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十城专精特新】深圳: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成“制造强市”的关键力量

【对话十城专精特新】深圳: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成“制造强市”的关键力量
2023年01月16日 15:36 红星新闻

在深圳,共有380多万个商市主体,24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活跃度达全国之最。深圳“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就根植于这片高度市场化的土壤中。

2022年,是深圳“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深圳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数量重回全国前三,共新增276家。截至2022年10月,深圳共有“专精特新”企业3842家,其中442家为“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深圳的政策引导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湾区中小企业国际创新交流中心(以下简称“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土地资源和高校资源是制约深圳产业发展的短板,为留住高端制造业和优秀人才,深圳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迅特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特通信”)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波换过5个城市工作,经常与各地政府打交道,在他看来,深圳的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深圳政府既懂政策又懂行业,能立马发现企业的症结,在正确范围内应帮尽帮。”

↑迅特通信公司一角 受访者供图↑迅特通信公司一角 受访者供图

深圳超九成“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制造业

深圳现有制造业和“20+8”产业集群以“高精尖轻”为主,先进产能集中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

2022年,多次强调“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的深圳,正在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成制造强市的关键力量。

在3842家“专精特新”企业中,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比最多,达3051家,内含371家“小巨人”企业,九成以上“小巨人”集中在制造业。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564家,包含45家“小巨人”企业。

从区域分布看,宝安区主打智能制造产业;南山区重点培育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领域;光明区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电子器件、新材料等行业领域。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用一组数据表明深圳“小巨人”的创新能力:深圳2022年新增276家“小巨人”企业,总计拥有专利3.23万件,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利119件。

前三批“小巨人”平均研发强度约为7.63%。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北科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强度超过30%。

从“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中可以窥见,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方向。

专注于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领域的科安达(002972.SZ),最近在进行技术储备,其产品需电子信息技术且要往绿色低碳方向研发。

“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聚集了大批专业人才,科安达向深圳相关产业借力,实现了快速发展。”科安达总裁张帆告诉红星资本局。

↑科安达总裁张帆↑科安达总裁张帆

按照第四批公示名单,深圳已经超额完成了其曾经提出的在2022年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0家的目标。按照规划,深圳在“十四五”期间将力争发展1.26万家国家、省、市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人、地、钱,资源向“专精特新”倾斜

重研发投入的“专精特新”企业,都面临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为了缓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圳13家银行推出“专精特新”贷等产品,深圳市担保集团推出“专精特新”融资担保等产品。

深圳市吉祥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云科技”)副总经理王智飞明显感受到,有了“专精特新”企业这个“金字招牌”,融资方便多了。“金融机构主要评估企业的技术壁垒,在所在赛道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市场规模等。”

“‘专精特新’企业不用拿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去银行做抵押,直接用信誉就可以担保、融资。相当于政府帮银行做了个筛选。”张帆告诉红星资本局。

深圳给予“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源倾斜不仅体现在融资上。

寸土寸金的深圳,土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在一线城市中,面积约为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且深圳实际可用于各类建设的增量用地接近耗尽,深圳建设用地高度紧缺已成为其特殊市情。

“即便是土地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深圳市政府也在想办法创造产业空间。留住高端制造业,坚持制造业立市。”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坦言,如今,深圳因为土地空间的限制,正在进行产业链的重构,许多企业把总部和研发、运营板块留在深圳,把传统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城市。

与此同时,深圳还采用园区培育和“工业上楼”等方法,为留下来的企业创造产业空间。比如国企牵头做城市更新项目,以及产业园区的整体开发定制等等。通过将区属国企物业以“保本+微利”模式出售给辖区企业等创新方式,满足企业办公空间需求。

迅特通信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南山智园。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给入驻园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出了新政策。“物业让我们享受房租5折优惠,省下不少房租。”郑波说。

论人才供给,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认为,深圳比不上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新一线城市南京、成都、武汉等,且高校资源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补齐的。“因此深圳给出了优厚的引进人才政策。”

张帆特别提到了人才房政策。“科安达的技术人员和中层以上的干部基本都住在人才房里,尤其是新来的员工,5年内都可以住。房租是市场价的一半,配套齐全,让员工能快速地安居乐业。”

此外,深圳的房价贵且学区房紧张,科安达和迅特通信都提到,政府基本解决了公司引进人才的子女上学问题。

种下一片“森林”,增强产业链韧性

“专精特新”企业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有些行业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好比一片森林;有些极端的行业出现垄断,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认为,深圳的产业生态属于前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创新的环境很好。

在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看来,华为、腾讯(00700.HK)、比亚迪(002594.SZ)、大疆等企业对深圳的贡献,不仅在于产值、税收。“这些企业就像黄埔军校,培育了一批批企业家,这些人出来创业,凭借他们对行业的理解和市场敏锐度,选择深耕细分赛道,强链补链。这就是在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郑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华为干了12年后,他选择出来创业,选择细分赛道做产品,带领迅特通信在单一产品实现行业领先。

“如果放眼望去只有一棵大树,不用多大的风力,就能够把大树刮倒。但如果这棵大树在一片森林里,它会安全很多。”在郑波看来,深圳的“专精特新”企业正是组成这片森林的中小苗,让整个生态更加安全、坚韧。

在激光加工设备行业也是如此。吉祥云科技在深圳市宝安区,高端制造业企业都汇集在这里。“深圳的上下游配套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相对来说较集中,整个生态较好。”王智飞告诉红星资本局。

↑吉祥云科技工厂一角 受访者供图↑吉祥云科技工厂一角 受访者供图

为了长期构建良好的生态,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活力,深圳在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梯队。

2022年4月8日,深圳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小升规”、深入推进“规做精”、持续推进“优上市”、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

在《“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实施方案》中,深圳设立了“小目标”:到2025年,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以上。

此外,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将“专精特新”企业列入上市重点企业培育库。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圳共有85家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

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已与北交所合作设立北交所深圳服务基地,同时鼓励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在上市培育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制度安排。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卢月佳

编辑 余冬梅 肖子琦

深圳市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