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南的自信从何而来? 来源:青小岛
“济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自信豪迈。”
4月17日,在济南举办的一场峰会上,面对300多位驻华使节、国际友人、行业翘楚,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在致辞中说。
时光回到4年前,时任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调研过程中,指着展示牌上违建未拆除之前的照片说:说济南像个县城就是这个感觉。一旁的时任代理市长王忠林补了一句:它连县城都不如,就像个农村大市场。
从“县城”到“大强美富通”的新定位,再到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济南的变化翻天覆地,心气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的泉城,也确实有“自信豪迈”的资本。孙立成在致辞中,引用一组数据讲述了济南的实力——
今天的济南,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增速位居全国20强城市第一位;
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第一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改革热度稳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实施方案即将获国务院批复,这是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
……
短短数年,一座沉寂多年、遭人诟病的城市迅速翻身,以全新的姿态伫立在世人面前,其背后的变革基因与方式,毫无疑问会给其他城市带来诸多启示与借鉴。
同时,济南的非常规成长路径并非完美无缺,强省会战略护航下,如何尽快找到后续动力尚费思量。
济南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关系怎样界定,亦是绕不开的话题。旧的平衡一旦被打破,随之会建立新的平衡。但是,这一过程常常伴随曲折。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24s/348/w700h448/20210424/2c04-kpamyii8215760.jpg)
1
济南之变,首先是直观与感性的。
2020年底,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济南市再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继续位列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实现了自2018年以来年度测评“三连冠”。
原先的“县城”“大农村”,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尤其是济南的市容市貌,变化之大,有目共睹,有媒体曾评价说:“走在泉城街头,从路面到立面、从道路到设施如水洗一样,一尘不染,垃圾桶干净、规范、整齐,主次干道宽敞平坦。”
放眼全国,济南的转身速度都是值得一书的。
很多城市都有类似济南的症候,而且看到并点出了症结所在,但解决之时,往往“只打雷不下雨”。济南的成功之处在于,直面问题并刮骨疗伤,展现了城市决心,主政者的魄力。
2016年,济南因“一封市民的吐槽信”为起点,开始对违法建筑动刀,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上街抓落实。
“拆违拆临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只要是违法建设都要依法拆除,切实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强力推动之下,大量拆除违建,包括长期存在的回民小区、山师东路、顺河高架桥下的商铺等。此外,拆违与绿化一体两面,同时进行,济南的市容市貌迅速改变。
虽然,当时的拆违行动伴随争议,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从拆违开始的系列整治行动,逐渐为济南树立新的“人设”,时间越长,城市的收益愈大。
2017年,济南曾提出“453”工作体系。“4”,即坚定不移推进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科技创新“四个中心”建设;“5”,即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棚改旧改(征收拆迁)、“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项重点工作”;“3”,即坚定不移打好治霾、治堵、脱贫“三大攻坚战”。
不夸张地说,拆违是当年济南提升实力的一大突破口。也是从彼时起,济南一步步找回了省会的感觉,包括自信。
而近年来历任主政者的务实作风,则是济南蝶变的源动力。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24s/366/w700h466/20210424/8901-kpamyii8215762.png)
2
今年2月山东省两会上,“强省会”战略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该战略数年之后,济南终于如愿让山东“官宣”。
如果说,济南自身的系列动作属于强身健体的话,那强省会战略则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强省会战略提出之后,莱芜即被划归济南。无论从地域空间,抑或经济总量上看,济南均获益匪浅。2020年,济南GDP突破万亿,原莱芜部分的千亿体量,不能忽视。
更为重要的是,实施强省会战略之后,济南有了一个调度或者聚合资源的抓手。
正如孙立成所言:“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建立省市一体化推进机制,出台30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举全省之力支持济南加快发展、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济南迎来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
全省的资源,已经或正向济南倾斜。
以交通为例,山东透露的6个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高铁,其中3条与济南相关,分别是济滨高铁、京雄商高铁、德商高铁,另外3条是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新沂段以及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
“十四五”期间山东铁投集团将继续加快推进7个续建高铁项目,与济南有关的达3条——郑济高铁、黄台联络线、济枣高铁。
济南的自信,亦建立在一个个具体的大项目之中。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24s/266/w700h366/20210424/80ae-kpamyii8215805.jpg)
3
2019年,“青小岛”曾写过《狠起来的济南,连自己都怕》一文。文中提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如今的济南,正在叮咚的泉水声中,轻拂而过的杨柳枝中,显现出凌厉好争的一面。
近两年,济南一改朴实沉稳、不温不火的性格,将“凌厉好争”演绎得淋漓尽致。城市形象的提升、省会战略的提出,给济南人的性格中注入了越来越多的自信因子,并转化为城市行动。
招商引资,如火如荼。
2019年,济南市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及欧洲、日韩等国家举办推介活动20余场,深度对接各类央企、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等2000余家,法国拉加代尔、日本住友商事、韩国电力、德国思爱普等20个世界500强项目以及中铁建、中商惠民、阿里巴巴等47个内资总部项目落户济南。
曾被王文涛揭短板“到账不到同省兄弟城市青岛的一个区”的外资,有了质的变化。
2020年,济南新设外资项目228个,合同利用外资47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引进市外投资超额完成任务,预计增幅突破21%。
干事状态,有目共睹。
济南市相关领导有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这几年济南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的话,“抢”——抢时间、抢机遇、抢项目、抢人才。
“凡是有利于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就抢!”
4
济南的心态可以理解,做强省会的重大战略意义也都懂。可如何平衡“争抢”与“双赢”,是济南也是山东要认真考量的课题。
济南“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推动省会经济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齐融合发展。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实施强省会的郑州、西安,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强大,发挥出应有的辐射作用,山东要避免重蹈覆辙。
强省会战略的郑州,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可不到百公里之外的开封GDP名义增速为0.33%,同样河南全省倒数。
离西安仅有30公里的咸阳2020年GDP增速仅有0.43%,作为陕西之前的第二经济大市,如今已被榆林宝鸡超越。
由于在资源方面占据优势,在一段时间内,强省会产生的“虹吸”大于“辐射”,看上去是必经阶段。其次,强省会战略,离不开行政之手的影子。在“举全省之力”的感召下,许多资源会主动向省会靠拢。这也是,强省会城市在短时间内爆发的原因之一。
![](http://n.sinaimg.cn/sinakd2021424s/202/w640h362/20210424/7944-kpamyii8215804.jpg)
5
一座城市持续、蓬勃发展,要有真正属于自己主打产业,并由此激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从这一层面上讲,表面上红红火火的济南,仍在寻找真正的经济支柱。
《202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透露,2020年,济南工业投资增长27.9%,新兴产业投资进度加快,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74.4%、66.6%、48.6%、30.2%。
但哪一个能撑起未来,目前尚不明确。济南急需做的,是抓住强省会的红利期,赶紧树立起能够顶天立地的支柱产业。时间,是济南最大的敌人。
值得一提的是,3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名单,全国共25个产业集群榜上有名,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山东只有两个入选,智能家电集群和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全部位于青岛。
再者,作为省会的济南,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为全省争取资源,尤其要避免和省内城市相争。这才是山东对“自信豪迈”济南的期许。
说到底,山东需要一个强省会,更渴望一个强山东。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http://n.sinaimg.cn/tech/content/tech_qr2x.png)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http://n.sinaimg.cn/tech/content/tech_weixin2.png)
![](http://img.t.sinajs.cn/t5/style/images/face/male_180.png)
![](http://img.t.sinajs.cn/t5/style/images/face/male_18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