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1月8日讯(记者 朱欣悦)百威亚太中国区管理层大调整,Fabio Sala接任总裁,旨在扭转中国市场业绩下滑趋势。
管理层变动
11月8日,有媒体报道,Fabio Sala出任空缺三年的百威中国区总裁,他将直接向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杨克(Jan Craps)汇报。同时,中国区首席销售官周臻(Luke)将升任至百威集团,出任全球战略副总裁;百威中国华东事业部总裁刘竹西(Jeff)将接任周臻的职务,并向新总裁Fabio Sala汇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百威方面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并未立即回复确认上述人事变化,但接近百威的业内人士已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这进一步说明了此次人事调整在百威中国内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据了解,百威中国包含在中国区运营的多家法人实体,直接或间接由百威亚太(01876.HK)控股。百威亚太此前是全球最大的啤酒企业百威英博的亚太子公司,2016年百威英博以超过100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酿制企业南非米勒(SAB Miller),一举成为啤酒行业巨无霸。2019年,百威英博拆分出百威亚太赴港IPO,以加强亚太市场的权重。目前,百威亚太的主要市场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及越南,旗下主要品牌为百威、时代、科罗娜、福佳、凯狮及哈尔滨。
上述职务调整的三人中,Fabio Sala,现年47岁,自2020年7月起便担任百威集团在比利时、荷兰、法国以及卢森堡市场的总裁,拥有丰富的跨国管理经验和深厚的行业洞察力。周臻,作为百威系统中的资深员工,曾在百威亚太担任过战略和业务转型副总裁,中国事业部商务副总裁,以及百威中国华南事业部总裁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 刘竹西,亦是在百威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自2010年以来先后担任过西部、东北、华南、华东等市场的负责人。
从中不难看出,百威在试图通过引入具有丰富跨国管理经验和行业洞察力的领导者,以及提拔在本土市场深耕多年的资深员工,旨在进一步推动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和业务拓展。
能否成为转折点
年初以来,百威亚太在中国区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有行业专家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尚未看到明显的改善迹象”。
从2023年的财报来看,百威亚太的业绩显著依赖于中国市场的表现。2023年全年百威亚太收入为68.56亿美元,同比增11.1%,每百升收入则增长6.2%;销量达92.8亿公斤,同比增近4.6%;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20.23亿美元,同比增10.8%。
其中,在中国市场,总收入和每百升收入分别实现了12.8%和8.1%的增长,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更是激增17.4%,盈利率也扩大了132个基点。
然而,进入2024年,百威亚太的中国市场却遭遇了连续的挑战。
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啤酒总销量46.57亿公升,同比下滑6.2%;实现收入33.99亿美元,同比减少4.3%;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由2023年上半年的5.75亿美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5.41亿美元。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下滑,百威亚太认为主要缘于第二季度中国市场的表现。百威亚太在财报中称,于2024年第二季度,总销量及收入分别减少7.3%及7.8%,每百升收入持平。“原因是广东省及福建省的强降雨所致,而大部分高端业务的区域范围集中于此。”
到了第三季度,即便有奥运会和欧洲杯的加持,百威亚太依然受到“中国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前三季度销量减少8.1%至71.2亿公升,营收降低6.1%至51.04亿美元,股权持有人应占正常化溢利由去年同期的8.79亿美元降低至7.77亿美元。而其在中国市场的净收入同比下滑14.1%,销量同比减少10.6%。尤其是在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消费意愿疲弱,特别是餐饮渠道的人流及消费减缓,影响销量减少14.2%,收入下降16.1%。”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市场的表现直接左右着百威亚太的整体业绩,因此在面临业绩挑战之际,百威亚太选择调整中国区的管理层结构,意在打出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以期扭转局势。这很可能是上述人事变动的核心动因。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