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苹果又硬气了:连发M2芯片和新Air笔记本,还玩起电脑手机摄像头联动

2022-06-07 07:58:2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硅星人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杜晨

  来源/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美国科技圈每年有两段时间最热闹,一个是“科技十月”(tech tober),以苹果硬件新品发布会为代表。另一个就是五六月,是美国各大科技公司召开技术大会的季节。

  而今天举行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可谓是这个大会扎堆季节的“压轴”了。

  本届WWDC,苹果发布了包括全新M2芯片,新款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三大操作系统的最新版(包括iOS16、macOS Ventura和iPadOS16)。

  这些新发布,代表了苹果在其软硬件和服务技术生态里的创新进展,为苹果生态的用户带来了更高效、有趣和便捷的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很多这些功能并不仅限于自家产品和服务,而是也会通过API的方式,开放给全球的3400万名开发者,让他们最大化利用苹果打开的创新空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有意思的是,苹果每年两大发布会,和秋季新品(硬件)发布会相比WWDC总是更“软”的那个——然而这一届WWDC却“硬”得离谱。

  接下来就跟硅星人一起看看。

  M2芯片:更快、更强、更省电

  2020年,苹果发布了基于ARM架构的第一款卷自研SoC——AppleM1芯片,代表苹果在硬件计算架构上正式和英特尔说了再见,朝着自研芯片的方向,再也没有回过头。

  目前除了MacPro以外,苹果官方渠道已经不再引导销售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各型号电脑。当然,苹果作为一家无厂(fabless)半导体开发公司,芯片制造还是委托台积电采用5nm生产线来完成。

  本届WWDC,苹果宣布了M2芯片,是在自研计算架构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业界其它公司用加大功率的方式来获得性能,我们苹果采取的路线并不一样。我们继续专注于‘功效性能’(Power-efficientperformance),也即在最大化性能的同时,实现功耗的最小化,”苹果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JohnySrouji表示。

  M2芯片采用了苹果和台积电共同研发的第二代5nm制程生产线,晶体管数量高达200亿,是M1芯片的1.25倍。

  但是,比晶体管数量更重要的是M2芯片的统一内存架构(Unified Memory),实现了更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内存池,让实现了CPU、GPU、DRAM、神经加速计算单元(Neural Engine)、缓存之间可以更高效共用内存。

  M2芯片的统一内存带宽高达100GB/s,相比M1提升了50%左右。

  和主流ARM架构芯片一样,M2也是采用了大小核的架构,4大核(Firestorm)运行速度更快、缓存更高,用于处理高性能任务,4小核Icestorm主打低功耗,处理计算需求较低的工作。

  比较来看,M2在CPU性能上大约比M1提升了18%,但和面向轻薄型笔记本电脑的10代酷睿处理器(i7-1255U)相比,在15W左右功耗上性能超出了后者几乎一倍,在特定性能点位上的功耗却只有1/4。

  “这就是我们追求‘功耗性能’的意义所在,”Srouji说道。

  在GPU方面,M2似乎采用了M1 GPU核心,但核心数量从8核增加到了10核,并且L2缓存容量增大。仅GPU本身的算力就达到了3.6TFLOPS。

  M2芯片的图形计算性能比M1高出了25-35%不等。相比i7-1255U的集成显卡,在15W左右功耗上的性能足足超出了1.3倍,在特定性能点位上的功耗只有后者的1/5.

  在特殊任务加速计算方面,M2也内置了神经计算加速单元(Neural Engine),在特殊任务上,每秒可以执行15.8万亿次运算,比M1快四成左右。

  在媒体内容创建上,M2芯片的图像处理器(Media Engine)采用了更高带宽的视频解码器,支持8KH264、HEVC、ProRes内容——这意味着第一款采用M2芯片的轻薄型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专业级视频创作者的需求了。

  值得注意的是,M2芯片(该型号本身)仅支持最高24GBLPDDR5统一内存。并且和M1芯片一样,M2的内存和芯片也是由苹果出厂完成封装的,无法分离(见下图)。

  这一情况也体现在本届WWDC同场发布的,采用M2芯片的新一代MacBook Air电脑上,其可选内存版本仅支持8GB、16GB和24GB(见下图)。

  这意味着采用M2芯片(以及其后续的Pro、Max、Ultra型号)的电脑,消费者必须在购买时就选好芯片版本内存价位,因为事后无法自己升级内存/芯片。

  M2芯片总览:

  M2 MacBook Air:轻薄和性能的悖论,终于被打破了吗?

  过去几年里,随着新一代超极本概念的兴起,以及英特尔在相关产品线上的投资,确实生了很多体型苗条,性能也不错的笔记本电脑。然而如果真要追求性能,这些电脑基本没有真的能让进阶和专业用户满意的。

  而这一次,面对新款MacBook Air,不瞒大家说,作为一个软粉&Surface电脑忠实用户,我也有点心动了。虽然还没有上手,但仅靠听苹果的讲解来看:在M2芯片的极致功耗性能的加持下,新款MBA完全有可能成为那台打破轻薄和性能之间悖论的笔记本电脑。

  根据苹果的说法,这台笔记本电脑“完全围绕M2芯片”进行了重新设计。

  我们可以看出新款MBA在机壳外观方面,追随了新款MacBook Pro的设计风格,屏幕、底座在整个面上的厚度都是相等的。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苹果早年推出的Powerbook G4。

  整机合盖的厚度是1.13厘米,重量2.7磅(约1.22千克),虽然和旧款MBA相比起来,新款看上去更加“厚实”,但其实旧款的楔形属于视觉误导,整个体积反而更大。据苹果透露,新款MBA的空间占用比旧款少了20%左右。

  新MBA整个机身采用一体成形铝镁合金,和MBP也达到了同一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两个不同产品线的产品,价格越来越接近了,后面会详细提到)。

  旧款MBA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楔形(尖角)设计,这次终于完全退役了:

  新款MBA共有四种颜色:银、太空灰、星光、暗夜。这次苹果又重新发明颜色了,星光实际上是低饱和度的金色,暗夜是低饱和度的深蓝。

注:不同颜色版本MBA的苹果logo都是镜面的,和上图渲染效果不同注:不同颜色版本MBA的苹果logo都是镜面的,和上图渲染效果不同

  新款MBA的屏幕上仍然有刘海,里面装了一颗新的1080pFaceTime摄像头。屏幕边框较窄,实现了13.6吋屏幕,应该是MBA历史上最大的屏幕尺寸(前一代是13.3吋)。屏幕最高亮度达到了500尼特,颜色数量达到了10亿。

  由于键盘边框也比较窄,没有空间做露出式的扬声器,这次新款MBA把扬声器和麦克风都做到了键盘下方。下图显示中间的三个小方块是三麦克风阵列,采用波束成形技术(beamforming)提高收音清晰度,左右两侧的高低音扬声器则支持空间音频SpatialAudio、杜比Atmos等技术。

  刚才我们在M2芯片的部分已经讲解过了芯片性能的强大。

  而在MBA上转化的结果,就是在一系列专业用户的工作类型上,搭载M2芯片的新款MBA的性能都比前代M1更强,更是甩开以前i5处理器的旧款MBA好几条街。

  在ProRes视频转码任务上,提升程度分别为2倍和23倍;在图片滤镜编辑任务上,提升分别为20%和4倍:

  这次MagSafe(第三代)也终于回到了MBA上,并且购买随附的USB-C转MagSafe充电线也会对应机身的颜色。值得注意的是,新款MBA支持67W快充,但是购机随附的充电转换器只有30W/35W,快充需要额外购买。同时苹果还推出了一个双USB-C输出的转换器,可以同时充两台设备了。

  接口方面,机身左侧有两个雷电/USB4接口,右侧有一个支持高阻抗耳机的3.5mm耳机接口。

  新款MacBook Air总览

  售价方面,值得专门说说了。

  MBA未含税售价$1199;与此同时,苹果也推出了一个新款13.3吋M2MBP,价格只有1299美元。

  大家可以自己去苹果官网,用compare功能比较一下M2的这两款新笔记本电脑,可以看出:MBA和MBP在硬件配置上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甚至某些方面MBP还要逊MBA一筹,这在过去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其实,这个新款M2MBP采用的是老模具,可想而知是苹果为了节约材料多赚钱而开发了这么一个“新老结合”的M2MBP。它的电池容量比MBA稍微大一点,而且随附的是67W充电器,所以价格比MBA高了100美元。

  这里消费者就要留个心眼了。明年,甚至今年晚些时候,苹果是必然要发布M2(Pro、Max)芯片的,并且到时候也会推出搭载升级版M2的新MBP。

  考虑到今天已经有很多朋友吐槽,之前下单买的MacBook还没发货,新机就推出了,感觉血亏——大家这次如果要下单,特别是M2MBP的话,可千万要想清楚了……

  把iPhone变成开会摄像头,而且不止一个?

  在WWDC上,苹果展示了一个iPhone和Mac合起来用的新功能。

  这个功能吧,乍一看“这玩意有啥用?”,仔细一看功能却非常强大,令人惊讶“这也能做到?”

  这个功能就是Continuity Camera,简单来说就是把手机架到电脑屏幕上,变成一个新的网络摄像头……

  有人肯定要问,电脑不是已经有摄像头了么?

  这个功能其实是利用多摄像头、A系列处理器等手机自带硬件,实现一些普通网络摄像头做不到的效果,比如:

  1)基于人脸追踪的人体跟踪效果:

  2)结合iPhone手机多摄像头模组和深度传感器,实现更加准确的背景虚化

  3)同样利用了手机上的硬件运算能力,将背景调暗,当前人像调亮,效果类似于价格上百美元的专业柔光源:

  接下来是最强大的功能DeskView.在视频开会的时候可以同时显示用户当前的桌面——不是电脑桌面,而是真实的桌面:

  据苹果透露,DeskView只用了iPhone的一颗超广角镜头,借助手机处理器强大的神经网络计算能力,把画面进行分割,把桌面的部分进行翻转和透视还原,从而实现了这样的效果:

  苹果尚未透露这个功能什么时候可以用上,预计是伴随iOS16一同推出。除了FaceTime之外,任何桌面端视频会议软件,包括Teams、Zoom、Webex都可以使用。

  说实话,我不确定这个功能在视频会议的场景下有多大用。不过我倒是在想,对于那些在线主播和视频创作者来说,比如手工达人、游戏主播来说,这个功能会不会有奇效?

  手工达人在视频直播的时候,一般需要至少两个摄像头,一个对着自己,一个对着桌面;游戏主播也是一样,特别是高手速的游戏,有些主播会专门放一个键盘或鼠标操作的镜头。想要在视频/直播中实现多镜头画面,不仅需要至少两台手机/相机,还需要视频采集卡等更加复杂的软件设置,成本非常高。

图片来源:TaehaTypes|Twitch图片来源:TaehaTypes|Twitch
图片来源:Tfue|YouTube图片来源:Tfue|YouTube

  而我在看WWDC讲到Continuity Camera的时候,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如果把这个功能用在在线直播上,设置起来应该很容易。而且只需要一台Mac(任何机型都可以),一台iPhone就行了,应该有望成为多相机和视频采集卡的一个低成本替代方案。

  苹果在演示Continuity Camera功能的时候用了一个手机背板MagSafe外设,使手机能够架在MacBook上。考虑到MacBook和iMac/台式电脑的屏幕角度不同,苹果应该还会推出几款不同的专用外设。

  本届WWDC上还宣布了iOS16,macOS Ventura、新版watchOS、iPadOS16等。

  值得一提的新功能包括:

  1)iOS16新锁屏,自定义能力更强,用户可以自己修改时钟字体、文字大小和颜色,让时间显示在壁纸人像的后面等、壁纸滤镜效果等:

  2)新的锁屏小控件LiveActivies,能够实时显示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操作,比如手机叫车订单当前状态、跟踪的比赛成绩、当前运动的进度:

  3)iMessage:终于可以修改和撤回了

  4)ApplePayLater:先购买后分期付款(BuyNowPayLater,简称BNPL)服务,无需开发者操作,只要整合了ApplePay就可以使用

  5)物流跟踪功能:在钱包应用里系统级支持物流订单配送进度跟踪,支持Shopify等主流电商平台——苹果又再一次"sherlock"了做相同功能的开发者

  6)CarPlay升级:如果你使用iOS16,并且驾驶特定的适配车型,你的整个驾驶体验都由苹果负责,包括车载娱乐系统、空调,甚至连仪表盘,都会被CarPlay接管。

  不知道这套东西,是不是苹果造了好几年也造不出来,现在完全停滞的AppleCar项目,所剩下来的车控操作系统……反正看上去还挺不错的。

  不过这里还有两个问题:首先,考虑到目前全球芯片严重短缺,很多新车因为没芯片连出厂功能都不全,所以不确定到时候有多少新车能支持;以及,如果CarPlay挂了或者手机中途死机了,会不会对驾驶信息显示,甚至车辆的安全运转,造成严重影响?

  7)macOS Ventura和iPadOS16多窗口管理:苹果这次在桌面和iPad操作系统上主打的就是Stage Manager,一个多窗口管理功能。预计这个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接管macOS、iPadOS当前的多屏幕/桌面管理。

  简单来说,当用户当前桌面开启大量窗口的时候,Stage Manager能够确保当前活跃的的应用窗口(也可以是两个应用或窗口的组合)在最前,其它非活跃窗口“站在旁边”,并且点击即可切换当前活跃的窗口。

  8)无密码登录PassKeys:

  PassKeys是苹果在自家平台推出的无密码登录方式,支持指纹TouchID和脸部识别FaceID。PassKeys可以在登录同一账户的苹果设备之间共享,目前不确定能否跨公司/操作系统使用,不过苹果已经表示在非 Mac操作系统,在网页上的时候,可以使用 iPhone进行PassKey 扫码登录。

  通过行业组织Fido Alliance,苹果、微软和谷歌三大科技公司在无密码登录的工业标准方面进行合作,未来的目标是让在整个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包括网页、本地、桌面、手机,用户都可以不再使用密码(可能被盗、泄露,安全性低),而是将更安全的方式(如生物识别)作为登录鉴权方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