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5G数字孪生让北京中轴线生动起来

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5G数字孪生让北京中轴线生动起来
2024年11月26日 08:18 飞象网

飞象网讯 (计育青/文)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坐落着钟鼓楼、故宫、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群、天坛等15处景区。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又一璀璨明珠。为了保护北京中轴线上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中国移动以5G赋能智慧文旅,在服务居民和游客、保护文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日记者受邀访问了位于正阳门城楼的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该中心负责北京中轴线保护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保护等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张大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来自钟鼓楼、正阳门、先农坛、中山公园等几处的实时数据。

中心遗产监测部主任周子予告诉记者,这是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它可以集中监测与分析文化遗产本体状况、周边环境、产业结构、游客信息、安防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一条动态感知、状态分析、问题研判、智能预警和协同保护的“智慧中轴线”。

北京移动重要客户中心副总经理盛凌志告诉记者,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依托中国移动的5G网络、边缘计算、政务云以及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了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据记者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以中国移动5G网络为基础底座,利用近3万座5G基站和视频监控、自然环境监测等传感器,组成了覆盖中轴线全域的物联感知网络,为中轴线监测保护奠定了数据基础。中国移动5G边缘云和政务云构成的云边协同体系结合3D模型搭建体系,在监测平台上呈现了中轴路区域真实状态的数字孪生图像映射。通过全天候监测3D形象的文化遗产状态,工作人员可以做到对文化遗产的主动预警、预防性保护。此外,在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础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还与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专业机构建立了数据专区和36大数据分类,形成了国内领先的“采-用-优”文旅大模型数据管理运营体系。

自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启用以来,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实时保护范围拓宽至原来的六倍,降低了近40%的人力成本。通过平台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本地政府还可以持续丰富中轴线遗产的管理方式和营销手段,在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和行业协作共赢。事实上,平台在2023年11月就被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为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随后北京移动与市文物局合作,采用裸眼3D技术打造了北京中轴线视频,立体呈现中轴线壮丽景观,让观众深切感受其磅礴气势与深厚文化底蕴。

5G数字孪生技术为中轴线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极大推动了首都文化工程的数智化转型,树立了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典范。这正是现代ICT科技的魅力和价值。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