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发布

《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发布
2024年11月26日 01:54 媒体滚动

    科技日报南京11月25日电 (记者金凤)记者25日从东南大学获悉,由该校教授顾忠泽牵头,我国多位来自器官芯片、临床医学、毒理学、药学等领域专家共同完成的《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近日刊发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国在器官芯片用于药物安全性预测的首个专家共识。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由各类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和天然药等引发的肝损伤。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DILI,往往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严重时还可导致急性肝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主任委员顾忠泽介绍,在药物开发进程中,用模式动物检测评价药物安全性,与临床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低,致使药物研发效率欠佳,甚至导致上市药物撤市。

    人肝器官芯片是借助微流控技术打造的仿真人器官芯片,能够模拟肝脏的结构、功能及代谢途径。“其不仅比2D细胞模型具有更完整的结构和功能,还能解决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种属差异问题,有效模拟人体生理状态,有可能为研究肝脏疾病、筛选肝毒性药物等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动物替代实验平台。”顾忠泽说。

    作为新型体外微生理系统,尽管人肝器官芯片在DILI检测领域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其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备受瞩目。

    东南大学教授、中国毒理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毒理学专委会秘书长张娟表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已开展肝芯片在食品、药物安全性领域的测试,以期在安全性测试中替代动物毒理学实验的数据。我国也有众多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与应用研究。

    2022年起,专家组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经验,聚焦DILI预测方面的技术规范,并就人肝器官芯片的生物学规范、工程学规范,药物性肝损伤的毒性指标选择、测试药物集以及预测性能等方面给出了规范建议,以指导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发展。

    顾忠泽表示,《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的发布,为药物研发以及化学品、食品的肝脏毒性评估,提供更可靠、高效的体外实验工具,同时也为器官芯片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明确了要求,为推进人体器官芯片在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芯片东南大学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