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完成了今年第二次宇宙级“太空快递”送货任务。
在此次发射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油面电位计就应用在火箭的伺服机构上,助力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顺利升空。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所属的四川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承担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任务中货包电子身份标识产品的研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来自成都。
油面电位计:
最高精度为1/4发丝 关乎火箭飞行成败
油面电位计用来反馈伺服机构油箱中的油面高度是否符合技术条件,负责检测并反馈伺服作动器的位置信号,以保证伺服机构的液压系统压力稳定,其性能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伺服机构的控制精度,关乎火箭飞行成败。
生产过程中,对油面电位计的加工、装配等各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这批次的油面电位计是全新的产品,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其加工最高精度达到一根头发丝的1/4。”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市首席技师工作室带头人韦登川介绍道,“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20余项生产技术难题。”
长度长,如何保证直线度?精度高,如何保证加工合格率?间隙小,如何保证装配的成功率?调试难,如何保证线性度满足工艺要求……同时,由于时间紧迫,生产压力大。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生产车间组建了“机电先锋突击队”进行任务突击。
突击队在韦登川的带领下,迅速制定了突击作战方案:工艺组组长黄博带领工艺团队开展工艺技术精细化提升工作,识别产品的质量风险点,梳理出了多余物、电气故障、机械故障36种故障树模式,针对性制定了120条风险预防措施,并一一落实在工艺文件中;计划调度员王国宏高效协调,确保了零组件齐套出库,并协调加工完成了10多件专用工装,做好了任务突击的后勤保障;突击队员刘军同志手拿烙铁,与现场10余名突击队员埋头苦干。
通过工艺试验件20多次的试验、验证,有效解决了油面电位计的连接柱易氧化、粘座时垂直度难保证、端盖压装易报废、零位安装尺寸间隙小等关键技术难题,确保了这批产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交付。
RFID标签:
物资货包的“身份证” 为航天员提供便利
快递小哥“天舟”奔向空间站时,会将航天员在轨所需的设备、试验产品、生活物资、服装、食品等各种补给送至“太空小家”,而货包里面有什么,货包上的小标识——RFID标签将为航天员们揭晓这些“神秘嘉宾”的面纱。
RFID标签,作为承载货品重要信息的载体,每一张都必须保证读取安全、准确可靠。此次任务中,四川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承担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任务中货包电子身份标识产品的研制工作。
标签虽小,“信息量”大。在狭小拥挤的空间舱内,物资往往存放于货包内,当航天员需要取用某物资时,首先需在电脑管理系统上了解初步位置,记下一串编号,再“飞”至对应区域,依靠肉眼寻找所需货包,再取出对应物资。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对于生活在微重力环境下的航天员来说实属不易,耗费人工且工作量大。
一张承载物资信息的小小RFID标签,可以解决上述工作量的问题,让航天员能够有更多精力聚焦其他重要工作。取用时,仅需在货舱内用RFID读写器或移动终端“扫一扫”,就能快速定位所需货包位置,同时知悉所取用物资的详细信息(包括物品名称、物品类别、质量、保质期、生产日期等),方便了航天员快速区分和使用货包,为航天员长期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中提供便利。
标签虽小,“含金量”高。RFID标签产品研制,对适应各种力环境、温度环境,读取性能、适应的标志面有着严苛的要求。既要满足功能、性能、接口、空间环境等使用要求,又要保证安全性、人机工效设计符合航天员的使用习惯。为确保交付的RFID标签产品质量,团队齐心协力,创新攻关,完成4000多个RFID标签正样产品识别率、力、热、弯曲、压力以及特定空中接口等全方位试验,保证了功能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求,确保产品可靠高质量交付。
据悉,该产品自2017年开始研制至今,已配套多艘货运飞船,产品均正常工作,稳定可靠。在RFID标签产品指标验证测试中,每一张标签都需要完成500次测试,测试数据超几十万。
依靠标签自带读写器功能验证流程,需要人员手动调整,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根据研制流程,开发了自动测量工具,将工作效率提高1.5倍。为满足标签严格的厚度指标,团队根据要求,设计生产了标准工装,提高了产品筛选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为提高生产效率、尽早交付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
编辑 于曼歌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