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强基础”与“抓攻关”合二为一

把“强基础”与“抓攻关”合二为一
2022年11月29日 08:00 中国科学报

■赵琛

自1985年建所以来,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以下简称软件所)立身之本。

如今,在高新技术领域,强化基础研究本质上是培养一种能力——不再只是发表文章,也不仅是参赛拿奖牌,而是能够瞄准需求,解决问题。

因此,软件所将“强基础”与“抓攻关”合二为一。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有效衔接,聚焦软件领域“心腹之患”“燃眉之急”,开展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真正发挥中科院研究所作为“国家队”的建制化优势。

软件所基础研究工作主要依托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该平台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十四五”期间,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调整和凝练国重定位及研究方向,是软件所落实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信息产业领域,基础软件被视为底座和基石,代表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影响深远。

然而,一直以来,国产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编译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的竞争力比较薄弱。国产基础软件要想在已经被国外垄断的生态体系中后来居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基础软件的根基是指令集架构,它是介于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规范。对国产基础软件而言,“卡脖子”风险正是根源于指令集架构,因为其始终受到国外知识产权和授权模式的制约。

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部门研发了一种新型指令集架构RISC-V,并迅速脱颖而出,因为它比x86和ARM两种架构更适合人机物智能互联时代。

更为关键的是,RISC-V采取的是开源开放模式,这就给了中国基础软件领域一个难得的在指令集架构换道比拼的机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指出,基础软件是整合RISC-V多样化生态的核心要素,是基于RISC-V架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球RISC-V基础软件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各国研发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

软件所从2016年就开始在这一新的赛道上“卡位”,抢占RISC-V基础软件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如今,指令集基础软件已被纳入中科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信息技术重点部署的9个方向之一。软件所正在牵头论证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RISC-V基础软件”,布局了4个研究方向、12个模块、上百项技术攻关,从源头上消除未来指令集生态中的基础软件“心腹之患”。

与此同时,软件所也不放过国产基础软件的“历史欠账”,在新旧赛道的共性技术方面,聚焦研发基础软件核心组件,形成在关键环节上自主可控的软件体系,解决国内头部企业在关键核心组件方面受制于人的“燃眉之急”。

作为科研领域的“国家队”,软件所始终不忘自身的建制化优势。然而,在软件领域拥有成百上千人的研究队伍,这不叫建制化优势。只有当这群人围绕共同目标密切协作、共同解决几个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攻关难题,才可谓是建制化优势。

因此,软件所以国重重组和“十四五”规划为契机,重新梳理基础研究清单,调整选题机制,加强在国家重大任务中进行整体设计,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效衔接,引导科研人员承担以国家重大而紧迫的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从顶层设计上确保“强基础”与“抓攻关”合二为一。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胡珉琦采访整理)

RISC-V指令集软件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