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你到底有没有把员工当兄弟?

刘强东,你到底有没有把员工当兄弟?
2024年05月27日 07:15 市场资讯

  来源:湾区007

  近日,京东考勤和裁员话题犹如一股狂风,席卷了全网热搜榜单。随着一年一度的618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京东管理层敏锐地察觉到了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似乎有些欠缺,拼搏精神略显不足。

  于是,在5月20日的午后,一张关于京东零售考勤制度的截图瞬间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热议,透露出公司即将对考勤管理进行更为严格的把控。这张截图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舆论场。

  人们纷纷猜测,京东此举是否意味着即将到来的618大战将更为激烈?又或者是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压力,开始从内部管理层面寻求突破?无论如何,这一事件都无疑给即将到来的618购物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就近期考勤问题,京东管理层反思了过去数年间公司在管理上出现的失误,承认京东集团体系存在“大企业病”,管理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尤其在拼搏上有很大的懈怠。

  5月24日,刘强东在高管会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许多网友不由地再次回忆起了刘强东关于兄弟的言论。

  2018年,京东需要稳定员工队伍,尤其是京东物流的员工。刘强东在一次讲话中说道,京东的所有员工都是自己的兄弟,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位兄弟。而且,京东还为每一位快递员购买五险一金,多地还建设了员工宿舍。

  2022年,刘强东在回顾京东的发展历程时,非常感动地说道,京东能够走到今天,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每一位兄弟的努力和坚持。而且,刘强东还动情地说道,我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点什么。这时候,京东开始计划为员工建房子回或者为员工买房提供帮助。

  2023年,京东面临业绩压力,刘强东说道,我没有躺平,希望兄弟们也不要躺平。

  2024年,刘强东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道,凡是业绩长期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然后,不是兄弟的人肯定不能在呆在公司了。

  从2018年刘强东开始把公司所有员工称作兄弟,一直到现在,刘强东对兄弟这个概念都非常执着。

  如果说,2018年的京东还处于奋斗期的话,其实刘强东当时提出兄弟概念就是希望大家一起奋斗。而且,当时,刘强东到了外地和当地的京东小哥一起大碗喝酒。当时,刘强东真的把这些京东小哥当成了兄弟。

  于是有人总结了一下刘强东历年对兄弟的定义:

  2018年:“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2022年:“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我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点什么。”

  2023年:“我不会躺平,也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

  2024年:“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有网友对此评论:

  这种观点认为:

  只是雇佣合同关系,什么兄弟,只是用来画饼的,需要你的时候是兄弟,不帮我拼命赚钱就不是我兄弟。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观察点,京东如此大规模的代打卡现象,难道各级管理层之前真的毫无察觉么?为什么现在开始狠抓?

  当初,包括京东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往往以开放的文化、灵活的工作制度、弹性上下班制度作为招揽人才的橄榄枝,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鼓励创新,尊重个性。

  可惜,时代变了,当下的电商江湖,从当初阿里、京东“两极”变成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众多玩家并立,拼多多更是赶超京东和阿里,竞争已非昔日可比,效率与精细化管理成为新的生存法则。在此背景下,考勤纪律,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成了衡量企业执行力与员工责任感的标尺。

  所以,以前对员工考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京东管理层,现在是睁大了眼睛。刘强东明白,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每一分资源的浪费,都是对未来的透支。严抓考勤,就是从之前的人性化优先,转向效率优先。

  对于刘强东到底有没有把员工当兄弟,还有两位投资大佬有话说。

  百亿私募进化论创始人王一平表示,其实做了企业就别谈兄弟。工作是一种组织形式的任务,兄弟是不计较得失的,他更多应用在生活里。总之,企业高效运营就是对所有付出的人最大的尊重和回报。兄弟这种人际关系模式更适合放在工作之外,闲暇之余。

  电商策略师、财经大v李成东表示,京东这个六十多万里面四十多万是物流和客服,问问他们的薪酬福利待遇,则要比三通一达和顺丰好太多了。因为给物流员工发五险一金,人员成本就要高出20-30%,这就是80-100亿。所以京东物流很难赚钱,没有京东主业赚钱,京东物流也早就垮掉了!

  市值只有腾讯、阿里、拼多多三巨头总值的5%,员工却比三家公司的总人数还多17万人,不得不说刘强东的兄弟确实是多。

  为什么京东会有如此多的正式员工呢?我们继续看京东的财报。京东集团51.7万名正式员工中有35.5万是快递小哥、7万人负责仓储服务,承担这两种职能的员工人数加一起为42.5万人,占京东员工总数的82%,剩下的是负责管理、研发、销售、行政和客服职能的员工。

  快递和仓储虽然重要但绝不是京东的核心业务部门,在其它公司往往以劳务派遣的形式交给第三方人才公司负责。所以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实际用工人数远超财报中披露的数据,只不过外包人员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是正式工,人事关系在第三方人才公司那里。

  还有人说京东商品贵啊,凭什么去?那么为什么贵?除了物流成本高之外,问问商家就知道,京东默认开发票,比某些平台多13个点成本。合规是有成本的,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

  其实,企业里面是不存在“兄弟”的。因为大企业的特点在于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业务多元,员工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

  面对这样的管理挑战,仅靠兄弟之间的“弹性”维系,难以实现高效协同与统一行动。刚性的制度如同一套精密的齿轮系统,确保每个部分都能按照既定轨道运转,避免因个人情感或主观判断导致的决策偏差和效率流失。制度的刚性为大规模协作提供了稳定的框架,确保决策的一致性和执行力。

  尤其是一家拥有数十万人的企业,每一位“兄弟”都是京东这部庞大机器上不可或缺的齿轮,或者说是螺丝钉,螺丝钉一旦老化、松动,是可以随时替换的。

  不要说普通员工,有多少企业,其创始人团队历经企业变化,发生了重大人员变动?比如,,小米成立之初有七位联合创始人,江湖人称“小米七剑客”,分别为雷军、林斌、黎万强、黄江吉、周光平、洪锋、刘德。后来加入的王川,使得小米的联合创始人被称作“八大金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创始人选择离开。黄江吉和周光平在小米上市前夕就已离开。黎万强后来也选择离开,相关业务交给了洪锋。到了2022年底,洪锋和王川也淡出了。

  所以,无论是京东,还是别的企业,其本质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兄弟”。除了创始人能和企业共存亡,任何人,无论员工、高管还是联合创始人,或许都只是过客而已。

  因此,阿里的“同学”、京东的“兄弟”,最终都抵不过企业自身管理规律以及市场的变化,严抓考勤、裁员、加大每个人的工作量,不过是两家电商巨头“过冬”系列动作的开始。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郝欣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