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纯:我为什么让北大通班学生读金庸

朱松纯:我为什么让北大通班学生读金庸
2023年08月13日 09:18 媒体滚动

文 | 朱松纯(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2020年,新冠病毒蔓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超越学术、产业、经济,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与制高点, 赢得这场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中国的顶尖大学从来不缺人才,缺的是具备国际视野、志趣高远、有家国情怀、可堪大任的杰出人才。我们的学校到底能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这是大家熟知的“钱学森之问”,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极具挑战性的灵魂拷问。

我认为,这是一本奇书,是解答“钱学森之问”的另类答卷,值得广大家长、教师以及研究生、大学生、高中生阅读,体会其中的奥妙。

有人会问,难道科学家传记不是更好的参照吗?我个人认为,科学家传记存在一些天然的不足。首先是避讳问题,科学家传记的撰写常常由崇拜者、学生、朋友甚至亲人完成,这样的传记难免为尊者讳,出现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呈现,并不能揭示出真实的全貌;其次是刻板单一,科学家传记为了突出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常常强调其坚强与刻苦攻关的一面,而淡化其性格与人性中的负面成分。只有将科学家放在具体时代、环境的激烈竞争中,才能避免对科学家的脸谱化描述,展现其面临的冲突与选择。

进一步说,金庸小说中描绘的武侠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学术共同体可被看作数学上的同构映射关系。我早就感到武侠世界中的武学门派、武林人物、内功修为、外功招式、价值取向等无不与现实世界中的学术世界高度同源。徐鑫的这本书就在“雨读金庸”中构建了“晴耕科研”的有趣映像。在此我举几个书中的例子。

(本文系《晴耕科研,雨读金庸——从武侠世界看学术人生》一书序言,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

《晴耕科研,雨读金庸:从武侠世界看学术人生》,徐鑫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定价:99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