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95wt%活性物质载量,实现2500圈稳定循环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正极技术路线

以95wt%活性物质载量,实现2500圈稳定循环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正极技术路线
2023年03月21日 20:14 DeepTech深科技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在液态锂离子电池时代,商业化电池中的正极材料几乎都是以钴酸锂、高镍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为代表的氧化物。但是,它们不具备高离子电导率和可变形性,因此并非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最理想选择”。

图丨马骋教授(来源:马骋)

图丨氯化钛锂的可变形性优于多种易变性的固态电解质(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图丨氯化钛锂的可变形性优于多种易变性的固态电解质(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谈及该研究中最大的挑战,马骋表示:“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不再在氧化物中寻找正极材料,是该研究中最需要勇气克服的问题。”

不同于使用液态电解质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需要同时具备高离子电导率以及高可变形性。

高离子导电率,是为了降低复合物正极中必须的固态电解质含量,从而提升正极活性物质的比例;而高可变形性,则确保了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即便在循环中破裂,也仍然可以在外部压力下维持紧密的固-固接触,以及高效的离子传输。

图丨不同加工条件下氯化钛锂的电导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图丨不同加工条件下氯化钛锂的电导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过去几十年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时代”被广泛研究的钴酸锂、高镍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氧化物正极很难同时实现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可变形性,但固态电池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固态电解质却常常兼具以上两个性能。

以此为灵感,该团队在高性能氯化物固态电解质中引入过渡金属离子,成功设计并合成了兼具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可变形性的正极材料氯化钛锂。

图丨氯化钛锂的晶体结构和锂离子迁移行为(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图丨氯化钛锂的晶体结构和锂离子迁移行为(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全固态电池对正极材料的要求,不同于使用液态电解质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因此,在全固态电池的时代,对正极材料的探索既不必要,也不应该局限在已被研究几十年的,以钴酸锂、高镍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为代表的氧化物正极材料。”马骋说道。

氯化物正极材料具备目前氧化物正极所欠缺的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可变形性,而沿着这条技术路线所设计的第一种新材料氯化钛锂,已经展示出极为优异的性能。因此,进一步的探索很可能带来更激动人心的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氯化钛锂通过钛的氧化还原进行储锂,而钴、锰、镍、钒、铬等大量过渡金属元素具有比钛更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所以基于这些过渡金属元素构筑的氯化物正极应该能具备更高的电压,从而带来更大的能量密度提升。

马骋指出,将来这类过渡金属氯化物很有希望在能量密度上,超越目前的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氧化物正极。

据悉,该团队正在探索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氯化物正极材料,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很有希望的初步成果。

对于该技术的产业应用,马骋表示:“氯化物正极材料在制备工艺上和固态电解质极为相似,因此一旦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它们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应用。”

参考资料:

1.Wang, K., Gu, Z., Xi, Z. et al. Li3TiCl6 as ionic conductive and compressibl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based batteri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1396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7122-7

运营/排版:何晨龙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