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2021年中国创纪录地实施了55次航天发射任务,在新纪录的背后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55箭110星发射测控任务的全程参与。这一年里,这支测控“国家队”长期管理在轨卫星数量首次突破300颗、并深度参与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航天工程……2021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一次次圆满成功、飞行正常,助力中国航天创造一个个里程碑。他们因为全程参与2021年所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以及航天器的正常在轨运行,被誉为“打满全场”的航天人。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对这支“牧星人”团队进行了采访。
“飞控大厅快不够用了”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拥有多个飞行控制大厅,从航天器发射入轨到轨道控制,再到进入工作轨道、投入业务应用,科技人员对卫星的测控工作均在这些大厅中开展。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人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当年建这些大厅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应对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发射场同时实施发射任务的状况。虽然这种“盛况”至今未曾出现,但实际情况比当年的预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该中心某技术室主任何雨帆的办公电脑中,全年55箭110星发射测控任务的方案、报告等文档,都被详细存储在密密麻麻的文件夹中。何雨帆的团队主要负责制定航天器轨道控制策略以及实时轨道计算。何雨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他的印象里,一发一发按部就班准备、执行发射测控任务已是多年前的记忆了,近些年大家的工作常态是同时准备四五次,甚至七八次任务。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万众瞩目中发射升空,《环球时报》记者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见到了这样的“奇观”:飞船与核心舱刚刚完成对接,同一拨科技人员就立马转场到另一个大厅实施某卫星的轨道控制任务;而在神舟十三号任务大厅的隔壁,另一拨科技人员正在进行“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的在轨测试;在其余的大厅里,科技人员还在准备实践二十一号任务的全区合练。
2021年11月5日,世界首颗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卫星——广目地球科学卫星发射成功后,由于其余几个大厅全在执行任务,整个大厅竟然要立刻“清场”,为计划于第二天实施的遥感三十五号卫星发射测控任务“腾地方”。“我们目前已经习惯了多任务并行开展,不同项目组‘抢’大厅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高级工程师杨永安半开玩笑地说。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该中心所属的各测控站。2021年8月24日19时15分,我国成功发射融合试验卫星01/02星。来不及庆祝,该中心所属的渭南测控站某型测控天线立马就要调转方向,所有岗位立即组织“换班”,技术人员重新装订设备参数、调整任务状态。4个多小时后,他们操控这套设备又圆满完成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七号的发射测控任务。该站技术人员告诉《环球时报》,单个测控站的同一套设备,在短时间内连续参加两次发射测控任务,这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50多年的历史中尚属首次。
然而,无论任务多么紧张,在中国航天“牧星人”的精心组织下,依旧可以做到井然有序、从容不迫。在某颗卫星应急处置任务的关键阶段,他们先后制订20多次飞控计划,精准发令数十万条,没有一条指令发送错误,没有一组数据计算失误,用百分之百的严慎细实确保了测控百分之百的成功。
本文转自环球时报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