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的电动车,宝马不想造

千篇一律的电动车,宝马不想造
2024年04月29日 21:33 36氪

来源:36氪

要论规模,宝马在中国,可能比大部分中国车企,还要更加“中国”。

过去几个月的中国电动车市场,不缺流量,不缺争吵,不缺所谓的遥遥领先。

但缺有趣的产品。

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了几乎所有车企追逐的产品目标,大家打着玩儿命创新的旗号,造出了一辆又一辆功能对标竞品,价格越来越低的同质化新车。

高性价比不是坏事儿,坏的,是创新少了,同质化多了,汽车,这个承载人们梦想和向往生活的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单一且无趣。

倒不是车企们不想创新,是市场环境逼着车企,为了生存,不得不妥协大环境。

但好在,还有车企,不必为了自己的生存,妥协车主的生活体验。

宝马,想要用自己的新世代车型,告诉消费者,你买的,不是单纯为了生活通勤使用的电动车,而是一份比过去的宝马,更加宝马的驾驶乐趣和车内智能体验。

冰箱彩电大沙发,不是智能汽车的唯一解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家新车面对智能化浪潮的态度,就是把尺寸越来越大的屏幕往车里塞。

显示素质良好的大屏幕会直线提升车内氛围的科技感,也会让车主感觉很新鲜,和自己之前的车完全不一样。车企也可以顺畅地跟消费者“画饼”,跟消费者说,你看啊,别觉得这屏幕没用,随着我们辅助驾驶越来越先进,你在车上花在驾驶上面的精力会越来越少,使用屏幕的时间会越来越多。

但与理想的未来相对的,是骨感的现实,L4级别全自动驾驶落地时间遥遥无期,市面上大多数的辅助驾驶,即便功能可以非常丰富,但仍然是驾驶责任归于驾驶员的 L2 级别辅助驾驶。

更别说很多车即便在车内塞下了大尺寸屏幕,坐在副驾不承担驾驶责任,流媒体观看体验依然很差。

因为屏幕不能挡住路面,相对于乘客座椅,所有的大屏放置位置都过低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屏幕上,本质上体验和坐车时候捧一个 iPad,或者是长时间低头看笔记本没什么区别,体感并不舒适。

把这个体验,回归第一性原理,可以得到这几个问题:

1/ 车内需要更大尺寸的屏幕吗?确实需要

2/车里放很多屏幕会影响驾驶体验吗?确实会

3/承载信息的,一定得是屏幕吗?还真不一定

大概三四年前,宝马就开始以一种近似连续剧的形式,每年用一款概念车,预告自己的新世代车型,直到今年,无限接近量产车型的新世代概念车,给出了宝马在内饰设计领域的创新想法。

首先,中控大屏是不可缺少的,但与大部分车企采用尽可能尺寸更大的中控大屏不同,宝马做了一块儿异形的中控屏,屏幕的左上角离驾驶员更近一些。

这样的设计思路,其实源于普通人在阅读时候的“注意力 F 现象”,人们会更容易注意到屏幕左上角的内容,而随着视线向右或者向下倾斜,需要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多。所以宝马在新世代车型上用这块儿异形屏幕,既保证了屏幕内容能够尽可能少占用驾驶员的注意力,又无需把屏幕向驾驶员倾斜,妥协副驾的屏幕操作体验。

除此之外,在挡风玻璃上,宝马搭载了一套叫做“BMW全景视域桥”的新技术,这个技术类似于贯穿整个挡风玻璃的“HUD抬头显示器”,可以保证驾驶员视线一直在路面上的同时,提供足够的信息,也可以让副驾在观看在线内容时,同样可以保持比较舒适的视线状态。驾驶者可以直接通过多功能方向盘上的交互区域控制BMW 3D平视显示系统与全景视域桥的显示内容。

在这样的搭配下,驾驶,和智能化操作,就不再冲突了,车内“大彩电”,也并不一定非得是一块儿尺寸巨大,占用车内空间,还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实体屏幕。

环保,不代表委屈自己

实话实说,普通消费者,大概是不怎么关心环保话题的。

因为有大量的消费品品牌为了体现出自己环保,会用回收塑料瓶来做新产品。

但实际上,市面上消费者能够买到的产品中,使用回收材料做成的产品非常少,因为大部分产品用回收塑料,仅仅是为了品牌的环保标签,产品会影响消费者体验,自然没人买。

另一方面,回收的难度大,成本高,为了用回收材料来做新产品,耗费的资源和能源比做新的产品还要多。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创造了更多的新难题。

但宝马对于可持续的态度,并非“取舍”,而是“兼得”。

举个例子,目前搭载在全新BMW 7系和全新BMW 5系上使用的高品质环保材质Veganza,不含动物来源成分,更环保的同时,比动物材料更柔、更韧、更耐磨。新世代车型上,完全取消了镀铬材料,概念车的门板下部和中控台采用的是宝马正在开发的一种100%天然、植物或矿物基且不含石油的内饰材料。

再比如,即将搭载在新世代车型上的第六代 BMW eDrive 技术,把整车能效提升了 25%,除了改进的电驱动单元外,它还采用了新的圆柱电芯,单位体积能量密度比以前使用的方形电池高20%以上。与当前生产的电芯相比,新一代电芯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将减少多达60%。同时,宝马通过对电池热管理系统、车辆重量、空气动力学、轮胎与制动系统等多组件的全方位优化,也助力了新世代车型整车能效的提升。同时,因为电芯密度的增加,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最大增加300公里,整体的续航能力也增加了 30% 让续航焦虑,彻底成为历史。

这些技术的调整,用户很难直观看到,但能感受到。感受到因为内饰材料的改变所带来的更有未来感的内饰氛围,感受到因为动力系统优化所带来的更长的续航,更轻盈的驾驶感受,更多的驾驶乐趣。

所以你看,其实环保,不一定非得委屈自己,真正有能力的品牌,会用可持续的手段,优化消费者的体验,而不是用道德绑架,让用户花了钱买罪受。

新世代的宝马,没中国不行

在互联网上,流行这么一种偏见式论断:

我们中国人,已经领导了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革命,所以只有中国的品牌,才能在这个电动化和智能化并行的新时代存活下来。外国品牌,都是外国人在造车,所以也不懂中国人,造出来的都是“杂牌”电动车。

这话术,稍微有点儿道理,但不多。

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中国技术领先于世界不假,但谁能造出优秀的智能电动车,谁能造出适合中国市场,乃至是全球市场的智能电动车,还是得看投入规模。

4月26日,宝马宣布将深化在华布局,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 200 亿元人民币。此项投资的重点聚焦于宝马在华生产的发源地——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为的,是 2026 年宝马“新世代”车型的中国本土化生产。

这已经不是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第一次大规模投资,为了践行“家在中国”的长期承诺,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已经累计投资了 1050 亿元人民币。

同时,在中国,宝马已经拥有了 3 万多名员工,450 多家供应商和 670 多家经销商。这 3 万多名员工里,有超过 2000 人的本土研发团队,庞大的市场团队以及设计师团队,并且从 2022 年 12 月开始,在中国专门设置了一个研发主管岗位,全权负责中国市场的研发工作,中国的研发团队也成为了宝马慕尼黑总部以外,最大的工程师研发团队。

过去,大部分海外车企,本土化团队基本只承担最基础的汉化和本土化软件功能。但宝马,从过去几年就一直在布局,让中国的研发团队,不单单为中国市场出力,而是真正用中国的高效创新,去引领新技术和新车型的革新,服务全球市场。

要论规模,宝马在中国,可能比大部分中国车企,还要更加“中国”。

在中国,宝马一直强调“In China, For China, For the world”,很明显,世界需要中国创新,而中国现在愈发趋同的电动车市场,也需要一些融合了全世界思路的新技术,新产品。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