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超万亿,装备需求抬头、场地盼“四季运营”
2021-2022雪季即将来临,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渐临近,冰雪产业正在迎接新前景。
北京时间9月2日开幕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办情况成为关注重点,而冬博会也首次被纳入体育服务专题。
冬博会全称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展会期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在主论坛发布。
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由2700亿元增长56.9%,达到4235亿元。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达6000亿元。
预计到2025年,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国内冰雪旅游收入超1.1万亿元,在整个体育产业中占比接近五分之一。
从人群来看,当前中国冰雪运动参与者主要为80后、90后群体,男性和女性各占六成、四成。
2020年末发布的《疫情影响下的全国冰雪运动参与和消费报告》显示,2019-2020冬季,全国约有1.5亿人参加过冰雪运动,人口占比为13.9%。而在运动参与群体中,年度参与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占比达到41.2%,“深度参与”滑雪人口正在上升。
亚洲数据集团副总裁张莉在发布论坛上指出,中国冰雪产业正在出现“三新”趋势,即新场景、新业态、新趋势。
其中,新场景表现在地理空间维度的变化——冰上滑车、冰上滑梯、冰上保龄球等大量的冰雪运动正从北方向南方拓展。
实际上,“北雪南移”现象自2020年末开始就已显现——今年初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旅游共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在线旅游资产指数(TPI)报告》显示,2020年10月至12月,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的各省份都出现了规模大、质量高的冰雪旅游场地,TPI指数涨幅前10的冰雪旅游热门城市,有一半来自上述地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冰雪产业更加强调“四季运营”模式。
根据报告,2020年我国四季运营的滑雪场中,最具代表性的雪场四季运营收入可占全年总收入的15%-2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2019-2020年期间,国内部分冰雪产业投资主体在雪场建设规划初期就已开始对四季运营进行定位。
新业态则体现在冰雪旅游的发展前景上。
2019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次达到2.24亿的高峰,但受疫情冲击,这一数字降至0.94亿,预计2022年再度回升。
同样在冬博会发布的还有《长白山指数·中国冰雪旅游指数(2021)》,结果显示,冰雪旅游的龙头依然集中在东北地区,哈尔滨雪区、长白山雪区、吉林市雪区排在前三位。
同时,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和京津冀地区滑雪人口的持续扩大,崇礼雪区位次有较大跃升。
在C端,中国冰雪产业逐渐往大众普及的方向发展。
《疫情影响下的全国冰雪运动参与和消费报告》表明,“附近缺乏冰雪运动设施”是限制民众运动参与的首要因素。
针对这一点,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实施或将带来冰雪场地供给量的提升。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要配建一批群众滑冰场“群众滑冰场”是指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公共性的场地设施,类型主要包括公共滑冰馆、室外天然滑冰场、浇建冰场。
《计划》研制课题组成员刘峥在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解读,配建群众滑冰场是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满足群众参与冰雪运动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在服贸会,现场通过沙盘模型展示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据新华社报道,国家速滑馆冰面面积为1.2万平方米,赛后冰面可分区制冷,对每块冰单独控温,实现场馆“同时运行、不同使用”,最多可容纳2000多民众同时在冰上进行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和冰球比赛。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