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延斌
12月2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增殖公司”)的现代渔业产业园里,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树东正在检查200多个长宽各为5.5米的大水池。这里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海马苗种繁育基地,150万尾海马在这些大水池里生长繁殖。
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膨腹海马在日照安家,并孕育出亿元产业。日照正在打造我国最大的三文鱼养殖集聚区。
据统计,2023年日照市水产品总产量为49.57万吨。日照人正在向“中国最大”要市场、向“国内首创”要效益。从捕鱼到养鱼再到深加工,向深远海进军的日照“新渔民”正在谱写水产养殖行业的新篇章。
渔业发展需要新技术
日照增殖公司繁殖的海马有一个颇为形象的名字——膨腹海马。虽然外表看似“大腹便便”,但在张树东看来,海马其实娇弱无比,温度、饵料、水质等环境指标稍有差错,海马就会大批死亡。作为“新渔民”的一员,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日职”)毕业的张树东与传统养殖户不同,他更信赖科技。在张树东和同事的持续探索下,海马的养殖环境、疾病防控、饮食饵料等技术难题被逐一破解。
张树东专注于陆上养殖,同样从日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的朱顺港则投身于深远海探索。
朱顺港是“经海”系列深海智能网箱项目的技术员,操控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网箱。该网箱是一个长宽超过60米、高度达40米的庞大钢架结构。通过网箱搭载的水下声呐和激光雷达,技术员可精准数鱼。此外,通过鱼脸识别技术,技术员可以实时掌握鱼的身长和体重,并借助5G通信和数据监测技术对千吨级别的鱼类进行高效喂养。如今,作为技术员的朱顺港已经成为深远海探索的“新渔民”。
日照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董建华表示,作为传统海洋渔业资源大市,日照渔业正从近海走向远海,渔业技术和装备实现质的飞跃,海水育苗养殖和远洋捕捞实现重大突破。
走向深远海,需要更多像张树东、朱顺港这样的“新渔民”。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日前,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泽丰”)携三文鱼产品亮相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和第27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万泽丰是国内低纬度海水养殖三文鱼领域的标杆企业,能在捕捞后约3天内将三文鱼送达消费者餐桌。
记者在日职水生生物养殖实训室采访时,该校副教授付宁和王裕玉正做着三文鱼饲料喂养对比试验。记者眼前的这一批三文鱼与万泽丰是“同款”。长久以来,日职与万泽丰持续保持着紧密的教科研合作,教师带着学生在日职做实验、在万泽丰车间搞生产。学生一毕业就有着娴熟的生产技能和实践经验,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馍馍”。
从2014年开始,日职每年会发布就业质量年度分析报告。2024年调查数据显示,沿黄渤海650家养殖企业里,70%的技术骨干是日职毕业生。
“我们的科研工作始终都遵循着‘研究内容源自产业所需,创新成果能为企业所用’的理念。”日职教师周庆新说。在海洋领域,他先后完成20余项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依托自研核心技术新孵化5家企业。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日职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如何对接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链,培养出“新渔民”,这是一个全新挑战,也意味着巨大机遇。
海洋渔业产业是日照的传统优势产业。日照市海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是山东省唯一的海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据了解,日照正在打造“陆基—近海—深远海冷水团”三文鱼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创建深远海养殖装备、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物联网等产业链集群。
在日照,包括日职在内的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正紧密对接地方海洋渔业产业链,围绕产业设置专业,对接生产开展教学,深度参与区域渔业转型,为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更多时代“新渔民”。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