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想象一下,我们在用一片片雪花搭建一座精致的雕塑,这个雕塑非常脆弱,稍微一点震动或温度变化都可能让它崩塌。为了保护这个雕塑,便设置了一个震动监测系统,一旦监测到震动超过某个程度,系统就会启动保护措施,比如释放一些缓冲物质来减轻震动。”近日,在成都高新区IC产业设计园,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微达信)副总经理吴峰博士这样形容公司取得的新进展。
近日,中微达信推出全新可扩展低延迟反馈量子计算测控系统ZW-QCS560系列产品,具备“单次触发多次测量”及“复杂快速反馈控制”的功能。这个产品就类似于比喻里提到的震动监测系统,属于国内首台套相应产品,有助于国内量子计算机走向纠错时代。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量子技术”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被各地重点提及,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在成都,量子科技产业也早已布局,中微达信就是代表性企业之一。自2017年成立以来,中微达信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海外垄断,推动“成都造”量子科技产品不断追“新”,走向世界。
四次迭代:
为中国量子计算突破量子纠错阈值提供支撑
作为上游企业,中微达信的量子测控技术涉及低温测控、常温测控两大技术路线,目前企业从量子测控系统到核心芯片进行打穿式布局,做到完全自主可控。看上去非常炫酷的量子科技,到底如何实现?
在位于天府软件园的公司展厅内,玻璃柜子里摆放了数十个蓝色长方形“箱子”,一个“箱子”就是一个测控组件单元。
“测控系统可以理解为经典计算机的主板,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依托测控系统,科学家们可以对微观世界的‘量子比特’进行操纵测量,再用人类能够理解的手段进行读取,这就搭建了宏观经典到微观量子世界的‘桥梁’。”吴峰说。
这些蓝色“箱子”已经迭代了四个版本,且早已在市场应用。背后的故事要追溯到2018年,从中微达信研发出国内第一套量子计算测控设备开始,就跟随市场需求一直进行更新。第四代产品的发布,也为中国量子计算突破量子纠错阈值提供了有力支撑。
事实上,量子计算离我们生活也并不遥远,在天文台、航空、气象、人工智能等高算力需求行业均有应用。以天文台为例,要想让望远镜“看得更远”,核心器件是“眼睛”。在微观世界中,量子测控系统就承担了放大量子信号的作用。再比如,在医药领域,药品的实验周期很长,如果将量子计算与药物研发相结合,就能大幅提高医药研发的效率和精度,更快地寻找到靶点。
多点开花:
多个产品迎来新进展
除了常温测控产品,近日,中微达信面向大规模量子比特阵列的高保真度量子门操控和并行快速量子态读取,推出了全新的“蜀山”系列低温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量子测控芯片组。该芯片组共包含三款芯片:“贡嘎”Konka超导量子比特操控芯片、“峨眉”Emei超导量子比特读取芯片、“西岭”Xiling硅基量子比特操控芯片。
吴峰介绍说,针对当前国内外量子芯片对于高保真度、低噪声、高灵活性和低功耗的要求,该芯片组进行了适应性设计,可以显著降低当前量子测控系统的互联复杂度、成本和漂移。其中,“西岭”Xiling芯片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已经被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25接收,将于2025年2月在美国旧金山进行现场技术展示。
“蜀山”系列低温CMOS量子测控芯片组实现了在低温4K工况下,对量子比特进行高保真度、高灵活性的量子态操纵与读取。该技术有利于解决大量量子比特带来的稀释制冷机内部空间不足、噪声较大、信号串扰、大规模布线及反馈延迟等问题,为未来量子计算机迈向真正商用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同时,中微达信已成功推出系列低温低噪声放大器芯片,频率覆盖10KHz~20GHz,其中两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功耗仅为国际同类数分之一,非常适合于量子计算、单光子探测、天文、航天等领域的低温大规模、阵列化极高灵敏度信号接收应用。目前该系列芯片已完全实现进口替代,“产品供不应求”。
中微达信对量子科技产业的布局还不止于此。在新的办公场地,中微达信建设了芯片级分子时钟中试平台。“芯片级分子时钟不仅实现了全球首创,在国际上我们也率先进行产业化。”吴峰介绍说,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精度时间频率测量产品,芯片级分子时钟具有高性价比、功耗低、体积小、稳定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国防科技、航空航天、卫星导航、通信、能源网等领域。目前,该产品处于中试阶段,预计明年可实现小批量生产。
成果爆发:
成都有独特优势
对于中微达信来说,近两年是其成果爆发的两年——
“2023年年初时我们只有一款产品,现在已有近10款产品。从市场来看,全国约9成从事量子计算的研究所和公司,都会用到我们的产品。”吴峰告诉记者,也因为研发快、转化快,公司场地也是一搬再搬,人员也是一扩再扩。
在他看来,当下量子计算已经进入了快速工程化、产品化的阶段,“学科交叉+产业大协作”,公司是最佳的创新主体。当前,中微达信和国内外多个著名高校在科研端均有合作,其量子计算测控的衍生产品——精密仪器也在为高校科研提供创新服务。
企业与城市共成长。谈及为何选择成都,吴峰说,除了主创团队的“四川情怀”,成都本身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社会环境,是吸引团队落地成都的关键。
“成都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还有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所等科研院所。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成都近年来发展迅猛,具备良好的量子计算技术应用前景。”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成都的独特优势——成熟的产业配套。
“我们制造的所有产品,包括流片、封装、测试,都可以在成都直接完成,基本在方圆五公里内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在全国来看都绝无仅有。”在他看来,能在本地找到完整闭环,这也是成都发展量子科技上游产业最大的优势。
也因此,中微达信也在和省内、市内相关高校研究所紧密互动,希望能打造一个专门的“QA”园区(Quantum-AI量子-人工智能园区),“量子+AI”,共同助力成都量子科技产业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
编辑 陈怡西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