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叶牵牛。
■本报记者 杨晨 严涛
近日,一种名为“圆叶牵牛”的植物冲上热搜。
起因是有网友举报,某化妆品品牌在一款产品中添加了国家标准禁用的原料“圆叶牵牛提取物”。
为此,该化妆品品牌作出回应,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5月26日禁止使用“圆叶牵牛提取物”,涉事产品在2021年4月已调整配方,同年5月26日之后,该品牌也没有再生产过任何添加有该原料的产品。后上海市药监局经立案调查,认定该品牌相关产品不存在违反禁限用原料管理规定。
圆叶牵牛为何物?从植物中提取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保证?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
圆叶牵牛为何物?
西北大学植物学教授刘文哲告诉《中国科学报》,圆叶牵牛是旋花科一种草质藤本植物,特点习性是呈缠绕状,一年生,夏秋季开花,花的颜色很丰富。
“圆叶牵牛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牵牛相似,为同属植物,只不过圆叶牵牛的叶子为全缘的圆心形, 而牵牛的叶子呈三裂状。”刘文哲指出,这是圆叶牵牛和牵牛的最大区别。“从植物学分类上来说,圆叶牵牛和牵牛因为叶子等差异,被认为是两个种,花的颜色比较接近。”
中药里,一种被称为“牵牛子”的药物就是牵牛或圆叶牵牛的种子,可以用来“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泻下利尿、消肿”。但古人亦对牵牛子的毒性有认识,在宋代就有关于其证候禁忌的记载。
在现代,研究人员对圆叶牵牛有了更多认识。据此前报道,其提取物因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一度被化妆品制造商视为具有潜在护肤功效的原料,因为这些成分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湿的作用。
但在2021年5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更新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的公告(2021年第74号)》,其中就提到了“圆叶牵牛”。列出的表格下方,还特别注明了“明确标注禁用部位的,仅限于此部位;无明确标注禁用部位的,所禁为全株植物,包括花、茎、叶、果实、种子、根及其制剂等”。也就是说,圆叶牵牛“全身”上下都被禁了。
根据《中国医药》发表的一篇名为《牵牛子历代药性及功用变化及进展》文献介绍,历代医家经过不断实践观察,确证了牵牛子在治疗过程中伴随的毒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此前也有研究报道了牵牛子对小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并对杀虫有效成分、制剂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牵牛子是一种极其新颖的杀虫植物资源。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名录(2023)》中,圆叶牵牛还被列为“外来入侵植物”,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入侵危害原因表明,其为旱田、果园及苗圃杂草,可缠绕和覆盖其他植物,导致后者生长不良。
刘文哲表示,圆叶牵牛被列入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的原因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基于多方考量后得出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琳森表达了类似观点:“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我们对一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变化。”
天然提取物不代表无毒
在某化妆品配料表或包装上,如果提及其原料名称为“某某植物提取物”的,基本上表示该化妆品原料成分是由该植物提取纯化而来的单一或复合组分。
“对于植物提取物的使用,我们一定要严守安全性这条底线。”青琳森表示,很多人潜意识认为,“天然的就是无毒的”,这并不严谨。“除了安全性,有效性也是作为植物提取物能否入药,或者作为化妆品原料的一大衡量标准。”
化妆品通常是由多种原料按照配方设计经加工制备而成的混合物,原料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安全性。化妆品原料安全性,是指化妆品原料在固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既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皮肤过敏等,也不会对接触者及其后代产生潜在危害。
作为一名从事天然活性成分研究与新药开发的研究者,青琳森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加强基础科研,把植物提取物的有效和有害成分了解清楚,并评估其安全用量和活性范围。“毕竟,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提取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复杂。来源于不同植物部位的提取物,因其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不同,其功效性和安全性也存在差异。
目标产物不同,对某一植物的提纯处理或加工手段也不同,获得产物的安全性会有很大差异。如魔芋富含生物碱等有毒物质,食用之后会出现麻嘴、腹痛、恶心的情况。
但把魔芋打磨成浆,加上草木灰,再高温蒸煮之后就可以食用。同时,从魔芋里提取和精制而得的葡甘露聚糖,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活性多糖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可用于制作洁肤棉、面膜、消毒纸巾等产品。
在不同地方或不同时间采集的同一植物,分别获得的提取物也有可能存在差别。“如何对这些情况进行严格分类,明确标准和规范,是我们下一步的科研工作。”青琳森说。
打破化妆品原料研制的尴尬局面
对植物天然成分的提取虽然复杂,但意义重大。“不能因为有些植物或其部位有毒,就在化妆品原料成分选取中完全避讳植物提取物。”青琳森介绍,目前,化妆品原料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天然动植物提取、生物发酵等方式获取。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植物种类和迁地栽培植物种类数量均占全球的1/10左右,可以说中国的植物种类繁多、资源植物丰富。所以,我国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天然植物资源开发上,拥有先天优势。
但是,我国化妆品原料研制面临一个尴尬局面——世界上大多化妆品原料成分的知识产权仍然握在欧美国家手中。“化妆品原料是化妆品产业发展的‘芯片’。”青琳森举例,如今在化妆品行业里炒得火热的玻色因、玻尿酸等成分,也是由国外研发。他们借此抢占先机,收割了大批市场红利。
“所以我们希望发挥自身优势,从天然植物中找到突破口,获取更多效果好的原料。”青琳森说。
目前,青琳森正在着手提取黄芪中的某一单体成分。“黄芪属于药食同源,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科学证实,是我们一直关注和研究的植物之一。”
植物单体成分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单一化合物或化学成分,如银杏叶中的黄酮苷等。青琳森表示,研究植物单体成分极有意义。“以植物的单体作为原料,纯度高,相应成分的活性和安全性更好把控。”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