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聪明的人都会用,难怪人家混得好!必读《翻转思维:将问题转变为机会的艺术》

悦读书|聪明的人都会用,难怪人家混得好!必读《翻转思维:将问题转变为机会的艺术》
2024年06月14日 21:10 金融界网站

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金融界

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

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阅读几页,长期下来也会得到不小的收获与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与基金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基于此,金融界基金推出读书类栏目“悦读”,诚邀国内外学界、投资圈有影响力的大咖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悲观者在每个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者在每个困难中发现机遇!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失望、挫折、灾难,让人一言难尽。

如果躲不掉,又必须面对应该怎么做呢?

当然是解决它们!

本期悦读为您带来《翻转思维:将问题转变为机会的艺术》,人民邮电出版社推荐。本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让你掌握“解决问题的艺术”。同样是解决问题,能不能有皆大欢喜的方法呢?本书作者贝特霍尔德·冈斯特(Berthold Gunster),作为戏剧家,他深谙人性,发明了翻转思维的处世哲学,omdenken是荷兰语om(翻转)和denken(思维)的集合词,作为一种心理柔术,当有了出其不意的想法,会让学习者处理问题的弹性大大增加,并且收获多重好处。

读这本书驱动力

第一,荷兰家喻户晓的一本书。这本书是荷兰国民级思维宝典首次引入中国,已在荷兰狂销超过100万册。

第二,这本书被誉为“改变生活的艺术”。如何将固执于问题和消极思维的“是的,但是”心态,转变为富有创造性和好奇心的“是的,并且”心态。15种翻转思维策略,帮助读者将思维从面对困难的局限和威胁的焦虑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机会。

《翻转思维:将问题转变为机会的艺术》精彩章节

四个问题

——如何在正确的时间问正确的问题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会有或者能有翻转思维方式。其中的窍门就在于知道哪些问题能够进行翻转思维以及何时进行。

为了帮助大家进行判断,我开发了翻转思维的四个提问。每当大家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使用这四个问题,注意要按顺序使用,把这四问当成一 个检查清单,来评估一下如何处理眼前的问题。这四个问题如下。

● 目前的问题是什么?

● 它确实是个问题吗?

● 你本人有没有问题?

● 问题是不是被刻意造出来的?

问题1:目前的问题是什么

这第一个问题,表面看上去非常简单。然而,真正认清一个问题,往往比表面上看起来更困难,而且可能困难得多。大家还记得吗?我前面说过问题总是包含现实和期待这两方 面的不一致。要想准确地定义一个问题,其关键就是要能够同时准确地定义实际情形是什么以及你的期待是什么。这一点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假设你的问题是“我的儿子太活跃了,搞得我很头痛”,你可以试着把这个问题拆解开, 分解成你的期待,即“我希望能有一点点安静”,以及一个事 实,即“我的儿子一天到晚在屋子里上蹿下跳”。但是如此拆 分仍然是对局面的一个过于简单的描述,导致各种问题还都 没有得到回答。这个男孩子究竟有多活跃?你具体是怎样定 义“太活跃”的?你又是怎样定义“安静”的?他在学校里也这么活跃吗?他是在饭后才这么活跃吗?他的睡眠好 不好?你的伴侣是不是也认为这个孩子太活跃了?简而言 之,只有当你能够充分详细地描述问题的时候,才能开始尝试解决它。

假设现在你开始更严肃认真地看待你的儿子有多么活跃 这个问题时,你可能发现跟绝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他其 实算不上太活跃。或者也有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形,你之所以总觉着孩子有问题,是因为你只是下意识地想找他的缺点。

这样你就可以向自己证明或者向别人证明你关心他,是一个 充满爱心的父亲或母亲。如果确实是这一种情况,那么你应 该立即尝试回答下一个新的问题——做一个好的父母到底意 味着什么?不论是上述的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最初 的问题都烟消云散了。仔细地回想一下,你会发现那个问题 本来是不存在的。那个问题原本是一个被定义得非常模糊的,而且最终表明是被虚构出来的问题。

注意,当我说描述问题的时候,你需要对它进行“充分 描述”。我精心选择了这个词,因为如果说要求你对这个问题 进行“全面描述”,那么实际上“全面”不仅不可能,而且也 是不必要的。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找到任何特定问题的 成因或原因。当然了,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让我们这样认为 的。上学的时候,老师会问我们一些问题,比如问:“某个集团最终分裂了,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 题真是极大地简化了世界大环境局势;就好像这个世界是个 钟表,能精密地运行着,而我们则能为任何事件都提供一个 机械的解释。但是正如我们此前已经认识到的那样,问题往 往出自复杂的系统,而在复杂系统中有太多的变量相互作用。 一个老板可能羞辱了他的员工,这个员工回家冲配偶大发雷霆,他的配偶冲着孩子大喊大叫,孩子踢了他们家的狗,家 里的狗又咬了家里的猫。在各种系统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涟漪效应”。所以在描述问题的时候,我们只须给予足够的描述

翻转思维:将问题转变为机会的艺术即可,而不需要面面俱到。

在处理令人痛苦的问题时,记住这一点尤其重要。对于 那些最令我们痛苦的问题,我们总是倾向于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寻找相应的解释。这种搜寻不管听起来有多么合理,实 际上这种做法往往是一种下意识的尝试,好让人能够避免针 对实际的问题做出任何反应。毕竟,实际的情形是,你都不 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你怎么还期待自己能解决 它呢? 正因如此,很多人可能花费数年的时间学习如何改變 生活的课程或者是进行相关的治疗,但是总体的结果不乐观,基本上很难取得进展。

所以我们做一下限制,仅仅尝试针对问题给出充分的解 释即可。然后我们就开始考虑下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你 认为自己能够或者应该做什么?实际上,我们只有三个好的 选择:第一,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擱置问题。第三,通过翻 转思维解决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翻转思维来 解决。比方说如果你的车子爆胎了,那么你可以进行翻转思 维,然后告诉自己“好吧,这样我今天就不用去健身房了”; 你同样也可以修好轮胎——直截了当地解决问题,没有什么 错,而且这往往是最佳的策略。但是有的问题很可能过于复 杂,而且这种情形不少见,没有办法通过翻转思维来解决。

此时你就需要启用第三个办法:搁置问题。

比方说你住的地方旁边就是个机场,飞机起降的噪声对你着实是一种干扰,但是你又没有办法搬家。在这种情况下, 你所面对的问题就是那种既无法直接解决,也无法通过翻转思维解决的。噪声影响到你,在这个事实中我们找不到任何的机遇。那么,搁置不管怎么样呢?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把这个问题搁置在一边,它就不再干扰你了——不是这个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你应该停止尝试去寻求任何的解决方案。你只是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你有一个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你无可奈何。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明白这并不等于不对这个问题采取任何措施。很多人会这么认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放手搁置是一种确定性的决策,让自己接受这个问题的存在。 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步,这个问题就会持续不断地给你施加压力。在你的大脑当中会有一个微弱的声音不断地骚扰你,告诉你这个问题不解决你会变得越来越苦恼,越来越懊丧。但是一旦你放手了,把它搁置在一边,时间久了,它作用在你身上的效应就会减弱。时间一长,再有飞机起降,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总结一下, 一旦你充分地描述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自问 自己能否解决它。如果可以,非常好,那就解决它,这个问 题就会消失。如果不能,就问自己能不能通过翻转思维来解 决,还是必须得放手。只有当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翻转思维来解决时,你再继续尝试回答第二个问题。

问题2:它确实是个问题吗

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与面临问题的紧急程度有关。这个问题到底是非常紧迫,还是仅仅是个小问题。人类的大脑特别善于把芝麻大点儿事放大,让它变得像一座山那么大。 我们特别喜欢抱怨,说手头有一大堆的问题,而且不论我们往哪儿看,总是能发现问题。比方说下雨了,这是不是个问 题? 我们真的需要关注这个事情吗? 当然了,这个问题很简单。比如你经常跟家里十来岁的女儿有严重的冲突,这件事能有多糟糕呢? 我们总是希望生活中一切都是完美的,虽然这不可能。比起我们所看到的一连串的问题,这种倾向是不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呢?难道我们不应该把日常的这些很小的、令人烦恼的事情或不方便之处,看作是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吗?心理学家杰弗里·维因伯格写道:“仅仅是感到满意,突然间已经变得不够了。于是很多的夫妻在交流中 刚刚出现一点小问题,就马上想咨询心理专家的意见。”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承认夫妻双方的交流问题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对这种问题,我们最好是一笑置之,而不是把它视作问题。已婚人士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另外一半,愿意跟自己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简直是再幸运不过的一件事了。单单为这件事,他们就应该心存感激。每当你抱怨婚姻出了问题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孤独的灵魂,那些人就连想找个吵架的人都找不到。

诀窍是要学会判断哪些是小的忧虑。对于这些小的忧虑, 只要不过于关注,它们就会自行消失。儿子吸烟了?好吧, 但是只有这一次,下不为例。谁会关心这一点?他要是什么 都不愿意试一试,反而会更让我担忧。你养的猫把家里的沙发侧面的皮子给抓破了,这是一场灾难吗?不是,当然不是。 这些都是日常的一些小烦恼,是平常所发生的一些琐事。生活中自然总会有这样琐事的。俗话说得好:“人生苦短,烂事太多。”

从本质上讲,我们有能力判断哪些是真正的大问题,比 如遇到伴随着挥之不去的疼痛的慢性疾病,或者是某个心爱 的人骤然离世,或是孩子病了,等等。这些跟那些无关紧要 的事有着天壤之别。如此一来,回答好第二个问题就能够帮 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免去很多的烦恼。但是对于提出的第 二个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而且你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回答第三个问题。

问题3:你本人有没有问题

这是四个问题中最难回答的一个。不管什么时候,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认为这个问题是来自我们自身之外的外部世界的,问题是降临到自己头上的,而不是从自己内部产生出来的。但是基于我们对卡壳思维的分析,现在我们知道了内心的一些期待实际上是某个问题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有的时候它们本身就是问题的全部。好消息是我们能够调节自己的预期。比方说对于自己的小儿子,你不要老是希望他能安静地玩耍,而是可以希望他能更“生龙活虎”一些。所以,通过调整我们的期待,很多问题可以烟消云散。

同样的理念也适用于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动常常构成 了我们的问题。大家可能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实际上, 有的时候针对一个想象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停止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这件事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问题4:问题是不是被刻意造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问题已经历经了前三个提问,我们就必须尝试对它进行翻转了。此时这个问题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就有可能提供解决的方案。此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精力从对抗这个问题转移到如何利用它潜在的可能性这方面上来。我认为这是一种反直觉的提问法,这种方法也是翻转思维中的魔法问题,也就是问:“这个问题是不是被刻意造出来的?” 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很荒谬。 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能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问题总归是让人烦恼的,对不对?但是通过自己问自己上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脱离一种思维模 式,即把问题看作我们不想要的东西的这种态度。第四个问题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帮我们找到新的思路。

比方说在很多人的眼中,脱发是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大家都不希望自己脱发。但是借助第四个问题——脱发怎么可能是刻意为之的呢? 此时你就有可能忽然想明白学会接受脱发这一事实,并且觉着这样也蛮不错的。其实这种想法并没有多奇怪。试想一下,如果安德烈·阿加西 (AndreAgas-si)、道恩·强森(DwayneJohnson)和迈克尔·乔丹(MichaelJordan)不是秃顶,他们还会这么有魅力吗?他们的“问题”成了他们要刻意达到的境界。

本书的下一个部分,我会跟大家介绍15种策略,帮助大 家通过翻转思维把问题变为机遇。虽然每一种策略从根本上说,就是针对现实说“是的”,接受问题的存在,然后再继续 向前寻找意想不到的可能性,但是这15种策略起效的方式是 不同的,每一种都有更适用的场合。大家可以逐一评估它们, 思考一下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然后尝试给它们用武之地。希望大家能享受后面的旅程。

总结打包

此时我们的行装已备好,行囊里总共有七样物品。

接受现实

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比如风在吹。不要 在这样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尝试改变它们。有人开玩笑说,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物,有的时候会立即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

仔细观察

我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期望看到东西,而不是看到实际上 有什么。我们的观察其实是不完整的,有偏差的。毕竟事情 的真相是翻转思维中最核心的一点,事实是问题和机遇之间的杠杆。

假设问题不存在

问题是“事实上有什么”以及“我们认为应当有什么”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我们所感受到的这种紧张关系是存在于梦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把窗户打开,睁开眼睛,仔细观 察,把头脑中“应当怎样”这样先入为主的想法清空。现实只包含事实,而问题,大多是我们的头脑自行想象出来的。

学会承受压力和不稳定性

阻止我们实现翻转思维的最大障碍是我们心里是否感到 满意。止步于差不多,往往阻碍我们达到极致。如果我们抱着一种不断革新的态度前进,将会更善于运用翻转思维。

利用好反脆弱性

人类生命体以及其他系统都具有反脆弱性。当面对逆境 的时候,它们能够继续成长。它们能够接纳问题,甚至正是 由于存在问题才实现了进步。在遭遇逆境的时候进行调整, 是自然界中的物种代代相传的一种特性。利用反脆弱性的一 个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干涉政策或称“无为”策略:让自我修复的能力自行产生奇迹。

停止卡壳思维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复杂的系统。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尝试改变或调整时,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其中的补偿 性反馈会抵消我们做出的努力。反击有可能有延迟,有的时 候甚至延迟好几年。另外反击也可能在系统中我们未曾预料 的地方发生。我们在强行解决一个问题时,将陷入卡壳思维 的模式,最终迎接我们的可能是一种相反的效应,比方说为 了完成超额的工作而熬夜,其结果就是鼓励你的老板进一步 增加你的工作量。翻转思维要求我们有识别卡壳思维模式的能力,并且能够阻止它。

四问法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或者都需要通过翻转思维来解 决。有些问题可以被径直解决,还有一些问题过于复杂,或者是说你对它施加的影响极其有限,最终结果就是你毫无选 择,只能任凭它们存在。首先,针对我们的问题,我们得先 回答三个提问:目前的问题是什么?它确实是个问题吗?我 本人有没有问题? 只有当我们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之后,你才知道是否可以面对第四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被刻意造出来的?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准备好了,可以进行翻转思维了。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