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128G很难撑得住,不得不换成256G的,一边清理空间一边谨慎使用。在电量之外,存储空间也成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功能焦虑之一。“手机App为何越用越膨胀”“动不动几个G就没了”……这些屡屡登上热搜的话题,近日又伴随新一轮换机潮成为网友吐槽的对象。
吃得太多、吃得太好,人容易胖;花活越多、功能越强,手机也容易胖。在智能手机发端的十几年前,能用上8G、16G的产品足以让人欣喜若狂。到如今,16G存储空间已经无法承载微信一款App运转。
一分钱一分货的手机,明码标价的存储空间,是你的也不是你的。
在填满手机容量的道路上,有些是显性的,比如上亿像素摄像头,1080P甚至4K显示屏,带来更高清画质享受的同时,也就要求用户存储更大照片和视频。
更多的“不够用”,集中在App“肥胖症”问题。目前,大部分国民级App的安装包平均大小都在1G以上。使用之后,应用大小、缓存、用户数据等“必需”项目一加载,一款App所占容量通常指数级攀升,几个G、十几个G甚至几十个G都不在话下。
针对“摄像头像素”等硬件升级带来的容量问题,用户有的选,比如少拍照片、精选照片、定期整理——至少容量用得清清楚楚。
但面对手机App“肥胖症”,用户没有选择权。统一的安装包、不明就里的用户数据、全然不懂的缓存……即便有第三方清理软件助力,多半也是操作复杂,稀里糊涂,“该删啥不该删啥”,用户只能在勉强够用的妥协中看着App从稍微变小到再度变大。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没有一家App运营方站出来解释“十年膨胀上百倍”的原因,只剩网民和专家在吐槽之余寻觅一些逻辑自洽。
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平台梦,App是最好的练兵场。每个产品都有主打功能,但绝对不是唯一功能,做社交的也要做电商,做电商的跨界短视频,做短视频的看上社交……功能多了,体量也就大了,大家都在做加法,没人愿意退让。
但竞争逻辑和产业逻辑,就决定了App只能越做越大吗?我看未必。
首先是竞争心态问题,“超级App”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在加强反垄断监管语境下,小而美、小而优适合中小企业,也提醒大企业有舍有得,不再盲目跟着对手步伐“上功能”,App自然也就不会一再膨胀。
其次是对用户诉求有所担当。扩张业务,增加功能,带给用户更丰富的体验,是企业价值所在;通过技术投入,优化App空间,降低用户的“容量焦虑”也是企业应尽义务。乘着5G提速和智能手机升级的东风,App不能只当渔利者,疯狂调用手机容量,跑满软件性能,并不是一种值得百分百炫耀的能力。
在更大的维度,哪些App合理或不合理地使用了用户数据和空间?一款App的哪些功能合理或不合理地使用了用户数据和空间?应用商店、手机厂商和监管部门也应参与进来,逐步建立健全判定标准,不能让App“肥胖症”成了用户的独自牢骚和App运营者的置若罔闻。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