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多吃碳水VS.多吃脂肪蛋白质:哪种更健康? 出人意料

晚餐多吃碳水VS.多吃脂肪蛋白质:哪种更健康? 出人意料
2024年12月29日 20:40 快科技

很多人担心发胖或是担心升血糖,晚上碳水类的主食吃得很少,甚至不吃,靠肉类来充饥,但这种模式真的有利预防肥胖和疾病吗?

一些最新的研究证据提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研究解读

一篇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晚餐比早餐摄入更多的能量、脂肪和蛋白质,与更高的糖尿病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相关。

所谓全因死亡,就是指所有因疾病和衰老造成的死亡,意外事故不算。所谓“全因死亡率升高”意思就是“会因为疾病而早死”。

这项研究是怎么做的?

研究者分析了 2003 年到 2014 年之间对 4699 名成年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 2413 名男性和 2286 名女性)的两次膳食调查数据。然后,计算了晚餐和早餐的热量(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差值。

比如说,早餐热量是 500 千卡,晚餐热量是 800 千卡,则差值为 800-500=300 千卡。

然后,把这个早晚餐的差值按大小分为五档。再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这个差值与糖尿病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想看看早晚餐吃得差不多的人,和早晚餐吃的差异特别大的人,死亡率会有什么不一样。

先从晚餐和早餐热量差值的角度来比较。

晚餐和早餐热量差值最大的人(> 567 kcal/d),和早晚餐吃得差不多的人(≤ 67 kcal/d)相比,死于糖尿病的可能性要高出 92% ,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要高出 69% !

再比较晚餐和早餐脂肪供能比的差值。所谓脂肪供能比,就是一餐中有多大比例的热量来自于脂肪。这个值越高,膳食就越油腻。

晚餐和早餐脂肪供能比差值最大的人(脂肪供能比的差值> 13.7% ),和两餐脂肪供能比差异不大的人(脂肪供能比差值 ≤ 2.5% )相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了 67% 。

特别是早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差值最大的人和差值最小的人相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了 85% !(不饱和脂肪酸的大头来自于炒菜的植物油)

那么,对晚餐和早餐的蛋白质供能比做比较,结果又会怎样呢?

晚餐和早餐蛋白质供能比差值最大的人(供能比差值>7.7%),和早餐蛋白质供能比不比晚餐少人的相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了 96% ,糖尿病死亡率上升了 92%,全因死亡率上升了 46%!

考察蛋白质的内容发现,早餐和晚餐的动物蛋白质供能比差异最大的人(供能比差值>7.4%),死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94% ,全因死亡率增加 49% 。

研究者意外地发现,人们最恐惧的碳水化合物,晚上比早上吃得多点,倒是和全因死亡率、糖尿病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那么,如果把晚餐的一部分食物换到早餐去吃,一天当中的总热量保持不变,结果会怎么样呢?为此,研究者建立了三套等热量替代的模型。结果发现:

如果把晚餐能量的 5% 拿出来,换到早餐吃,那么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比会分别降低 4% 和 5%;

如果把晚餐的脂肪能量减少 5%,换成早餐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比分别降低 7% 和 5%;

如果把晚餐脂肪能量的 5% 替换成早餐的蛋白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比分别可以降低 9% 和 12%。

如果把晚餐脂肪能量的 5% 换成早餐的不饱和脂肪酸,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比分别降低了 10% 和 11%;

如果把晚餐的蛋白质能量减少 5%,换成早餐的碳水化合物能量,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比可以降低 6% 和 4%;

如果把晚餐的蛋白质能量减少 5%,把蛋白质移到早餐去吃,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比都可以降低 11%;

如果把晚餐蛋白质能量减少 5%,替换成不饱和脂肪酸在早餐吃,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比可以分别降低 10% 和 11%。

以上是对糖尿病人的研究结果,而且是美国的调查结果。那么,对于中国的成年人而言,会不会有同样的规律呢?

同一研究团队对我国 1997 年到 2011 年进行的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如果晚餐比早餐摄入更多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会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 11153 名成年人(5848 名女性,5305 名男性),其中包括 811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对受访者进行了连续 3 天的膳食调查,也把晚餐和早餐之间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值归为五档,然后探讨这个差值与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是这样的:

与早晚餐热量摄入差值最小的人相比,差值越大,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风险比分别升高了 38% 、24% 、43% 和 46% 。

与早晚餐脂肪摄入量差值最小的人相比,差值越大,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风险比分别升高了 34% 、38% 、67% 和 85% 。

与早晚餐蛋白质摄入量差值最小的人相比,差值越大,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风险比分别升高了 26% 、41% 、48% 和 37% 。

没有发现晚上多摄入碳水化合物与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显著相关性。

同样,建立等热量替代模型后分析发现:

如果把晚餐总能量的 5% 移到早餐,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会降低 7%;

如果把晚餐脂肪能量的 5% 分别换成早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2 型糖尿病发病率可以分别降低 9%、5% 和 7%;

如果把晚餐蛋白质能量的 5% 分别替换成早餐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均能降低 5%。

通俗来说,这两项研究结果是这样的:

1.晚餐占一天的比例太大,比早餐热量吃得多得多,对糖尿病人来说,这种吃法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对健康人来说,这种吃法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晚餐太油腻,脂肪比例大,而早餐太清淡,脂肪比例小,对糖尿病人来说,这种吃法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即便是晚上多吃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也会升高这种死亡风险。对健康人来说,这种吃法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3.晚餐多吃蛋白质是不利的。如果把晚餐的脂肪和蛋白质挪到早餐去吃,或者换成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可以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对健康人来说,都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4.早餐多吃一些有利健康,特别是早餐蛋白质比例大一点,对糖尿病人来说有利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对健康人来说有利于减少糖尿病风险。

5.晚上吃淀粉食物并不会让糖尿病患者减寿,也不会让健康人增加糖尿病风险。所以,晚上适合吃动物蛋白质不太多,脂肪少一点,而碳水化合物比例大一点的清淡餐食。

虽然这两个研究的膳食调查次数不够多,对预测长期的患病、生存状态来说,证据力还不够大,但不管怎样,研究只发现了晚餐摄入更多的能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坏处,却没有发现晚餐正常吃碳水化合物有何不利之处。

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人员认为,晚餐时吃太多的食物,可能会通过扰乱时钟基因的表达而造成代谢紊乱。

即使在一天中摄入完全相同的食物,只是吃的时间不同,早上吃或晚上吃时,身体调节餐后代谢的节律也不一样。

即便不考虑昼夜节律,晚上摄入过多蛋白质和脂肪也是不利的,既影响睡眠质量,又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如果晚餐主食吃得太少,热量就会主要来自于脂肪和蛋白质。蛋白质用来供能,不仅造成能量的浪费,还会产生较多的代谢废物,如氨、尿素、肌酐等,在夜间需要休息的时候身体处理代谢废物的负担加重。

没有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大量的脂肪氧化供能会生成酮体,也会增加代谢负担。

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由于肝肾功能下降,处理代谢废物的能力弱化,作为膳食习惯,长期吃大量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晚餐,可能是不利于健康的。

这些结果提示,传统养生中建议人们晚上吃清淡一点,少吃肉,少吃油炸食品,喝杂粮粥,常吃薯类,吃多样化的蔬菜,这种饮食模式是有科学道理的。如果你还在延续早上吃得凑合、晚上过度丰盛的膳食模式,可以考虑改变一下~

建议大家把原来放在晚餐甚至晚餐之后的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拿出来一部分放在早餐吃,比如肉类,比如奶酪,比如坚果油籽。如果偶尔想吃甜食点心,也可以放在早上吃,这样对身体的坏处会少一些。

晚餐呢,要吃五谷杂粮和薯类,不要省略主食。这样既有利于睡眠,也有利于防病。

参考文献

[1] Han T, Gao J, Wang L,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Energy and Macronutrient Intake at Dinner Versus Breakfast With Disease-Specific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People With Diabetes: The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03–2014. Diabetes Care, 2020.  

[2] Ren X, Yang X, Jiang H,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Energy and Macronutrient Intake at Dinner Versus Breakfast With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ohort Study: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1997–2011. Journal of Diabetes, 2021.  

[3] Asher G and Sassone-Corsi P. Time for Food: The Intimate Interplay between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the Circadian Clock. Cell, 2015.

[4] Arble D, Bass J, Laposky A, et al. Circadian Timing of Food Intake Contributes to Weight Gain.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 2009.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