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1日 10:57:42
真心,善行,美物。
文 | 华商韬略 陈斯文
在中国汽车行业,李书福一直喜欢说实话。
他向造车新势力开过炮,称有些企业不懂汽车,造车只是为了圈钱;他批评过新能源汽车的路线,认为电动汽车不等于新能源汽车,应该允许百花齐放;他讲过很多人回避的事实,比如中国电动车看起来冲击全球,其实很多地方还被卡着脖子。
他甚至点破过汽车工业的本质——汽车工业是一批又一批企业家既向往投资,又恐惧被套牢的世界级产业群。
这些话,刺痛过很多人,但事实、现实又让人不能不承认,李书福只是在说实话。
今天,在吉利集团2025年的新年致辞中,他又说了大实话。
【真心】
多年之后,吉利的员工们可能还会想起吉利创始人李书福2025年的新年致辞。
历尽艰难,半生造车的李书福,如何向他们谈到对吉利未来发展的深思和信念,尤其是呼吁所有的吉利员工与合作伙伴:
“我们都是为用户服务的命运共同体一份子,用户满意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心中必须装着用户,眼中必须高看用户,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用户的良好消费体验。”
这其实正是吉利一以贯之的价值观:用户至上。
在过去多年里,李书福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谈到用户的意义——用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失去了用户,企业就失去了生命力。以及企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争取用户的支持和信任。
在企业价值观中强调用户至上的李书福,还给吉利争取用户支持与信任设定了一个前提:
“在商业竞争中必须思考真善美,必须思考社会责任,面对复杂而多变的世界,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人们普遍尊重并追求的真善美。”
汽车行业的竞争,共识是用户之争,而用户之争的本质是产品之争。只有好产品,才能成就好企业。
因此,“真善美”中的“真”,就是用真心造出好产品,造出让用户买得安心,用得放心的产品。
但在今天,永葆真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下的中国汽车行业,“内卷式”的恶性竞争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业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采取竞相压价、低价竞销的策略。
但即便打了低价,也没能如愿换来销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1-11月份,汽车国内销量仅仅增长了0.3%。由于收益的不理想,行业内反而出现了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包括汽车主机厂裁员、4S店倒闭,以及大量汽车销售人员下岗失业的情况。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利润的持续下滑,决定企业发展后劲的再生产和研发投入,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书福不仅在多个场合公开呼吁反对无序内卷,更在2025年终致辞对内重申真心:
“我们不简单地打价格战,而是要长期坚持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以及企业的道德战。”
这并不是一个只基于自身利益的口号,相反,它也是一个包含了用户至上思维、包含了李书福半生造车心得的真知灼见。
价格优惠,是汽车普及的重要前提条件。
福特发明的流水线,让福特Model T的装配时间从12.5小时下降到1.5小时,售价降到了400美元以下。它带来的结果是:20年里出售了1500万辆。
而吉利的历史,也是一部国产品牌的普惠史。
当年的夏利每辆13万元,而今天同类同档车每辆不到3万元;当年的桑塔纳每辆20多万元,还需要排队购车,现在同类同档车价格可能只需要5万元,这还没有将货币购买力考虑在内。
在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努力下,汽车产品价格被打下来一大截,为用户带来了实惠,把汽车普及向前推进了几大步。
但作为关系到生命的严肃产品,价格不是汽车的全部,无论是厂家还是用户,都不能只追求价格低廉。
而这些基本能力,无一不需要造车企业去拼技术、拼品质、拼服务,最终铸就有口皆碑的品牌。
因为在发动机技术上拼,所以汽车从单缸机拼到了多缸;因为在纺织技术上拼,所以汽车有了交叉层轮胎、子午线轮胎;因为在制动技术上拼,所以防抱死系统成为了标配。
这些技术演进,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持续前进,一切过去的经验和技术,都是为现在和未来赋能的基础。
丰田、大众这些知名车企,都历经了几十年的锤打,趟过无数的沟沟坎坎,才有了后来的行业地位。
吉利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同样是脚踏实地,从一把锤子、一颗螺丝钉开始,不断累积经验、精进技术……直到收购沃尔沃,加强自研,最终成长为行业巨头。
这些技术、品质、服务,也是人类大工业体系的结晶,是全行业合力拼出来的,而非一家企业能独力完成。
成熟的燃油车,每辆车有2万-3万个零部件,动力、控制、结构、热管理系统都有自己的供应商体系,它的产业链长度,远超其他行业。
通用发明了汽车金融服务,降低了购车门槛;丰田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完成了降本增效;大众贡献了平台化生产,让汽车开发难度骤降,每一项都把汽车工业向前推了一大步。
除了专业化大生产,它甚至需要社会化的大合作。比如60多年前的美国汽车,没有安全带、安全气囊,没有儿童安全座椅,每英里车祸死亡事故位列全球第一。而在安全机构的努力下,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甚至麋鹿测试等实验项目陆续出现,由此发展为一整套安全评价体系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
而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看似靠技术飞跃完成了一次产业革命,但要实现真正高度智能的互联网汽车,实现能源供给的自动化、车辆启停的安全性,以及长时间待机网络化的在线服务,这些从此岸到彼岸的长河,同样无法简单跨越,只能按照技术规律渐进发展。
这些安全、耐久、可靠、舒适的能力,同样是靠以车企为牵头者,由全社会坚持拼技术战、拼品质、拼服务、拼品牌,一项一项拼出来的。
而能够让一家企业甘心投入巨量资源去拼的动力,除了爆发式的后置收益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对于道德底线的坚守。
因为汽车不仅是简单的出行工具,更是关系到感受的体验场景,是关系到生命的严肃产品,要让人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这种坚守,就是李书福为什么强调“不打价格战”的原因,也是吉利价值观中“用户至上”的核心,也是“真善美”中第一位的存在:真心。
【善行】
真心为基,更需善行。
在人类汽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有不少企业名动一时,但最后却归于沉寂。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研发和产品力没有可持续性。
反过来,吉利能走到今天且越站越高,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强的产品。
这得益于在用户至上的真心下,始终如一、知行合一地做正确的事,这就是“真善美”中的善行,也正是这种善行,让行业和消费者见证了一系列显性的进步与果实。
2007年,吉利的年营收还停留在1亿元上下,但对于技术的投入却随着发展始终紧锣密鼓——自研CVVT发动机、变速器、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胎压检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在沃尔沃的协同下上马研发CMA架构模块;进军新能源领域的“蓝色吉利行动”,以及缩短研发周期的“BMA架构”……
这些持续的投入,帮助吉利实现了量价齐升——从2016年到2018年,吉利的销量从80万辆飙升到150万辆,乘用车市场份额从3.2%提升到5.8%,单车均价提升了9500元。
到2023年,吉利控股已经实现了280万辆的年销量,4981亿元的营收,102亿元净利润,而这些利润中的一大部分,又会被投入下一代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中。
用李书福的话说,这种“做正确的事”的“善行”,就是:
“不玩小聪明,不搞投机取巧,不搞大跃进式的恶性发展,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放眼长远,坚持长期主义。为每一位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精品汽车,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物超所值。”
而这种“做正确的事”的“善行”,也同样被写进了吉利的价值观,并成为价值观中的又一重核心:战略引领。
在吉利的价值观中,作为企业战略的商业计划,要求管理层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市场变化相协调,尽最大可能地研究、寻找和制定最佳商业计划,确保企业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同时,这也要求吉利的每一位员工,必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在执行什么样的商业计划,必须知道公司正在发生什么,正在推进什么样的战略方向。
在新年致辞中,李书福再次向吉利同事重申了《台州宣言》,而其中最被放在首位的部分,当属决定吉利未来“做什么”的战略聚焦:
聚焦汽车主业,坚定不移推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继续提升内燃机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低碳交通生态科技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吉利乘用车市场行业地位,为全球用户打造超越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持续探索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场景和运营模式,积极布局纯电、醇氢、增程等多技术路线,打造吉利新的增长点。
但在真心、善行的价值观链条上,做什么固然重要,用怎样的方式来保障战略成功,则是更重要的。
在《台州宣言》提到的五大战略支柱中,除了加强整合、强调协作和绝不折腾的几大战略支柱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依靠人的力量,来完成战略的实施。
在李书福看来,万事在于人,成败在于人,而这也正是吉利价值观中最后一重核心:元动力保障。
在吉利的文化中,所谓的元,指的是企业的元气。它不是企业的厂房、设备、利润,不是企业的规模、资金、技术、品牌;不是产品的质量,不是企业的董事长、总裁,而是员工的心构成了企业的元气。
而所谓的元动力,就是员工的积极态度,忘我工作的自驱力以及由此释放的工作能量,当万千自驱力汇聚在一起,就是推动企业迅速前进的强大的“元动力”。
在吉利,为了从根本上培养、保障、并最大程度地发扬元动力,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机制。
李书福曾经说过,这些年来,除了汽车,他还做了一件特别自豪和鼓舞人心的大事,那就是教育。
办学虽然很艰难,但李书福乐此不疲,因为教育始终是他心底最柔软的情怀。
这是因为,对于汽车工业这样一个讲究精工细作的行业而言,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是最关键的因素。
工匠精神的化身,就是汽车的一点一滴,汽车工业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从业者以工匠精神为之不遗余力地付出艰辛努力。
因此吉利在造汽车之前,要先成立学校,请来工程师当老师,以实用为目标,在根本上将“用户至上”的价值观传递给这些未来的汽车从业者,让工匠精神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体系里变成行动。
而当这些人才进入吉利后,一套“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理念,同样保障着吉利“元动力”的蓬勃旺盛。
这种对一线劳动者的尊重,并不止停留在薪酬待遇和福利制度上,更体现在许多经营与管理的日常。
比如在吉利,当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问题解决票在问题看板上提交问题,由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给与答复与解决,员工也有权因为问题未解决或不认可,拒绝在问题解决票上签字,从而实现一线员工对管理者的考核。
这些从生活到工作的尊重,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员工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了员工更大的学习热情、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而在这种热情、积极与创造中,吉利出发自“真心”的一些战略规划,得以被贯彻落地为具体的“善行”,整个企业在“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的框架下,为用户、为社会创造出一系列成果。
【美物】
过去的一年里,吉利收获了一系列硕果。
通过研发并批量投产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吉利在电池安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雷神超级混动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的基础技术研发、基础模块和架构研究方面同样取得重大进展,成为整车开发的基础性保障。
同时,吉利自主研发运营的吉利星链可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全面赋能吉利汽车智能化发展。沃飞长空飞行器已经成为中国低空出行领域头部企业,从地面到低空,从低空到太空,一个天地一体的智能出行网络正在形成。
在过去的一年里,吉利完成了内燃机行业的世界级重组任务,与法国雷诺集团及沙特阿美合资成立HORSE动力总成公司,持续研发世界级水平的内燃机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公司已经成为独立第三方公司,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节能的动力总成技术与产品,共同拓展全球市场。
这些成就,正是吉利“真善美”价值链条上的最后一环:美物。
仔细观察这些吉利“美物”,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或是基于社会的责任。
就甲醇产业链和甲醇汽车而言,就是一个同时践行两者的极佳范例。
“多煤贫油”的能源格局,要求中国必须将能源安全放在战略地位,碳中和全球化的大势所趋,让中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深刻洞察到这一现实的李书福,曾经在一个论坛上做出过如此表达:
如果说碳中和战略目标是关系能源低碳绿色革命、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问题,那么保障能源安全就是生存问题。
这句话,其实触及到了能源革命的本质。
在能源领域里,有一个“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它指的是,一种能源同时具备稳定、清洁、便宜三大要素。
在煤化工产业链中,甲醇可以由天然气、煤炭一次能源直接制得,也可以从煤焦化产生的焦炉煤气中制得。而基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国内的甲醇生产有81%来自煤炭。据自然资源部数据,国内查明煤炭资源量达到1.67万亿吨,自给率高达96%以上。
正是因为有煤炭的雄厚家底作为产业基础,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甲醇产能国,也是全世界甲醇燃料和甲醇化工品消耗最大国。
这一连串数据,总结起来的内涵是:甲醇提取大部分来自煤炭——我国是著名的煤炭大国——产量高意味着自给率高——自给率意味着定价权与安全性。
因此,当清洁、稳定、便宜的三要素被集齐,能源不可能三角被解开时,用什么办法,才能推动甲醇燃料路线更进一步呢?
答案是,由企业作为创新的执行者,汇聚一切可以汇聚的力量。
早在2005年,吉利就开启了对甲醇汽车的技术研究。从低温冷启动,到专用添加剂,从耐甲醇材料,到专用润滑油,从排放控制,到甲醇电喷控制系统,甲醇发动机……吉利在每一项关键技术上的突破,都代表着整个汽车工业的追赶又近了一步。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因为后发劣势,一直在补人才、经验和技术的课。但无论是“合资换技术”,还是“价格换市场”,这些策略换来了庞大的供应链,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一套完整的汽车研发体系,却没能实现真正的逆袭。
如果没有一场能源革命,后发选手想要原地超车,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在甲醇路线上,当甲醇发动机、低温启动技术开始应用时,国外巨头的技术壁垒不再高筑,所有选手都回到了一条起跑线上。
吉利对甲醇技术的开发与积累,使得它在十几年里,一跃而至甲醇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水平。其经典车型帝豪,通过搭载1.8L醇电混动专用发动机,目前的百公里醇耗已低至9.2L,相当于同排量汽油车百公里油耗不到3L,用户每公里的出行成本不到3毛钱。
不仅如此,李书福还为吉利的甲醇汽车产业设定了一个更大的目标:
要把排放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收集起来,让太阳能和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用绿色甲醇来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做到彻底的清洁。
从“把车造出来”,到“让世界彻底清洁”,吉利走过了自己的27年造车史,但比这条路更长的,则是它对“真心、善行、美物”的践行。
每当谈起吉利的创业史,李书福总是会感谢时代的伟大,正因为“遇到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才有了我们这些人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机会”。
也因此,李书福总是十分关注世界格局和国家命运。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大变局中,无论整个国际社会、中国经济,还是汽车产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李书福的新年致辞中,他在结尾向吉利全体同仁与合作伙伴提出了一项要求:
“无论世界怎么变,我们都永远不能放弃这个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更加成功的明天。”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李书福超越当下、超越汽车行业的思考,吉利一如既往的“真善美”价值观,不但给吉利谋划下一个时代,也给整个社会和产业带来了更多启迪。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