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甘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的国际团队通过“中国天眼”(FAST)和其他观测设备,对银河系内磁星软伽马射线暴源SGR 1935+2154开展多波段观测,发现其X射线硬度比具有与射电辐射活动性关联的双分支模式,为磁星快速射电暴(FRB)到射电脉冲星辐射相转换提供了统一自洽的物理图像,有望揭示磁星FRB的可能起源。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系列》。
磁星是高度磁化的特殊中子星,磁星射电辐射与FRB辐射机制的关系是当前天文学研究的前沿热点。2020年4月,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和美国射电暂现源巡天望远镜(STARE-2)在SGR 1935+2154探测到银河系内FRB 200428,首次追踪到磁星与FRB之间的联系,为揭开FRB起源之谜奠定了基础。SGR 1935+2154是唯一探测到X射线脉冲辐射、FRB,继而出现相位稳定射电脉冲发射的磁星,刷新了人们对磁星辐射的认识。银河系磁星FRB到射电脉冲星相的转换特性也成为理解FRB辐射机制的切入点。
研究团队仔细分析了FAST在2020年10至11月对SGR 1935+2154的监测数据,结合其他设备提供的高时间分辨率X射线观测数据,发现X射线硬度比的双分支模式与射电辐射活动性密切相关,在射电脉冲相出现时间窗口内X射线流量、硬度比存在系统性增强。综合观测结果,研究团队提出了“星震—FRB—磁扭结恢复—射电脉冲辐射”的解释:磁星星震产生FRB触发条件并导致辐射区磁力线扭结,磁层磁力线在解扭过程中形成相干条件产生射电脉冲辐射,同时,电子沿磁力线回流磁星表面轰击形成热斑,导致X射线能谱同步硬化。
这项工作对深入理解磁星辐射供能切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揭开FRB的可能起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3847/1538-4365/ad7c3f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