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昨日大雪,寒冬进行时。
供暖的北方,空气中时常飘散着烧锅炉的气味,那味道很像小时候除夕夜放的鞭炮,让人忽然觉得很熟悉。
生活里人们总是时不时地闻到一些所谓“熟悉的味道”,有些能让你想到明确的场景、人物和事件,甚至连细节都历历在目。有些只是让你觉得熟悉而亲切,虽然记不起具体的事情,却有一种别样的情绪感受。
这些气味是什么时候钻进我们记忆中的?脑科学领域研究这个问题也有些年头了,它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普鲁斯特效应。
就是那个作家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年华》的那位。
在这部著作的开头有一段关于回忆唤起的描述:
“突然,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这味道,就是玛德琳小蛋糕的味道,那是在贡布雷时,在礼拜天上午,我到莱奥妮姑妈的房间里去请安时,她就把蛋糕浸泡在茶水或椴花茶里给我吃。。。”
玛德琳蛋糕的味道将主人公瞬间拉回了对往事的回忆。于是学界用普鲁斯特效应来形容由感觉线索引起的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虽然玛德琳蛋糕的味道属于“味觉”,但通常来说,普鲁斯特效应主要描述的是“嗅觉”。
一个人过去的生活、个人信息和所经历的时间都属于自传体记忆,它们会形成长期记忆储存在脑中,当某个和往事相关的线索再次出现时,便会触发该事件的回忆。
有研究者尝试做了这样的实验——分别展示某些气味、画面和文字,请受试者以此为线索回忆自己的往事,并说出这些往事发生时的年龄。他们想看看哪种线索激发出的回忆更古老。统计结果发现,哪怕参与测试的人已经上了年纪,他们通过气味回忆起的往事大部分发生在人生的头十年,而通过画面或文字回忆起的大多是10~20岁时发生的事。
嗅觉记忆果然更古老。
记忆的持久性只是一方面。相比于其他方式,嗅觉所唤起的记忆还会更清晰、包含很多细节,同时情感体验也更为浓烈。就像是电影里的闪回画面,高保真、情绪浓烈,仿佛昨日重现。
这是为什么?追溯一下记忆产生的方式你就知道了。
当各种感官信息涌入大脑时,绝大多数的信号需要首先经过丘脑。这里起着神经信号“继电器”的作用,能把信号整理、编码、放大,随后将其传到前额叶皮层(PFC)。
PFC就是你的意识区。你拥有高级的认知能力、产生意识,都是由这里控制的。信号到了这里,短期记忆也就形成了。但这还不算是被你记住。
接下来的步骤是你把事件储存在脑子里的关键,信号传到了长期记忆形成的关键部位——海马体。海马体是记忆整合站,它把事件的信息拆成不同的小模块,比如有关于色彩和画面的视觉信息交给视觉皮层,有关情绪的信息交给杏仁核,以此类推。这些小模块被分发到自己该在的位置,至此,长期记忆形成。当你再遇到类似场景时,只需要一个特定模块的线索,就足以让大脑召集所有记忆碎片,唤起整段记忆。
以上过程适用于除嗅觉信号之外的其他感觉信息。如果把这个过程比作翻山,你站在山脚的时候开始接受信息,然后爬到山顶,翻过山峰,到达另一面的山脚——海马体。那么嗅觉信号还有一条近道:直接从山中间打通了隧道,它不需要翻山越岭到达丘脑和前额叶皮层,就直接传给了海马体。这样信号的保持更为完整,嗅觉的记忆也因此持续久远且历历在目。不过由于绕过了负责高级意识的PFC,很多记忆是在你潜意识里的。
除了传递给海马体,信号也能直达杏仁核,这里和人的情绪相关,所以闻到熟悉的气味时你会有种别样的情绪。
你来到这个世界的头几年,就是感受世间气味的关键时期。各种气味的记忆都在那时形成了,新的研究发现,我们能分辨出上万种不同的气味,虽然有些无法用文字描述,但它们真实存在。这些气味信息在我们的记忆中住了下来,与之相关的经历也一同深藏脑海,直到多年后的某个瞬间,被相同的气味激起。
所以各种感官里,为什么偏偏是嗅觉不一样?
因为嗅觉这种感官拥有十分古老的进化地位。大刘有篇科幻小说《白垩纪往事》,设想了一个共生的社会体系,恐龙和蚂蚁。蚂蚁团体内部正是通过化学信号分子作为语言进行交流。这样的设定是合理的,气味对昆虫世界的确至关重要。它们用气味分子来传递有关食物和危险的信息,也用特定的气味来求偶。这些信号分子就是信息素pheromone,也有人直接叫它们费洛蒙。
从蚂蚁、飞蛾再到小鼠,都发现了动物界通过信息素交流的案例。嗅球的大小也能很直观地说明,许多动物有着优秀的嗅觉。这都体现了嗅觉的古老与保守。
所以,最让你难忘的熟悉气味是什么?说出你的故事。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