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身家缩水2000亿,“推特先生”马斯克如何讲好特斯拉故事?

2023-01-28 08:34:3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雪豹汽车观察   
特斯拉史上最重要的财报之一特斯拉史上最重要的财报之一

  作者 | 王亚骏

  来源 | 雪豹汽车观察

  特斯拉Q4的营收、净利润、汽车产量和交付量都创下新高。特斯拉股价单日涨近11%,市值重回5000亿美元。2023年,特斯拉给出了180万辆的交付目标,至多有可能达到200万辆。

  但多项超预期指标的背面,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营收增长创近两年新低;降价促销则将特斯拉Q4的毛利率拉低至23.8%,创近7个季度以来的新低。

  行业竞争加剧,先发优势消减,2023年,特斯拉面临的考验依旧严峻。不过,特斯拉CFO展望称,今年汽车毛利率的表现仍将高于20%。

  北京时间1月26日,特斯拉发布最新一期财报:2022年第四季度(以下简称Q4)营收同比升37%至243.1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升59%至36.87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且超出市场预期。

  期内,特斯拉的汽车产量和交付量也双双创下新高:Q4生产了439701辆汽车,交付405278辆,分别同比增长44%和31%。

  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特斯拉收涨近11%,市值重回5000亿美元。

  知名特斯拉多头、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Daniel Ives)认为,2022年Q4会是“特斯拉历史上最重要的财报之一”,原因是过去几年中它在电动车市场的主导地位正面临新的阻力。

  财报发布前,特斯拉于1月6日率先在国内市场进行了力度空前的降价促销,随后又将价格战扩散到美国、欧洲等地。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在1月份看到了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强的订单,目前的订单数几乎是产能的2倍。

  2023年,特斯拉在财报中给出了180万辆的交付目标,相比2022年增长37%,低于此前订立的长期目标(年增长50%)。但马斯克亦乐观表示,如果不存在外部干扰的话,2023年可能生产和销售200万辆汽车。

  车价降了,交付增速却变慢了

  2022年Q4,“价格屠夫”特斯拉再次亮出降价的锋刃。

  从2022年10月起,特斯拉在中国和北美市场相继降价。马斯克的目标,是在当年Q4售出所有生产的汽车,迎来一个“史诗般的年底”。

  然而,由于降价幅度不大,以价换量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特斯拉在Q4共计交付了40.53万辆汽车,同比增速从上年同期的71%放缓至31%,营收同比增速37%,创近两年来的新低。高盛分析师Mark Delaney认为,Q4的交付数据是“一个递增的负面因素”。

  去年Q4,特斯拉产量比交付量多出了34423辆,全年差额则为55769辆。2022年,特斯拉共交付131.38万辆汽车,未达到年度目标(140.41万辆),年度新能源汽车销冠的宝座也被比亚迪夺走。

  作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新能源车企,受降价影响,特斯拉在去年Q4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甚至不及饱受疫情和供应链等因素影响的Q2。

  降价促销也拉低了毛利率。特斯拉Q4毛利率为23.8%,相比上年同期下滑了个3.6百分点,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创近7个季度以来的新低。

  面对降价带来的盈利能力下滑,马斯克认为特斯拉可以从自动驾驶中取偿。

  在2022年底的一场推特空间讨论上,马斯克表示,可实现自动驾驶的汽车,价值远高于非自动驾驶汽车,即使在销售汽车时利润率极低,但随后将其升级为自动驾驶能带来不菲的收入,“这一点,只有特斯拉能做到”。

  FSD(Full Self-Drive,完全自动驾驶)在Q4为特斯拉带来了3.24亿美元的收入,特斯拉已向北美几乎所有购买FSD的客户发布了FSD Beta版,数量大概为40万。

  在增速放缓和毛利率下滑之外,作为特斯拉灵魂人物的马斯克,注意力也被推特分散。

  马斯克于2022年4月提出收购推特,并于10月入主该公司。在提出收购后,马斯克累计减持了价值近23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特斯拉第三大个人股东 KoGuan Leo 称,马斯克放弃了特斯拉,特斯拉没有CEO。

  Q4的寒冬与“推特噩梦”一起,冲击着特斯拉市值和马斯克的身家。截至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特斯拉的股价在第四季度下跌逾50%。受此影响,马斯克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身家缩水2000亿美元的富豪。

  被削弱的先发优势

  交付量、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放缓背后,是特斯拉在Q4遭遇的需求不足挑战。据财报披露,特斯拉Q4全球库存供应天数达到13天,同比增长225%,为全年最高值。

  美国投资研究机构Bernstein表示,特斯拉2022年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促销降价,意味着特斯拉可能存在需求问题。

  车型空档期过长,是造成特斯拉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022年,Model 3和Model Y的合计交付量,占特斯拉全年总交付量的94.92%,但这两款走量车型的发布时间要分别追溯到2016年和2019年。

  美林证券曾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特斯拉的美国电动车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70%下降至11%,原因是特斯拉没有足够快地扩大产品组合,而传统汽车制造商和造车新势力正在完善产品阵容。标准普尔全球移动公司也认为,虽然特斯拉仍是美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但竞争对手推出越来越多更实惠的车型,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在被削弱。

  在特斯拉车型空档期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乘联会数据,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21年的19.5%上升到了2022年的31.7%;同期,特斯拉由10.7%降至7.8%。蔚小理也均在2022年突破了年交付10万辆的大关,并计划推出更多车型。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科技光环也在渐渐失色。

  特斯拉的品牌力是以新技术的探索和落地为核心的,尤其是与FSD的结合。马斯克亦展望称“自动驾驶软件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盈利点”,但FSD始终未实现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据中信证券测算,2019-2021年,FSD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4%、2.8%和1.7%。

  价格战会持续吗?

  2023年伊始,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大幅降价。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市场在售车型全系降价,降幅2万~4.8万元,促销力度空前。随后一周,特斯拉又将价格战的烽火扩散到了日韩、北美、欧洲等地。

  降价是把双刃剑。前述韦德布什分析师Daniel认为,特斯拉此次降价可能会使今年的全球交付量增长12%~15%。德意志银行则预计,2023年特斯拉的汽车毛利率将比2022年下降3个百分点。

  在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并没有释放继续以价换量的预期。马斯克表示,因降价后的需求远超产量,特斯拉小幅地调涨了价格。1月24日,特斯拉将美国在售的Model Y双电机全驱车型售价上调了500美元。特斯拉CFO Zach Kirkhorn也在财报电话会上称,今年汽车毛利率的表现将高于20%。

  特斯拉的降价动作,势必引起竞争对手的反弹。海通证券认为,特斯拉以降价提升市场销量,宣告2023年电动汽车产业正式进入激烈竞争,全球车企到了面对巨大压力正面竞相角逐之时。

  1月13日,AITO问界宣布旗下部分车型售价下调2.88万~3万元。1月17日,仍处于亏损状态的小鹏汽车宣布对旗下G3i/P5/P7车型进行价格调整,整体降幅在2万~3.6万元之间。

  官宣降价次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年度总结会上表示,“要不跟大家足够精彩,要不然轰轰烈烈的死掉”。

  并未跟进降价的比亚迪,在特斯拉国内降价的前一天推出百万级豪车,以图在高端市场分得更多蛋糕。

  面对步步紧追的对手,特斯拉亟需找到新的销量增长点。

  特斯拉首席设计师Franz von Holzhausen在1月16日表示,纯电动皮卡Cybertruck已完成设计,并准备投产。市场普遍认为,若Cybertruck能如期上市,将成为特斯拉2023年在北美市场的新增长点。

  Cybertruck;来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称,Cybertruck可能会在2023年夏季开始生产,但真正的量产工作将于2024年开始,今年Cybertruck对利润的贡献不会很大。

  平价车型则是Cybertruck之外的另一个销量增长点。马斯克预计,下一代汽车平台的成本将是第二代平台(Model 3和Model  Y)的一半,其产量可能会高于公司目前所有产品的总和。

  特斯拉在Q4财报中表示,下一代汽车平台的更多细节将在2023年3月1日投资者日发布。风险投资机构Loup Ventures的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平价车型Model 2到2024年才会推出。

  此外,特斯拉不得不考虑宏观环境的影响。

  在2022年底的一次推特空间讨论中,马斯克认为,2023年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与2009年相当,会影响汽车需求并导致汽车消费成本增加。但在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又称经济衰退会让特斯拉的成本降低,进而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不过,他强调这仅仅是他的猜测。

  推特也是特斯拉在今年要面对的变数。2022年12月,马斯克发起了“自己是否应卸任推特CEO”的投票,有57.5%的用户认为他应当辞职,但马斯克至今仍担任推特CEO。

  在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炫耀”自己的推特账号有1.27亿粉丝,并称推特为特斯拉创造了需求。目前,马斯克已将自己的推特账号改名为“推特先生”。

  行业竞争加剧,先发优势消减,2023年,特斯拉面临的考验依旧严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