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 月 5 日消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正在研发一种基于铥元素的拍瓦(petawatt)级激光技术,该技术有望取代当前极紫外光刻(EUV)工具中使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并将光源效率提升约十倍。这一突破可能为新一代“超越 EUV”的光刻系统铺平道路,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能耗制造芯片。
当前,EUV 光刻系统的能耗问题备受关注。以低数值孔径(Low-NA)和高数值孔径(High-NA)EUV 光刻系统为例,其功耗分别高达 1,170 千瓦和 1,400 千瓦。这种高能耗主要源于 EUV 系统的工作原理:高能激光脉冲以每秒数万次的频率蒸发锡滴(50 万摄氏度),以形成等离子体并发射 13.5 纳米波长的光。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庞大的激光基础设施和冷却系统,还需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以避免 EUV 光被空气吸收。此外,EUV 工具中的先进反射镜只能反射部分 EUV 光,因此需要更强大的激光来提高产能。
IT之家注意到,LLNL 主导的“大口径铥激光”(BAT)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与波长约为 10 微米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不同,BAT 激光器的工作波长为 2 微米,理论上能够提高锡滴与激光相互作用时的等离子体到 EUV 光的转换效率。此外,BAT 系统采用二极管泵浦固态技术,相较于气体二氧化碳激光器,具有更高的整体电效率和更好的热管理能力。
最初,LLNL 的研究团队计划将这种紧凑且高重复率的 BAT 激光器与 EUV 光源系统结合,测试其在 2 微米波长下与锡滴的相互作用效果。LLNL 激光物理学家布伦丹・里根(Brendan Reagan)表示:“过去五年中,我们已经完成了理论等离子体模拟和概念验证实验,为这一项目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工作已经在 EUV 光刻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我们对下一步的研究充满期待。”
然而,将 BAT 技术应用于半导体生产仍需克服重大基础设施改造的挑战。当前的 EUV 系统经过数十年才得以成熟,因此 BAT 技术的实际应用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据行业分析公司 TechInsights 预测,到 2030 年,半导体制造厂的年耗电量将达到 54,000 吉瓦(GW),超过新加坡或希腊的年用电量。如果下一代超数值孔径(Hyper-NA)EUV 光刻技术投入市场,能耗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行业对更高效、更节能的 EUV 机器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 LLNL 的 BAT 激光技术无疑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