镜头......你懂我意思么?”
莎莎的成长经历跟很多女孩子相似,原生家庭不好也不差,父母一边说着一碗水端平,一边又总念叨着要让着弟弟,她努力学习,考进大城市,毕业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烦恼说不上多大,但也一直没断过。
恍惚间,年过三十了。
没什么特殊的契机,但莎莎最近总觉得做啥都提不起精神,不知道自己是谁,究竟有没有梦想这种东西,人生的意义更是不敢想,一想就是一团乱麻。
无意刷到青年养老院时,莎莎心动了,出去散散心也没啥不好。
她把积攒的年假一下子用光,来到了成都一家没什么网红打卡的养老院,她就想换个地儿放空放空,别的没啥。
意外的是,虽是淡季,但养老院里住下了好几个年轻人,大家都挺放松的,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之间,很快就熟络了。
Lily北漂刚好十年,从小就是卷王的她,拥有着傲人的学历,体面的工作,因为情商颇高,还很受领导的赏识。
但这样的她,却突然被“优化”了,虽然之前一直抱怨着这狗屁工作让自己焦头烂额,但突然失去了,倒让人不知所措。
就当是老天赠送的gap year吧,她索性四处玩玩,到成都了觉得不错,便逗留几天。
小咖去年刚大学毕业,前些日子在一家做家具的企业实习,干了几个月,工资没几个子儿,头发掉了一大把,焦虑之下,失眠也更严重了。
她说自己从小就体质弱,挺脆皮的,经不住这么消耗。
那家企业她铁定是不去了,将来干点儿啥也不知道,找点轻松的活儿吧,工作哪有命重要。
听说青年养老院挺火的,自己就来体验体验,好提前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许姐是老职场人了,前两年刚回归单身,手头也有些积蓄,她盘算过靠利息生活,虽开销上没法大手大脚,但简单的日常已足够应付。
就此躺平了吗?许姐有些纠结,更何况上有老,人想活得自私一点,有时候很难。
檀檀是这里唯一的男孩,及肩的长发,扎个马尾,搞室内设计的,颇有些艺术生的范儿。
他原本对自己的设计有着理想化的追求,但职场容不下太多理想,自己的设计总是被质疑,被推翻,他很苦恼。
在养老院小住半个月了,远离了甲方奇奇怪怪的要求,他觉得挺好。
这里的生活很悠闲,打打八段锦、写写毛笔字、晒晒太阳钓钓鱼、撸猫撸狗撸兔子,想劳动劳动,地里有干不完的活儿;有技能傍身的,晚上组织个小音乐会,弹弹吉他哼哼歌......
《向往的生活》之同款,这不就get了?
乍听“青年养老”,甚觉蹊跷,其实说白了,养的不是老,而是心。
迷茫了,跑累了,emo了,歇一歇。
“我在这里生活,与迎面走来的人相识。并且同样出于自己的命运去向最后时光,并且心满意足。我所能感觉到的那些悲伤,又更像是幸福。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每次读《阿勒泰的角落》,我总会被这样的文字打动。
回看现实,生活明明触手可及,却又似乎远在天边。
但我们缺的,并不是把生活过好的能力,我们缺的是一个视角,一个喘息的空间,一个改变的机会。
而青年养老院,正是因此而生。
它不是答案,它是中转站。
青年养老院的走红是件好事,但其野蛮生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杂草丛生。
无论它描绘的是何种蓝图,这终究是门生意。
细品青年养老院的概念,它其实类似于升级版的青旅,或细分化的农家乐。
既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趁着这一新概念的走红,很多青旅和民宿都纷纷披上了“青年养老院”的外衣。
这不,好些都落了灰的民宿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不得不说,流量就是好使。
短时间大量商家的涌入,快速把青年养老院的概念冲得稀薄,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大众诉说愿景,就被迫卷入了价格战之中。
300元一周包食宿,体验感参差不齐,这让真正想在这一领域深耕的人感到绝望。
青年养老院的核心卖点,说到底就是价值感。
客人无论是小住三五天,还是常驻三五月,悠闲的生活方式哪里都有,关键是,我能否携着困惑而来,带着释然而去。
而这,是需要经营者的内力与时间共同沉淀的。
说来也是有趣,一个贩卖着诗和远方的乌托邦,自己却在商战的泥淖中挣扎。
往坏里说,当下哪有理想中的桃花源。
往好里说,正因为它本身卷疯,才更懂年轻人的痛。
人与人之间,人与栖息地之间,相互抱团取暖罢了。
“躺平哲学”繁荣至今,年轻人已经更换姿势,躺了好几轮。
结果无一例外,都处于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45°仰卧起坐状态。
不出意外的话,青年养老院也只是这翻身play中的一环。
“这波青年养老院的流量过去了,生存都难,还想着去挣钱,只能是做梦。”一位入局的创业者如是说。
值得欣慰的是,人一旦踏上了自省之路,就不会停止,更不会回到那无知无觉中去。
无论是躺平还是养老,年轻人在琢磨的,无非是有意义的“无用”和无意义的“有用”,哪个更值得一活。
在这个大前提下,作为心灵加油站的青年养老院不会真正消失,它只会换一种方式,再度出现。
被快速迭代的,只是生意,对价值的追问,永远存在。
参考资料:
[1] 一条|中国第一批青年养老院:月租1500,超45岁不能住
[2] 电商在线|卷到300元就能“躺”一周,休假的打工人,住进青年养老院
[3] 瞭望东方周刊|养老院住了一群年轻人
[4] 中关村|疗愈人心的创业:90后打造“青年养老院”,2024年8月刊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