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打造的无障碍功能,让声音也可以被「看见」

vivo打造的无障碍功能,让声音也可以被「看见」
2022年07月29日 06:30 新浪科技综合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本文来自爱范儿

  不少人都对《健听女孩》中哭笑不得的一幕印象深刻。

  当时,听力健全的女主角露比在陪伴聋人父母去看病的时候,因为刚和爸妈闹了一点小脾气,所以在做手语翻译时刻意改了一点小内容,结果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当然,露比最后还是把医生的准确信息传达了给爸妈,故事也可能有为了增加戏剧效果而夸张化,但看病的确是让不少听障人群头痛的时刻。

  我国是全球听障人士最多的国家,听障群体总人数有将近 3000 万人。

  然而,由于社会无障碍设施支持不足,听障群体日常仍需要面对很多非常基本的问题。

  看病就是其中一个。找合适的医生,挂号,排队,如果说听人平常看医生都已疲惫不堪,那听障群体就要面对更多麻烦。

  完成以上一切后,听障人士还得挣扎和医生面对面沟通。大部分聋人和重听人群的确需要带上亲友去做手语沟通,因为单靠写字很难准确地沟通病情。

  除此以外,打电话这种基本的线上沟通方式,听障人群却没有特别好的无障碍应对方式。

  对于双耳有重度听力障碍的蒋朝君来说,‘打电话的短板,我们以前都无从下手。不是找人代接,就是呼叫转移。’

  即便戴了人工耳蜗,通话时的杂音也会让声音没法听清。

  针对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场景,vivo 推出了‘vivo 听说’和‘无障碍通话’功能。

  这些功能让原本生活中只能靠‘听’的话语变成‘看’得见,为所有人提供了多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创新是发掘,迭代,然后再来一遍

  有时候创新不在于要有多么‘破天荒’的技术革新,而是要发现日常生活中无形的‘槛’,并聪明地用技术来建立阶梯,让人们越过障碍,开启对话。

  ‘无障碍通话’和‘vivo 听说’就是很好的例子。

  两个功能使用的主要技术是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都是我们平时常常会用到基础技术。

  然而,当‘无障碍通话’把以上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放在打电话场景,就合理得让人有种‘那么明摆着的需求怎么就没人早点想到呢?’的感觉。

  开启功能后,每次接电话时就会弹出对话框。电话另一头的语音会被翻译成文字,而这一头输入的文字,也会转录为语音播给对方听。

  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常用语。打车、收快递和外卖等重复类场景可以更快捷应对。

  对于两人都是听障人士的王帆和薛鲲来说,这意味着‘终于可以和家人打电话了,而且再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快递了。’

  💡如何开启‘无障碍通话’

  ①‘设置’-‘快捷与辅助’-‘无障碍’-‘无障碍通话’✅

  ② 下拉调出搜索栏,直接输入‘无障碍通话’✅

  ‘vivo 听说’则是为线下对话场景而设。

  以前,我们有把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应用,也有把文字变成语音的应用,但‘vivo 听说’把两个功能结合起来,因为这样才是一个完整‘对话’。

  点一下屏幕底部的‘耳朵’,开始‘听’,实时将语音转录为文字。

  点一下旁边的‘键盘’,输入想说的,让文字‘说’出声。

  值得指出的是,‘vivo 听说’的使用也比较接近自然对话习惯。

  和用社交媒体聊天不同,人在自然对话时话语不会严格地按‘你一句说完,我再说下一句’地进行,因此,‘vivo 听说’的‘听’和‘说’可同时进行,互不影响。

  打开‘听’后,应用会持续聆听和转录,而手机使用者也可以同时打字‘说话’。

  在文字转语音发出后,语音气泡还会显示语音播放进度,让使用的人也能看到‘话’说到哪了。

  而且,‘vivo 听说’也能小框化,用户可以一边使用其它应用一边‘收听’其他人说的话。

  之前,听障夫妻黄燕和成宇带孩子去做常规检查时,都要找爷爷姥姥去当翻译。

  用上‘vivo 听说’后,两人开始尝试自己带孩子去做检查:

这次我们试着自己带孩子,使用手机与医生沟通,比之前畅通了很多。

一开始医生对使用手机翻译这比较警惕,害怕我们是录音,另有目的,经过我们解释后,医生就理解这功能了,体检就做的很顺利了,孩子也开开心心的,这个是很大的收获。

  💡如何开启‘vivo 听说’

  ①‘设置’-‘快捷与辅助’-‘无障碍’-‘vivo 听说’✅

  ② 下拉调出搜索栏,直接输入‘vivo 听说’✅

  好的体验除了来自更贴近生活的交互设计,也需要技术的不断精进。

  无论是收音时对环境音的降噪,还是语音和文字间的转录等环节,vivo 都在其中融入 AI 技术优势。

  2021 年,vivo 优化了语音合成的效果,增加了多音字、 韵律的场景覆盖支持,并全量上线端到端 TTS 算法。同时,文字转化成语音也被赋予了更多情感化的表达。

  到了今年,‘vivo 听说’上架了 Android 通用版,让更多用户能够获得这种便利。

  而‘无障碍通话’也会在不久将来延伸支持微信通话,家人们最爱的微信语音和视频通话也能用上转录功能了!

  vivo 说,接下来团队会继续去挖掘听障用户的实际需求,聆听用户反馈,以此为创新的动力。

  此外,vivo 也将继续和听力健康领域组织交流合作,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构建 vivo 信息无障碍技术公益的创新模式和完整流程体系。

  有‘听’有‘说’,好的无障碍技术要吸引人‘双向奔赴’

  vivo 这两个功能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们的‘对话完整性’——有‘听’也有‘说’,能获得信息,也能表达自我。

  聊起无障碍功能我总会有点贪心。

  用特定群体遇到的障碍来挖掘创新角度,设计造福所有人的产品,这点大家已经很熟悉了。vivo 的‘无障碍通话’对于临时不方便听电话的健听群体来说,也很好用方便。

  另外,我还会希望这些功能不只是让听障群体可便利地应对以日常生活中未被瓦解的沟通障碍,同样重要的是,它们也应该让听人有机会了解更多听障群体的世界。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聊过,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手语不同,甚至不同地区的手语还会有各自的口音和独有词汇。

  《vivo 人文科技报告-听障关怀》也指出,部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听障群体虽然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打字聊天或用字幕来看视频都没问题,但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手语才是母语。

  手语承载着听障群体的部分文化和对世界的认知。

  有人用这门语言玩说唱,有人用它作诗,也有人用它创作戏剧。

  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学手语,只是单从手语这个切入我们能感受到听障群体自有文化的丰富。

  然而,大部分听人在接触到听障群体之前,都无法想象这一切。

  ‘vivo 听说’这类功能就像是一个折中的交汇点,听障人士和健听人士都迈出了相互了解第一步,才有机会聊更多。

  大家都爱说,无障碍产品是在不同群体间架起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那这座桥请务必要做成双向通行,让两边的人可以‘双向奔赴’,走入另一边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vivo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