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张敬伟
年年“双十一”,今年“双十一”不寻常,依然交出不错成绩单。天猫方面表示,今年“双十一”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京东方面表示,京东“双十一”超越行业增速,创造了新的纪录,与此同时,零售购物用户数也再创佳绩。
电商平台是“双十一”的主角儿,不乏各种营销大战,优惠条件也很多。对消费者而言,这是热闹的促销盛宴,也可能陷入非理性消费的误区。至于“双十一”成交额攀比,每时每刻都会报出来,形成网上热闹的围观。天猫、京东两大平台的“打擂”,其他平台的追随,销售者的围观,舆论的热议,使得“双十一”变成极具中国特色的消费盛宴。这样的消费旺景,让人充分感受到中国电商经济的活力,同时随着消费不断升级,电商经济也要从追究数量升级到高质量发展。
虽然受到国际环境和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但今年“双十一”依然表现出稳健的消费动能,也彰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天猫数据显示,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其中国货品牌超过一半。京东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近10000种农产品成交额超过10万元。近三成粮油、茶叶等初加工农产品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在成交额最高的100件商品中,超过50%是新品种。
国产品牌热销,小商户、农产品和制造业纷纷成为今年“双十一”的亮点,不仅体现实体经济托底数字经济的水平,也彰显出中国消费升级的活力。现在的“双十一”也不仅仅是线上高调唱戏线下门店门可罗雀,而是线上线下形成消费双核动力。
我国不仅有全球第二大的数字经济规模,也有强大且活跃的平台支撑。国人已经习惯了网上消费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双十一”等一年一度的网上营销,或带来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数字经济就是电商经济。其实不然,数字经济是个大体系,既包括数字平台支撑的线上消费,也包括线下传统的经济模式。
即使在消费端,除了线上消费,也离不开线下实体消费。一方面,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有了摊贩、商户和门店,生活才有烟火气。另一方面,有些特定群体,如老人对线上消费也不那么熟悉。所以,消费端只有线上消费狂欢,对线下消费者是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对于供给侧而言,线上线下融合销售,不仅给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也给供给侧提供了增加销售额的双向通道。
数字经济升级和消费升级是同步的。“双十一”不能只看成交额的数据多少,还要看参与的商家是否多元化,看商品品牌、质量、商家信誉、优惠内涵和消费者理性,以及消费者参与是否覆盖更多年龄段……今年“双十一”已凸显中国数字经济的新特点。譬如,成交额依然稳中向好,是经济强韧性和消费活力的体现;再如国货热销,很多平台都是国货品牌成交额排名靠前;再如中小商户热情参与其中,且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等等。
中国的“双十一”也拉动了强劲的海外消费。海外消费者通过“双十一”对中国制造形成“反向海淘”热。精美的项链、时髦的耳机、华丽的灯具、优质的智能加湿器等国产小商品备受海外消费者追捧。这也意味着,中国“双十一”为全球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这也是中国引擎为全球经济作出的贡献。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