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财经
百年企业“传家宝”,致敬百年风华。
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
今日为您讲述“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的故事。
信物名称: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
信物传承者:首钢集团
信物年代:1964年
信物印迹:引领了新中国炼钢史上的一场革命
信物讲述人: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功焰
今天,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钢铁企业——首钢集团,带来的企业信物是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模型,这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于1964年12月诞生在首钢集团的前身——石景山钢铁厂。这是首钢在没有购置国外任何技术装备,没有聘请任何外国技术专家的条件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自主建设的当时最先进的炼钢转炉。由于它的出现,引领了我国炼钢史上的一场革命。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钢铁成为新中国建设中最紧缺的物资,而那时我国钢铁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年产量仅有15.8万吨,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百分之零点一,每家平均连打把菜刀都不够。
1956年秋,时任首钢前身石景山钢铁厂总工程师的安朝俊,随(原)冶金部代表团访问苏联,了解到一种叫氧气顶吹转炉的炼钢新技术。在这之前,世界上炼钢都是采用平炉技术,不但炼钢时间长,而且燃料耗损也大。这项新炼钢技术,比平炉炼钢法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回国后,安朝俊立即组织科研人员投入研究,编撰氧气顶吹转炉新技术的技术手册。当时中国钢铁缺口太大,国家正在计划筹建首钢新钢厂,安朝俊在上报的方案中,把氧气顶吹转炉新技术运用到了新钢厂建设中。他坚信只有采用新技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进行弯道超车,才能为新中国建设贡献钢铁。首钢新方案得到了政府和专家们的认可,并被列入了当时新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58年7月,我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终于在石景山钢铁厂破土动工建设。然而,却赶上了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中途炼钢厂工程被迫停建。但是,以安朝俊为首的首钢技术团队,始终坚信氧气顶吹转炉是引领炼钢技术的未来,坚持把首钢原有的一座空气侧吹小转炉改造成氧气顶吹转炉,并反复进行实验。一直到1964年9月,国家批准首钢新建炼钢厂复工。
1964年12月24日,经过一波三折的首钢新钢厂的厂房里,随着一声“兑铁开始”的指令下达,顷刻间,30吨铁水火龙,呼啸着冲进转炉中,经过煎熬的30分钟后,一炉钢水完美出炉。霎那间,现场所有人欢呼着、跳跃着,全场一片欢腾。
从此,氧气顶吹转炉这一新技术在全国各大钢厂被推广运用。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包钢、鞍钢等重点钢铁企业又有一大批氧气顶吹转炉陆续建成投产,使氧气顶吹转炉成为中国炼钢工业的主力。到1998年我国氧气顶吹转炉共有221座,顶吹转炉钢占年总钢产量的82.67%。直到今天,经过诸多改良发展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还是目前世界主要炼钢方法。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