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低轨卫星互联网凭借部署于近地轨道的大量卫星,在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的同时能够减少通信时延,因此,低轨卫星互联网在消费级通信、军事领域等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同时,以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已成为航天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甚至是赋能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新着力点,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其发展具备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营造有利于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并在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工作、推动商业航天法律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同时,可回收运载火箭技术有望加速实现,大幅降低卫星互联网建设成本。
在当前低轨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以及高通量卫星技术的发展促使卫星互联网通信的性能大幅提升和用户成本快速下降的背景下,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各国竞相布局。
(1)卫星互联网系统构成
从产业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一方面,卫星互联网系统的构成,本质上与传统卫星通信系统相关设备相似,另一方面,也与传统地面互联网产业的组成部分相似。因此我们认为,从本质上看,卫星互联网实质上是一种在卫星通信基础上建立的一种重要衍生应用,是航天产业中的卫星应用与互联网的交叉融合领域。
卫星互联网系统主要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其中,空间段主要指分布太空的通信卫星构成的卫星星座(具有相似功能的卫星分布在同一轨道或者多个轨道面上,按照预先规划的分布规则运行,相邻卫星之间可通过透明转发、星上处理以及星上路由等技术实现数据传输,整个空间段卫星相互协作而形成“一张网”的网络系统);地面段作为卫星互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运控中心和信关站组成,主要完成卫星星座的管理、业务处理、网络运维管理等功能,同时负责卫星互联网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用户段则主要由各类卫星互联网终端组成。根据卫星互联网系统中的空间段(通信卫星)高度,可以分为高轨卫星互联网以及低轨卫星互联网两大类,高、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性能指标的对比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高轨卫星互联网在利用效率、卫星寿命、空间设施成本、终端成本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而低轨通信卫星互联网的优势则主要在于在复杂地形连续通信的能力及传输时延低(实时性强)上,在部分应用领域具有优势。
(2)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①全球发展情况
如果将早期的卫星互联网服务范畴扩大到语音通信服务,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摩托罗拉公司发展的铱星(Iridium)系统。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有别于卫星导航及卫星遥感,近30年来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卫星互联网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海外卫星互联网方面,国内外几大卫星互联网宽带卫星星座发射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海外企业中的SpaceX与OneWeb公司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的规模较大,且进度较快,已经进入到了应用组网阶段,特别是SpaceX的Starlink,已累计发射超过7000颗。
2024年9月26日,SpaceX宣布,星链目前在110个国家拥有约400万客户,高于5月的300万和2023年12月的230万。夏威夷航空的飞机已全部部署星链,美联航的全部航班也将配置星链。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卫星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原则,提交申请后的7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9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10%,12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50%,14年内必须全部发射完成。目前全球主要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射完成率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Starlink与Oneweb的星座发射进展目前在全球主要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提供商业化应用的基础,而其他多国的星座建设计划仍处于建设早期阶段。
应用方面,国外星链完成卫星视频通话实验,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持续扩容。近期,Space X首次通过Starlink网络(星链)完成卫星视频通话的实验,SpaceX计划今年开始提供D2D文本服务,并预计在2025年扩展到语音、数据和物联网服务。据SpaceX官网介绍,直连手机业务可与现有手机配合使用,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便能实现“无缝访问文本、语音和数据”。
②国内发展情况
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后,市场对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具体建设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关注。近年来以中星系列为代表的高轨卫星互联网已基本完成组网,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建设也已拉开序幕。
目前,国内卫星互联网主要通过低轨星座组网以及高轨星座组网两种途径实现。
1)低轨卫星互联网
国内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主要以小卫星或微小卫星为主,除了国家队还有较多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如银河航天、上海垣信等。由于相近频率间的卫星星座会产生信号干扰,按照频谱资源先用先得的国际惯例,当前世界各国抓紧建设低轨卫星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抢占频率。低轨卫星互联网方面,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技术验证阶段,2023年以来,国内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项目正逐步启动。
2024年10月1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3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目前,我国已在2023年4次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2024年以来,我国成功也已发射高轨卫星01星、02星,以及中轨宽带卫星智慧天网一号01星(A/B)。以上均显示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程有望迎来提速,而未来伴随各卫星互联网星座正式建设的开始,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将有望迎来兑现。
我国卫星互联网近期发射情况汇总如下表所示。
其他星座建设方面,2024年10月15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千帆极轨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G60星链”(千帆星座)的第二次发射。此前,2024年8月6日,千帆星座首批18颗商业组网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千帆星座“G60星链”是2023年7月25日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低轨宽频全球多媒体卫星星座。根据规划,千帆星座预计今年将完成108颗卫星发射,一期发射1296颗卫星(第一阶段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648颗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到2027年提供全球网络覆盖),未来将打造超1.4万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的组网。
10月8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发布了《松江区商业航天和空间信息产业卫星互联网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计划提出了到2027年,松江区商业卫星批量化智造能力达到300颗/年,在轨运营卫星数量达到600颗左右,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相关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左右,其中“链主”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目标。
目前,我国已经提出的巨型卫星星座计划主要有GW星网、千帆星座以及鸿鹄星座,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综上可见,伴随着千帆星座首批卫星的发射,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规模迎来进一步扩充,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或将加速提升。而市场化灵活优势将有助于我国低空互联网建设进度提速,将更聚焦于政府、企业以及消费端,其国内外市场拓展及组网进度值得重点关注。
2)高轨卫星互联网
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在GEO发射了中星16号、亚太6D卫星、中星19号、中星26号等高通量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上市公司中国卫通已建成首张完整覆盖我国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沿线重点区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为高轨卫星互联网持续拓展航空、航海卫星互联网应用市场奠定了基础。航空互联网方面,公司已完善了Ka高通量卫星机载网络部署,实现国内绝大部分航线的覆盖,建成航空互联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具备支撑多航司、多机队智能应用的服务能力,机载市场开拓取得突破,开启国内首个Ka卫星互联网机队改装和试运营。海洋互联网方面,中国卫通子公司鑫诺公司的“海星通”高通量卫星海洋服务产品全球网能力不断扩展,实现了大洋洲、南美重点区域覆盖和扩容,新增高价值商船及远洋渔船超百艘,在网船舶数量稳步增长。
由此可见,我国在高轨卫星互联网已进入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且已在部分航空互联网、海洋互联网等领域有所应用,我们认为,短期内,我国高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成熟度要高于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且成本低于低轨卫星互联网,有望在高清(及超高清)卫星电视广播等传统卫星通信应用领域,以及航空互联网、海洋互联网、应急领域等卫星互联网新兴领域的商用市场上实现快速拓展。而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主要由“国家队”统筹规划建立,以抢占轨道资源及频谱资源需求驱动,而部分商业化明显的卫星互联网下游市场拓展或将主要由较为成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技术途径进行拓展。
另一方面,卫星互联网有望成为6G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产业融合可能为行业带来新市场空间。根据IMU《6G网络架构愿景与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在6G时代,天基(高轨/中轨/低轨卫星)、空基(临空/高空/低空飞行器)等网络将与地基(蜂窝/WiFi/有线)网络深度融合,组成一张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不仅能够实现人口常驻区域的常态化覆盖,还能够实现偏远地区、海上、空中和海外的广域立体覆盖,满足地表及立体空间的全域、全天候的泛在覆盖需求,实现用户随时随地按需接入。我们认为,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进程以及6G时代的到来,有望为卫星通信市场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③卫星互联网市场空间测算
从需求端来看,卫星互联网产业细分市场具体可以划分为航空卫星互联网、海洋卫星互联网以及直连移动终端市场。综合我们对我国2024-2030年卫星通信各细分领域市场的测算结果,有如下结论:
卫星通信设备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8亿元,2023年有望达到242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速约15%,其中,传统通信设备依然占比最大,但航空、航洋卫星互联网以及新兴消费级直连卫星通信领域增速更快。
卫星通信服务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达到142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17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速达17.5%。其中,航空、航洋卫星互联网以及新兴消费级直连卫星通信领域增速较快。
(3)发展判断与投资建议
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链主要为地面设备和运营商构成,相关上市公司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卫星通信产业链下游服务端企业中国卫通202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收入增速延续了2023年全年的增速水平,仍在个位数波动,反映出卫星通信产业的应用端市场空间仍尚未迎来明显变化。中国卫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有所增长,主要系2024年上半年确认卫星保险理赔收入,导致归母净利润有所增长;然而,中国卫通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74亿元,-46.80%)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系本期境外业务收入、摊销扩展C频段卫星转发器补偿以及资金收益均出现减少。目前,我们认为,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高轨卫星互联网下游应用以及传统卫星通信下游市场应用市场仍有待开发。
整体来看,卫星互联网板块蕴含着众多价值投资机会,我们的具体观点如下:
①卫星制造方面
1、重点关注与“国网”、“G60”星链等大型星座具有配套合作关系的企业。我国卫星互联网处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阶段,伴随星座步入快速建设组网阶段,与其相关的制造配套单位有望迎来订单的落地与业绩的快速提升。
2、重点关注通信小卫星制造产业链上已经具有一定批生产的配套企业或总装企业收入与利润规模的提升。在通信小卫星中有效载荷、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的配套企业中,关注已经具有低成本及产业化能力的企业,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毛利率较高),正处于产业化过程中的企业。
3、地面设备企业方面,重点关注卫星通信地面终端领域中具有产业化能力和低成本优势的企业、或在部分领域具有高技术壁垒,通过扩产加强产业化能力的企业。卫星通信地面终端领域中具有产业化能力和低成本优势的企业在市场拓展上将具有更多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在部分领域,具有高技术壁垒,通过扩产加强产业化能力的企业在业绩上有望表现出更高的弹性,以及对高估值更强的消化能力。
②卫星应用方面
1、传统应用领域,应急通信与直播电视等应用预计会维持稳定增长。近年来,国家有望加大高通量卫星应急通信应用系统建设投入,相关下游应急通信行业系统集成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同时直播卫星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化发展对直播卫星的带宽使用需求也将持续的快速增长,下游卫星运营企业有望受益。
2、航空及海洋互联网市场是在我国卫星互联网应用市场中有望率先得到拓展应用的领域,有望为相关运营商带来业绩增长提速驱动力。由于我国“十四五”期间,空间基础设施已取得一定进展、且商业模式更为成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领域市场预计会率先得到快速发展。
3、关注手机以及汽车直连卫星对传统卫星通信应用市场渗透率的加速作用。消费级卫星通信终端的推广,有望进一步拓展卫星通信在消费者端的应用。卫星通信服务市场空间的拓展进程卫星通信设备终端企业业绩增长能否持续兑现的核心。可以持续关注各手机制造商对卫星通信功能的集成情况、天通一号网开通客户数量、汽车直连卫星普及进展等。
4、关注6G建设进展对卫星通信产业带来的需求空间影响。卫星通信是6G时代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即实现偏远地区、海上、空中和海外的广域立体覆盖,满足地表及立体空间的全域、全天候的泛在覆盖需求,实现用户随时随地按需接入。伴随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进程以及6G时代的到来,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产业融合可能为行业带来新市场空间。
中航证券研究所由五次获得新财富机械(军工)第一的明星分析师邹润芳领衔,董忠云博士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着力打造总量研究引领,以军工、硬科技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链投研体系,并重点覆盖部分大消费行业。
研究所拥有近二十人的军工行业研究团队,还包含宏观策略、科技电子、 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社服、医药生物共11个研究团队。主要业务方向包含:投研服务(服务于一、二级市场机构客户);指数产品创新研发;企业战略咨询、协助投行项目承揽等。
王宏涛(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0110001),中航证券航空航天首席,毕业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曾从事航天装备总体设计方向研究,熟悉国内外各类航天整机及主要分系统设计原理,对我国航空航天各军用武器设备行业有较深入了解。
方晓明(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2120001),中航证券航空航天首席,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专业学士、经济学专业双学士,航天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具备两年军工行业股权投资经验,关注航空航天领域。
宋浩田(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4100001) ,中航证券研究所军工行业分析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工程专业学士,能源与动力专业硕士,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国际航空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具备三年航天产业总体部门工作经历,对军事智能化领域有较深入研究,熟悉国内外无人系统与军用仿真产业链。
songht@avicsec.com
王绮文(SAC执业证书号:S0640524010001),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分析师,香港城市大学商务资讯系统理学硕士,从事军工测试类公司研究。
wangqw@avicsec.com
王菁菁(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18090001),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分析师,英国萨里大学金融管理理学硕士,具备军工产业从业背景,熟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从事兵器、兵装相关领域研究。
wangjj@avicsec.com
王玉茜(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4050001),美国东北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具有买方经验,熟悉宏观策略及多行业,主要覆盖航空航天等产业。
wangyx@avicsec.com
滕明滔(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123070037),中航证券研究所军工行业研究助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论经济学硕士,主要覆盖卫星产业相关公司。
tengmt@avicsec.com
严慧(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123080006),中航证券研究所军工行业研究助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航天院所总体设计部产业背景,主要覆盖导弹,通信卫星等领域。
闫天路(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123040011),中航证券研究所军工行业研究助理,爱丁堡大学信息学硕士,主要覆盖航空、低空经济产业相关公司
yantl@avicsec.com
宋翰生(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124040001),中航证券研究所军工行业研究助理,墨尔本大学信息系统专业硕士,主要覆盖航空、民机、航发领域及相关上市公司。
songhs@avicsec.com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军工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今朝更好看》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2月9日
(转自:中航军工研究)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