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邀请函引发的“印度改名”争议:政府尚未回应,反对者认为“因小失大”

一封邀请函引发的“印度改名”争议:政府尚未回应,反对者认为“因小失大”
2023年09月08日 17:46 红星新闻

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9月5日在一封二十国集团峰会(G20)的英文版晚宴邀请函中以“婆罗多总统(Bharat,又译巴拉特)”,而不是传统的“印度总统”自称,这引起了外界强烈讨论,也由此引发了“印度将更改国名”的猜测。同日,印度总理莫迪所在的政党印度人民党(BJP)高级发言人也在社交平台发文,用英文称呼莫迪为“婆罗多总理”。

▲印度总统在G20峰会宴邀请函中自称“婆罗多总统”▲印度总统在G20峰会宴邀请函中自称“婆罗多总统”

有消息称,印度政府宣布本月晚些时候将召开为期5天的议会特别会议,但没有透露任何议程。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会议期间可能会讨论并通过国名更改的决议。不过截至目前,印度政府尚未对此作出任何公开评论。

“印度”还是“婆罗多”?

社交媒体上的狂欢

印度总统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他们不会就此事发表评论。从社交平台发言来看,印度总理莫迪也尚未对相关消息作出任何解释或评论。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自9月5日以来,莫迪的X(即推特)账号发布了超过二十条推文,但均未提及“印度改名”的相关问题。不过在其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有网友评论“Bharat”,但未得到回应。

据了解,早在2015年,印度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便向最高法院表明,该国没有必要改国名。而据印媒2020年报道,印度最高法院驳回了一项关于更改印度国名的申请。印度最高法院法官认为,印度宪法已明文指出“印度”就是“婆罗多”,不清楚申请人为何还要改国名。

▲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左)和总理莫迪▲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左)和总理莫迪

在英文中,这个南亚国家被称为“India”(即印度)。按照惯例,印度官方机构或部门发出的英文邀请函中,也一般以“India”自称。而在使用印地语的文本时,才以“Bharat”自称。在印度宪法的英文版中,开头为“我们,印度人民”(We, the people of India),首章第一部分也陈述称“印度,即婆罗多”(India, that is Bharat)。而在印地语版的宪法中,则以“婆罗多”取代了“印度”,印度宪法的首章则陈述称“婆罗多,即印度”(Bharat, that is India)。有媒体指出,一直以来“印度”和“婆罗多”都可以代指这个国家,但现在这两个词仿佛都带上了政治色彩。

据悉,莫迪及其所在的政党一直致力于通过更改印度城镇中“殖民时期的名字”,以此帮助印度摆脱殖民时期的影响。据了解,一些支持改名为“婆罗多”的人认为,“印度”一词是英国殖民者给该国起的名字。但有历史学家指出,事实上“印度”一名源于“印度河”(Indus River,梵语中为Sindhu),这一名称起源于英国殖民印度前的几个世纪。而“婆罗多”一名则更为古老,甚至还出现在了两千年前的古印度经文中。据悉,这一词指代的区域边界模糊,其所指范围超过了如今印度所在范围,甚至一度可以延展到如今的印度尼西亚。

反对党提质疑:

“印度”有着无可估量的品牌价值

印度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议员萨什·塔诺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从宪法角度看,“印度”和“婆罗多”都是这个国家的官方名字。我希望政府不要蠢到换掉“印度”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有着无可估量的品牌价值。“我们应该继续用这个在全球范围都得到认可的名字。”

▲2015年,印度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认为没必要改国名▲2015年,印度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认为没必要改国名

多伦多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副教授乔·夏尔马称,自己担心改名可能“因小失大”(即为了短期的政治意识利益,实际上放弃了大量的东西)。专家们认为,鉴于“印度”一名具有全球性和经济意义,建议当局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应该深思熟虑。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反对党草根国大党领导人马马塔·班纳吉也称,我们一直都知道“婆罗多”,这是什么新闻吗?“但是在世界范围来看,人们都更熟悉‘印度’这个名字,究竟为什么要改名字?”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账号“南亚指数”(South Asia Index)的消息称:“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如果印度在联合国层面不再使用‘印度’这一国名,巴基斯坦可能会提出使用‘印度’这一名称的主张。”环球网援引的报道称,巴基斯坦国内的部分民族主义者认为,“印度”这一名称与涵盖现代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的印度河流域有关。

据悉,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国家都曾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改名。2016年,因为名字太长,再加之想与邻国斯洛伐克区分开,捷克共和国(Czech Republic)更名为Czechia。此外,土耳其(Turkey)也在去年将国名的外国名从“Turkey”改为“Türkiye”,土当局认为后者更能体现该国的文化底蕴。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

编辑 郭庄 责任编辑 魏孔明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