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公有云市场风起云涌,华为云喜忧参半

2023-02-01 08:17:0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于见专栏   

  过去的三年,疫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延缓了线下云业务进程的同时,也有效加速了企业上云、用云的紧迫感。在线下业务受阻的倒逼下,云服务平台也在不断培养和孵化新的商业模式与企业用云习惯,助力公有云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岁末年初,随着疫情放开,云服务市场也进入平稳增长期,处于竞争激烈之中的互联网云服务巨头,显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冲击。前有阿里云一骑绝尘,旁有刚刚实现超越的腾讯云紧紧相逼,后有运营商云的强势追击和众多其他云厂商的追赶。

  华为云作为头部玩家之一,如何从战略、生态、架构等多个方面进行布局,以及如何进一步差异化地发展,也备受关注。

  1

  华为云维持高增长,却暗藏隐忧

  近期,华为官网发布了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题为《奋勇前进,冲破险阻,有质量地活下来》的2023年新年致辞。他表示,2022年是华为逐步转危为安的一年。

  据了解,2022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这一年,上云主体从互联网企业向传统企业平滑过渡,云计算服务逐渐从基础资源层向云平台和云应用延伸。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赋能产业发展的作用越发显著。

  据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H1&2022Q2)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65.8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27.3%,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45.4%。

  其中,华为云在IaaS+PaaS市场以微弱优势超过腾讯云,排名升至第二,而腾讯云则位居第三,阿里云与天翼云座次不变,依旧分别位居第一和第四。公有云行业进入了以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为代表的头部“三国争霸”时代,仅三者就占据了行业份额的55.3%。

  虽然华为云发展迅速、成绩喜人,但背后隐忧初现。过去几年,国内云巨头其实都是在抄亚马逊的作业,通过消费互联网业务产生的现金流投资需要规模效应的云计算业务,最终形成ToC、ToB业务双轮驱动。但从巨头们云计算部门的成绩看,“抄作业”式的发展,抄得并不成功。

  据观察,云计算在国内云巨头的业务中,权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业绩不达预期。包括华为云在内的云巨头们的云计算收入增速呈下降趋势,营收同比增速也开始逐季下降。

  2

  华为云战略调整,但难撼基本盘面

  2022年,各大互联网云企业开始从原先疯狂追求规模、营收,开始向追求利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转变。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上半年同比增长30.7%,与2021上半年增速(48.7%)相比下滑18%。

  中国公有云市场压力加剧,发展态势逐渐从高增长趋于较快稳定增长。这是近五年来,中国公有云市场半年同比增速最慢的时期。

  究其原因,新冠肺炎疫情对公有云市场的刺激效应不再明显。虽然防疫场景需求一定程度上驱动了政府对公有云服务的需求,但近期企业IT投资和业务创新趋于保守,而创新型业务恰是此前企业公有云需求持续涌现的重要驱动因素。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对公有云市场的贡献度也在持续下降。一方面,包括电商、音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对公有云的存量需求增长放缓。另一方面,5G、IoT、AR/VR等新业务驱动的规模化增量需求又比较有限,而元宇宙还处于概念和点状探索阶段。

  此外,供应链短缺等不稳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增长压力。2022年3月,原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空降阿里云,担任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负责整个国内及国际销售业务。此前蔡英华在担任华为EBG中国区总裁期间,负责华为政企业务在中国区的战略规划、整体运营与日常管理。

  其他两家头部云企业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腾讯云指向盈利,阿里云则增速减缓。回归以利润为核心,不再疯狂追求规模。在2022年Q1财报中,腾讯云主动提到“重新定位了IaaS服务,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到实现健康增长,并主动减少亏损合同”。

  现在腾讯云主动放弃了赔本买卖,赚钱盈利成为首要目标。阿里巴巴2022财年(自然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年报显示,阿里云年营收为1001.8亿元,同比增长21%,经营利润(经调整EBITA)达到11.46亿元,这是阿里云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但阿里云实现盈利的背后,是增速在不断放缓。2022财年的4个季度,阿里云的增速分别为30%、33%、20%、12%。

  2022年以来,华为云组织架构多次调整,也进行了新的战略规划。对云的业务场景成立了三个业务部门,分别为公有云领域、伙伴云领域,还有华为云Stack领域,分别围绕着对云需求的三种业务场景,进一步加大生态上的投资。

  虽然战略调整不断,但难掩基本盘的相对固定。巨头厂商的客户群相对比较固定,都得有一定规模。阿里云起步最早,提供的服务最全,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已建立从底层数据中心到上层产品解决方案的整套云架构。

  华为云的优势更多地在私有云和政务云上。腾讯云的优势在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服务实体经济领域,深耕音视频直播,文娱游戏行业,并在金融云市场位居前列。

  3

  挑战者不断涌现,华为云任重而道远

  回顾华为云发展历史,2017年华为云BU宣告成立,而彼时“BAT”已瓜分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起之秀的华为能在短短3年内便做到了国内前2和世界前5,靠的正是其在政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云服务行业的重要细分,政务云是除泛互联网领域外的第二大细分市场,而华为云一直保持领头羊地位,据IDC研究,2021年华为云在政务公有云市场占比达25.8%。

  不好的消息是,在2022年“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由中国电信牵头,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国家队”组建的国资监管云服务“国家云”正式上线。在“国家云”上线后的一段时间内,核心用户直指公用事业领域的单位和央企。

  在国家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除央企和国企以外,民企特别是产业支柱型企业,也是激活云服务市场的强大推动力,由“国家队”组成的“国家云”延伸至央企以外的企业服务市场,也将是必然趋势。政企云服务市场的主要用户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国企/央企、外企、民企、政府单位。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数据安全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国资背景下,“国家云”也被寄望于在数据安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先是政府主要政务机构以及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这一类用户对数据的流转、存储、处理、源代码管理、模型的使用等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今后将上线提供服务的“国家云”,必然会在多个维度进行优化,提供安全且可控的服务。除软件方面的安全性会得到保障以外,硬件也将进行国产化,并通过严格把关筛选,确保“云”安全的万无一失。

  在市场和政策的夹击下,国资背景的企业对“国家云”的信任度会高一些。通过与这些企业的磨合,“国家云”也会逐步提高技术和商务能力。毕竟电信运营商也参与“国家云”的建设和运营,他们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市场经验。

  除了“国家云”带动运营商的强势介入外,其他云企业对市场份额的瓜分也不可忽视。例如,百度云也有自己的基本盘,主要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云营收规模近年来增长也较为迅速,从2019年的46.5亿增长至2021年的151亿,增幅达224.73%。

  再如京东云,虽然2016年才步入商业化轨道,面临巨头环伺的局面,但京东云选择押注混合云作为弯道超车的突破口。2021年7月,京东云表示要在3年内力争在产业、低碳、开放和增值领域做出成绩,并发布了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2.0。

  另一个新晋重量级选手字节,也加入混战。2021年底,字节旗下火山引擎正式对外发布了全系云产品,并升级为字节内部六大业务线BU之一,其业务重心放在了PaaS与SaaS领域,开始全面进军公有云市场。以智能推荐出圈的字节,火山引擎一经推出,目标便直指头部云企业。

  4

  结语

  综上,‘于见专栏’认为,虽然华为云自成立以来发展迅猛,但强敌环伺不容懈怠。华为云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建设,避免服务器宕机之类的事故。另一方面,竞争焦点从规模化竞争转向技术底层、产业深处的精耕细作。同时,寻求增量空间,华为云应当“向上而生”。

  在PaaS软件能力方面,华为云利用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云原生、大数据、数据库、RTC等PaaS层能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下兼容不同的基础设施,向上支撑起多种多样的应用。

  华为云或许只有打破当前的行业布局困境,将多年来与全球各行各业的合作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经验沉淀在云平台上,才是华为云破局而出的突破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