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带你看看挖矿人的井长啥样……

多图预警!带你看看挖矿人的井长啥样……
2021年10月26日 07:30 新浪科技综合

  原标题:挖矿人的井

  俗话说,一口井养活一村人,井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诗人李贺也在《后园凿井歌》中写道:“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

  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井是用来打水喝的,殊不知还有其他妙用。

  地质人员常用井进行找矿和采矿

  今天带大家看看你没见过的,挖矿人的井!

  众所周知,矿产是国家发展必不可缺少的资源

  那么地质人员如何将矿产资源找到并且采出来呢?

  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利用井!

  井属于非常常见的探矿及采矿工程

  根据其不同的建造方式和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

  浅井、竖井、斜井、暗井、天井、沿脉、

  穿脉、上山、下山、石门、平硐等……

  听名字,前面还大概可以顾名思义

  到后面几个若不懂点地质

  根本不知道是啥玩意儿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井

  浅井

  浅井就是很浅的井,深度一般不超过20~30m,规格较小,它是从地面向下掘进的垂直坑道。

  浅井主要用于浮土厚度在5~3m之间的近地表矿体揭露、追索,物化探异常的检查验证工作,也是埋藏较浅、产状平缓的风化矿床、砂矿床的主要勘探技术手段。

  1为地表的残积层,俗话叫土,

  2为围岩,3为矿体。

  平硐

  这里的关键词是平,这种井是水平着打进去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座大山,水平的向其中打进去一个洞,这就是平硐(类似于人们开车经过的隧道)。专业术语为从地表向矿体内部掘进的水平坑道,断面形状为梯形或拱形。注意,平硐一定是有地表出口的。

  平硐主要用于揭露、追索矿体,也是运输、出入、通风、排水和人员出入的通道。在地形条件有利时应优先使用平硐坑道。

(照片为探矿平硐)(照片为探矿平硐)

  我们可以直接走进去,如果很大,车也可以开进去。

(四千多米海拔的探矿平硐)(四千多米海拔的探矿平硐)

  竖井

  顾名思义,就是竖直的井,它是直通地表且深度和断面都较大的垂直向下掘进的坑道。

  竖井也是人员出入、运输、通风、排水的主要坑道、竖井在矿床勘探和采矿时均可应用。采矿竖井有主井、副井及通风井之分。

  竖井一般布置在矿体下盘距矿体露头较近的位置。

(图为在地表搭建的竖井)(图为在地表搭建的竖井)

  竖井上会安装一个装载人员和货物的罐笼,类似于电梯,可以自由的升降。

  沿着垂直的竖井从上到下,每隔40m高差会有一个中段,中段是啥意思呢?中段是进行水平发掘的,在每一个标高的整个平面。

  这是又会关联到一个名词:石门。石门是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所探脉线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

  其实非常难直接用文字解释,请看下图

(这是赤峰某金矿的一个井,当地海拔大概4.5百米,我们现在处于-125米的位置)(这是赤峰某金矿的一个井,当地海拔大概4.5百米,我们现在处于-125米的位置)
(这是辽东地区的一个金矿,当地海拔接近水平面,我们下到了二十中,也就是到达了地下800多米深的位置,地下800的温度很高,热的我们满头大汗)  (这是辽东地区的一个金矿,当地海拔接近水平面,我们下到了二十中,也就是到达了地下800多米深的位置,地下800的温度很高,热的我们满头大汗)

  矿工们在继续挖矿,凿进的过程中都热的浑身湿透。

  据本人的下井经验,地下500米以上,都不热,很凉快,再往地下深部走,温度会逐渐升高。

(干净整洁的巷道)(干净整洁的巷道)

  斜井

  什么是斜井?它是地表有直接出口的倾斜坑道。一般布置在矿体形态复杂,但总体产状又比较稳定,矿体倾角小于45°的矿区,适用于勘探上部矿体,沿矿体底板掘进。

  好,介绍完竖井和斜井,紧接着有两对名词需要进行区分。

  第一对:天井和暗井

  第二对:上山和下山

  第一对对应的竖井,他们是垂直的坑道,但是没有直接出口。

  第二对对应的斜井,他们是倾斜的坑道,但是没有直接出口。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这张图应该画的还算直观吧

  最后两个重要名词:穿脉和沿脉

  这个不搞地质,你还真看不懂,但是听我一点拨,你就明白了。

  这里的脉指矿脉,因为矿体一般都呈脉状形式产出。如下图

  这些白的就是石英矿脉,可以看到,其中有黄铁矿,方铅矿等硫化物,里面就含金。

  所谓穿脉就是切穿矿脉,和矿脉的方向是近乎垂直或者斜交的,而沿脉就是和矿脉的方向几乎一致的。通过这两种方向打巷道,就可以很好的揭露矿体,进行研究、找矿,及开采等工作。

  基本的介绍就到这里结束了,接下来一起来欣赏我们出野外井下的美景吧。

  多图预警!!!

  (请注意)

  这金灿灿的都是啥啊?

  放心,肯定不是黄金,都是黄铁矿

  嘿嘿

  老师们说了,我们搞地质的,不管什么研究员、教授,也不管什么博士、硕士,我们就是登山人和下井人。作为科研人员,要做好科研,但不能做“死”科研,每天闷头办公室写文章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研究地质来说,多出野外,多看现象更重要,尤其是搞矿的,一定要仔细观察辨别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我们不能做粉末地质学家。矿床学是地质学最接近实践的学科,也是为社会生产服务的学科,我们任重而道远,加油努力吧!

  编辑:万鹏

  美编:许宏玺

  校对:江淑敏

  (原创 吴金检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