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量子位
你想见识飓风内部的样子吗?
现在,不用自己身处险境,科学家们将无人机送入了即将席卷加拿大的飓风“菲奥娜”中。
穿越 15 米高的海浪、时速超过 160 千米 / 小时的暴风,它带回了一段震撼的影像。
![](http://f.sinaimg.cn/finance/gif_image/99/w602h297/20221006/9bf4-64ed73a2f40f9ddb7355bc57fb774987.gif)
光看视频,仿佛就感受到了巨浪迎面扑来的窒息感。
![](http://f.sinaimg.cn/finance/gif_image/479/w866h413/20221006/d89d-da3a8ddb6f2bf08966635370b8489518.gif)
无人机的镜头也随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剧烈摇摆。
![](http://f.sinaimg.cn/finance/gif_image/160/w650h310/20221006/ee0a-d7ae57a3ceebbd48c849009c4518265f.gif)
这段画面不仅为我们揭开了地球上最具“破坏性”力量之一的独特视角,还为科学家们了解飓风、改善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持。
有网友看完表示震惊: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西洋的这一面。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637/w550h87/20221006/b920-e46aae6e959f706408f54d895e52f10b.png)
更多网友则迫不及待更多的视频了。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650/w550h100/20221006/7672-73612ef6f3eb513a187e423b2418c6ee.png)
风暴追逐者 Saildrone USV
这个深入飓风内部的无人机名叫 SD 1078,全称为 Saildrone USV 1078。
外表既类似帆船,又像飞机机翼,橙色的机身格外的引人注意。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781/w550h231/20221006/d953-0c909fdfbe6f3caf99a7ca465d1446d5.png)
它被专门设计用于承受飓风期间的极端天气,能实时传输现场气象和海洋数据,包括气温和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水温和盐度、海面温度以及波高和持续时间。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115/w550h365/20221006/5f6b-1a5a3f60888ae6ded85f73b13722b300.png)
在续航上也不用担心,它由风能和太阳能驱动,能够在公海上执行长达 12 个月的数据收集任务。
除此之外,还配备了 GPS 和计算机系统,使其不仅能按照规定的航路导航,同时还能自主考虑风和水流的影响。
在飓风“菲奥娜”中,SD 1078 一直以超过 14 千米 / 小时的速度持续航行,甚至有一刻在巨浪中创下了 63.9 千米 / 小时的最快速度。
直至目前,它仍位于大西洋百慕大西南 315 海里处,持续跟进飓风“菲奥娜”的脚步。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57/w550h307/20221006/c7cc-16aa14cee74aa7d228beec99b4ca2766.png)
其实不止是 SD 1078,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周围,同时部署着七款相同的风暴无人机。
它们都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和一家开发无人机的科技公司 Saildrone 合作制成,被用于全天候地收集数据以了解飓风的生成过程。
这些数据对于科学家改进飓风预报效率非常重要,Saildron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詹金斯就说:
Saildrone 正在收集的数据将帮助科学界更好地了解飓风迅速加剧的过程,让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有更多时间做好准备。
不是第一次
其实,这已经是 Saildrone 第二次在大型飓风中发挥作用:
去年,SD 1045 在 4 级飓风“山姆”中度过了 24 小时,同样近乎实时地发回了高分辨率视频和图像。
![](http://f.sinaimg.cn/finance/gif_image/302/w722h380/20221006/6b18-66af2001b6de14f0b0ba88be5c9ae4d8.gif)
截至目前,Saildrone 已航行 8 万 + 海里,超过 18000 天。
对于 Saildrone 的未来发展,NOAA 无人系统运营中心主任菲利普霍尔上尉就表示:
这些令人兴奋的新兴技术为 NOAA 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可以让我们在无法通过其他观测系统到达的地方收集数据。
它很可能帮助 NOAA 改进其履行“更好地了解环境”的使命。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http://n.sinaimg.cn/tech/content/tech_qr2x.png)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http://n.sinaimg.cn/tech/content/tech_weixin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