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得到蜜蜂超能力后,画出了世界的“底色”

莫奈得到蜜蜂超能力后,画出了世界的“底色”
2021年10月11日 09:50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 |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ID:Art_And_Science)

  作者 | Tansy

  巴黎橘园美术馆的《睡莲》|wiki

  哪怕超越百年,莫奈的名作依然富有魔力——无论是谁驻足于画前,都仿佛回到时光中凝固的吉维尼盛夏,明媚阳光洒下,日式桥底的睡莲静静开放。不过,晚年的莫奈似乎经历了一场风格突变。粗旷的笔触与对比强烈的色彩,不同于昔日作品的静谧柔和,令人不禁揣测,难道他曾试着转变方向,跳脱印象派基于现实的光影记录?其实,这激烈的笔调下描摹的恰恰是另一种真实——一个只在莫奈眼中显形的扭曲世界

  1922年莫奈绘制的日式桥 | wiki

  明亮中的至暗  

  印象主义画派力求捕捉珍贵的 “当下”,将光影在环境中的真实表现呈现在画布上,这倚赖于频繁、长久的肉眼观察。全身心投入到自然中的莫奈也是如此。他常常贴近耀眼的水面或雪地观察反光,加上高强度的户外作画,让莫奈的眼睛饱受高能量的紫外线侵袭。这可能是其晚年眼疾——白内障的最重要诱因。

  大约从1912年开始,不可逆的破坏显现在莫奈作为光影捕手最重要的“镜头”——晶状体上,它正日益老化浑浊。正常人的视网膜上存在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接收不同波段的光,它们共同作用的效果成为我们所看到的色彩。晶状体对于眼睛则如同安在窗户上的玻璃,一切我们看到的光到达视网膜前,都要从此通过。

  人的S、M和L类别视锥细胞在光谱上对应不同波段的灵敏度,波长以纳米为单位 | wiki

  病变的晶状体不再清澈透明,限制视锥细胞接收到的波段范围,让白内障患者的世界变得晦暗、昏黄。忠实记录着光影的画笔清晰地将这样的改变反映在莫奈的晚年作品上。吉维尼庭院中,倍受莫奈青睐的日式桥和池塘曾青翠欲滴,如今被染上了沉沉的暮色,笔触也混沌斑驳了许多。泥泞不堪的画面之下,每一笔都仿佛述尽作者的迷茫与挣扎

  莫奈分别于白内障前后绘制的日式桥,差异显著|wiki

  莫奈的“蜜蜂眼”  

  囿于不发达的医疗水平,抗拒手术的莫奈始终没等来更有效的医治方法。当时的白内障手术只能直接摘除患眼的晶状体,而人工晶状体的发明要等到20世纪40年代。1923年,82岁的莫奈终于同意在右眼进行手术。色彩的世界似乎失而复得,但这次有所不同——失去晶状体庇护的右眼,却意外获得了感知紫外线的特殊能力。

  人眼可见波长在400nm~780nm之间,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在可见波长之外。事实上,人类感知蓝色光波段的视锥细胞对紫外线也有一定感受能力,只是并不发达,且晶状体会阻挡绝大部分紫外线进入视网膜。自然界中,出于不同的生存策略,多种生物的视觉系统拥有发达的紫外线感知功能,包括许多鸟类和昆虫。例如蜜蜂会在花朵上看到人类看不见的图案,它们像停机坪一样指引着蜜蜂降落、授粉。

  紫外线摄影技术下的一些植物会显现人眼通常无法看见的图案。© Donkomarechka

  没人知道莫奈的右眼究竟看到了怎样光怪陆离的图景,但得益于他的作品,学者可以大致推测出那是什么样。莫奈分别用左右眼在他的房子后面画下了两次相同的场景,左眼的画面依然被白内障带来的昏黄笼罩,而右眼中的图像充斥着浓烈的蓝紫系色彩,不同于我们平时在自然中所见的任何一种。

  莫奈的《从玫瑰园看到的房子》,以两只眼睛的视角分别呈现|wiki

  与朋友的信件往来中,莫奈数次抱怨眼疾带给他的扭曲视觉,哪怕在术后佩戴了医生提供的专用眼镜也不能带来太多帮助,并曾在痛苦中毁坏自己的作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接近莫奈的诡谲色彩世界真相的同时,或也能从更本质的角度体会艺术作品的存在意义。它们像时空胶囊,不仅记录了迥异的场景,也浓缩了一段段人生的跌宕起伏

  题外话:紫外线摄影  

  紫外线改变了莫奈眼中的色彩,也同样拓宽了我们的科学视野。借助特殊的摄影技术,我们得以更接近莫奈右眼中的神秘世界。紫外线摄影技术(uv photography)可以拍摄到普通摄影拍不到的紫外线下的图像,主要可分为反射紫外线摄影紫外线诱导荧光摄影两类。

  反射紫外线摄影需要在拍摄中为镜头增加过滤片,过滤掉自然光源中的可见光,只提取紫外线被物体反射的成像。这样得到的最终图像会呈现黑白色,并突出一些独特细节。它在医学图像诊断、研究植物与昆虫的互动关系、鉴定艺术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反射紫外线摄影下更清晰呈现脚印|broncolor.swiss

  反射紫外线摄影下的花朵。一些花朵中的蜜腺附近带有“蜜标”,吸收紫外线保护蜜腺的同时或能以独特的深色图案吸引昆虫接近。只有在特殊摄影方式下可以为人类所见 | YouTube

  紫外线诱导荧光摄影则有所不同,它需要在没有其他光源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就像夜光T恤那样,当受到高强度的纯紫外线照射后,一些物体会发出可见荧光——自然界中的许多岩石或生物都具有这种特性,其背后的种种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艺术家们利用这种性质拍摄出了不少“闪亮”的图像。

  GlowingHearts©Donkomarechka

  Stardust©Donkomarechka

  MidnightDancer©Donkomarechka

  Kalanchoefedtschenkoi©CraigBurrows

  参考文献

  [1]Matthew H。 Koski。 Floral Pigmentation Has Responded Rapidly to Global Change in Ozone and Temperature。 2020

  [2]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110358.html/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8yMYvHc5E&t=7s/ 

  [4]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54569.htmlhttps://eye-see-mag.com/en/glasses-culture/great-artists-eyesight-problems/ 

  [5]http://www.donkom.ca/glowing-hearts/

  [6]http://www.cpburrows.com/independent-work/

  本文转载自科学艺术研究中心(ID:Art_And_Science

莫奈紫外线摄影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