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恺鉴定《清明上河图》

杨仁恺鉴定《清明上河图》
2022年09月04日 01:08 新快报

我于1950年8月30日开始在东北博物馆鉴定一批书画,前后工作了9天,大致告一段落。

我们鉴定的这一批书画据说是由东北银行拨交东北博物馆的,而东北银行是保管我人民解放军于1945年解放通化擒获溥仪时得来的,共为一百二十余件。其中都是手卷(便于逃亡时携带),画多于字,宋元多于明清,不乏珍贵的文物。现在这一批文物已归我东北博物馆保管,早经陈列,供人民大众所浏览了。

要说明这一批书画的历史,就得回溯当溥仪1924年11月25日离开北京清宫时,携出大批珍品,书画也在里面。本来书画的总数共为一千二百余件(是假赏溥杰为名),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刊行的《故宫已佚书画目录》可考。这一百二十余件,不过原来的十分之一,并且里面还有溥仪本人后来所收藏的几件在内。再有十分之九的书画,据调查在1945年8月15日敌伪瓦解的当时,就开始由长春的“石渠”里分散出来了。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浅设色,绡素本,高25厘米、长530厘米。

卷前后钤宋人印数十上下,明陆陈湖、清毕沅及清内府诸印。

拖尾上有金张著、元杨准、刘汉、李祁、明吴宽、李东阳、陆完诸人题跋,倶精妙。

画中作《清明上河图》,当始于张择端。后人临摹相传,蔚为风气,几无代无之。世间流传的真本,只此一卷。而赝作就不知数哉!同时张氏作品,仅《清明上河图》一卷。在当时,《向氏评论图画记》将此卷与《西湖争标图》列入神品,其价值固可想见。从各家的记载里,知道此卷曾入宣和内府,祐陵瘦筋题笺与宣和御玺,及元内府天历等玺。可是此卷入清内府前后,已经改装,所有题笺、宋元诸玺及宋人题识,一概不存。同时照李东阳跋中所说,画长二丈有奇,事实上此卷已遭裁割之厄,短了不少。所幸绢素完整,犹能看出阳春三月汴京柳条初绿,市廛舟车往来的盛况。(摘自杨仁恺《《1950年东北博物馆庋藏溥仪书画鉴定报告书》》)

链接

冯骥才:

《我的<清明上河图>》

与冯骥才纠结了几十年的一幅画,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2022年3月11日,他曾在新民晚报上著文《我的<清明上河图>》,阐述了自己与这幅画的数十年因缘。他初初临摹,倍感挑战。重新燃起临摹《清明上河图》的决心,则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了。这里援引了原文的两段:

“我最初临摹《清明上河图》是失败的。我以为自己习画是从宋人院体画入手,临摹这幅画不会太难。但动手临摹才知道,除去画中的山石、树木和流水我画过,大量的民居、人物、舟车、店铺、家具、风俗事项和生活物品,都从未画过。不知道画法,很难下手。而张择端的笔法既是写意,也是工笔,洗练又精准,活灵活现,在旁人的画中不曾见过。画家的个性愈强,愈难临摹,而张择端用的笔是秃锋,行笔时还有些‘战笔’,苍劲生动,颇含韵致,仿效起来更难。”

“然而,我天性喜欢面对挑战,临摹此图时,偏偏选择画中最复杂的一段——虹桥,以为拿下这一环节,便可包揽全卷。谁料这不足两尺的画面上竟拥挤着上百个人物。各人各态,小不及寸,手脚如同米粒。这些人物挤在一起,相互交错,彼此遮翳;倘若错位,哪怕差之分毫,也会乱了一片。这一切只有经过临摹,才明白其中无比的高超。于是画过了虹桥这一段,便搁下笔,一时有被此画打败之感。”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