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考古前置”何以成为全国“优秀案例”

广州“考古前置”何以成为全国“优秀案例”
2024年12月01日 01:08 新快报

深度观察

■新快报记者 潘玮倩

2024年11月22日,记者获悉,国家文物局向社会公布了《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各地涌现出的21个优秀项目。广州的“继续高举城市考古的一面旗帜——新时代‘考古前置’工作机制改革广州实践”成功入选。

什么是考古前置?在这座城市的哪些区域,如果要建设都必须先考古?考古前置经费由谁提供?就此相关热门话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近日接受了记者专访。

1

广州考古被誉为全国城市考古的一面旗帜

“十四五”以来,各地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积极推进“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加强城乡建设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今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荐78项申报案例。经过多轮梳理、专家评议推选,遴选出21项优秀案例作重点推介。国家文物局编著的《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一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记者从出版社官微获得上述信息。

“继续高举城市考古的一面旗帜——新时代‘考古前置’工作机制改革广州实践”入选上述优秀案例。

张强禄对此介绍:“广州是中国受现代考古学思想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自1953年起,开始配合基本建设开展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1961年被列为全国‘城市考古的重要据点’;2005年,张忠培先生将广州考古誉为全国‘城市考古的一面旗帜’。新时代以来,广州不断完善文物工作机制,出台系列配套措施,构建本地文物考古制度体系,确保‘考古前置’行稳致远,取得显著成效。”

“制度先行,保驾护航。广州的考古前置制度,体现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前瞻性。”

2

规定区域内——要建设?先考古!

什么是“考古前置”?广州在哪些方面“率先”?

通俗说,考古前置就是在城市建设或土地开发之前,先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等,以保护和抢救可能存在的地下文物。

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之一,就有广州市人大于1994年公布实施的《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张强禄介绍,这其中就已明确“先考古,后建设”。

他说:“2013年5月1日,由广州市人大颁布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正式施行,明确出让或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前,应当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由此拉开全市‘考古前置’工作机制改革序幕。随后,市政府公布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16片,68平方公里),出台《广州市地下文物原址保护补偿办法》《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规定》等多项配套文件,对广州市文物考古工作带来翻天覆地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实行“考古前置”工作机制改革后,广州每年完成的考古项目数量急增,从改革前每年不到50宗,到近年来每年完成考古项目超400宗。“2013年至今,广州已累计完成考古项目约3400宗,其中考古发掘项目170余项”。

那么,在哪些区域,施工建设前须先“考古”?张强禄介绍,据《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目前分两种主要类型:

一、在地下文物埋藏区(16片,68平方公里)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加建电梯、深度1.5米以内的小型民生管网工程除外)。

二、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外进行的大型工程建设。此大型工程建设的精准定义是:在广州市中心五区1万平方米以上、周边六区3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及新建或扩建道路、桥梁、高速路、地铁、管网等重大线形工程。

新思路也值得关注,“近年我们还在探索第三种类型,制定‘地下文物埋藏低概率区域’,将考古前置关口再次提前”。

张强禄介绍,基于广州地下文物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他们结合历史地理研究和既有工作成果,依托文物考古“一张图”技术手段,分期开展主动性区域考古调查,将分批把广州全域划分为三类区域:

除了A类(已公布地下文物埋藏区或推荐公布为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区域)、B类(按法规开展考古前置的区域)之外,还提出了C类(地下文物埋藏低概率区域)概念,在低概率区域(譬如百年前曾为大海、而今方成陆地的南沙部分区域),文物行政部门将简化“考古前置”审批程序。

“这也是因地制宜,为考古前置提供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3

“考古前置”谁给钱?

不再向建设单位收费 而由市或区财政承担

“广州的考古前置是由‘财政兜底’。”张强禄强调,广州的考古前置不再向建设单位收费,改由市或区级财政承担。

“《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于2013年施行后,2015年、2020年经两次修订,明确配合建设及出让项目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项目经费,按财政分级的原则,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2022年9月开始,广州市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均由市或区财政承担,不再向建设单位收费。”

“由政府财政承担考古工作经费,体现了广州市政府的担当作为,不仅保障了考古经费,也降低了土地开发主体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链接

广州:考古遗址的四种保护模式

张强禄特别介绍,广州在长期的考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对考古遗址的四种保护模式。

1.对特别重要的古遗址古墓葬实施原址保护展示。目前已实施原址保护展示的重要考古遗存有10多处。近年来,以陂头岭遗址、南石头监狱遗址最为典型。

2.对一些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重要考古遗迹,通过整体迁移或部分移取至博物馆进行展示。已采用这种保护模式的考古遗存也有近10处。以广州市胸科医院元嘉十七年墓等为典型代表。

3.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遗址实施回填保护,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揭露出来进行展示。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科学院幼儿园东晋墓为代表。

4.对遗存价值没有达到原址保护展示标准且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古遗址、古墓葬,在进行考古发掘、做好考古资料记录后,对出土文物进行妥善保存,工地则交付建设施工。采取这种保护方式的考古遗存在数量上占多数。

他表示,分类保护,将为现代都市树立重要历史文化地标。同时,广州考古围绕“发掘—保护—研究—展示—研学”展开的“五边工程”,将全面构建考古成果阐释传承体系。“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考古成果走出库房、走进大众、走向世界,充分展现广州考古、中国考古的探索脚步和积极姿态。”

(本版相关图文资料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 叶其嘉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梁志钦

广州市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