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科学家数量激增

“早熟”科学家数量激增
2025年01月06日 00:25 中国科学报
图片来源:Getty图片来源:Getty

本报讯 一项对数十万名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进行的分析显示,“早熟”科学家的数量在过去几年出现了激增。

“早熟”科学家指的是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发表高被引论文的作者。研究发现,许多“早熟”作者发表了数量很“极端”的论文——平均每周发表一篇以上。分析还表明,这些作者经常以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引用自己的论文。某种程度的自我引用在科学论文中很常见——平均比例约为13%,而这些“早熟”作者的自引率达到了25%至50%。

研究人员日前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公布了这项研究成果。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学家认为,该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合理的。

这项分析的作者John Ioannidis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元研究,所谓元研究就是研究科学家如何进行研究。他说,一些“早熟”作者在发表习惯上并无可疑之处,很可能是通过天赋和努力上榜的。

但一些科学家表示,这一趋势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作者如此迅速地获得了如此大量的引用?

“虽然其中不乏真正的表现突出者,但我不认为相比5年前,现在突然出现这么多天才是正常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昆虫学家Zach Adelman说。

Ioannidis利用Scopus引文数据库的数据,根据“复合引文指标”指数,编制了一份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研究人员名单。该指标考虑了一篇论文的共同作者的不同贡献水平。该指标结合的数据包括研究人员论文的总引用次数、在每篇论文作者名单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h指数。h指数是一种衡量研究产出的标准,包括引用次数和发表论文数量。

Ioannidis使用综合指数识别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即那些引用指数在所在领域排名前2%或在所有领域排名前10万的科学家。

Ioannidis将“早熟”科学家定义为首次发表论文后8年内登上被引用次数最多榜单的科学家,而“超早熟”科学家则指在首次发表论文后5年内进入被引用次数最多者行列的科学家。相比之下,从论文首次发表到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平均间隔为36年。

分析显示,2019年至2023年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数量显著增加。在此期间,“早熟”作者的数量从213人增加到469人,“超早熟”作者从28人增加到59人。

Ioannidis对数据进行了更深入挖掘,发现31%的“超早熟”作者比他们所在领域95%的作者更频繁地自我引用;当排除自我引用后,20%的作者跌出被引用次数最多科学家名单。当纳入2024年的数据后,Ioannidis发现17名符合“超早熟”条件的作者至少有一篇论文被撤回。

这可能是作者在发现错误后诚实地撤回论文。Ioannidis表示,如果科学家特别多产,他们可能会经常引用自己的论文,但撤稿量过大或自引率过高也可能是异常发表行为的标志。

西班牙维戈大学统计信号处理专家Domingo Docampo使用一些相同的指标针对引文欺诈展开研究。他说:“这项分析使用的方法是合理的、指标是可信的,它们被用于评估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是有意义的。”(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1/2024.10.14.618366

论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