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医药】行业双周报 | 第十批药品集采推动创新转型,高值耗材集采加速国产替代

【中航证券医药】行业双周报 | 第十批药品集采推动创新转型,高值耗材集采加速国产替代
2024年12月27日 10:48 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中航证券研究)

投资要点

本期(12.08-12.22)上证指数收于3368.07,下跌1.06%;沪深300指数收于3927.74,下跌1.14%;中小100指数收于6502.26,下跌0.99%;本期申万医药行业指数收于7535.20,下跌3.0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2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的周涨跌幅分别为0.06%、0.31%、-4.02%、-3.83%、-3.57%、-4.63%、-3.71%。

核心观点

2024年12月12日,第十轮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本次集采有62种药品采购成功,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价格上,此次集采总体价格降幅达到74.5%,其中抗感染药物平均价格降幅最大,达到84.27%,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平均价格降幅最小,为59.73%。对比历年集采降价情况,第十批集采降幅更大,体现出当前仿制药市场已呈现出完全竞争状态。

从竞争情况来看,此次集采由于与第九批集采间隔时间较长,仿制品种竞争更为激烈,满足7家及以上的品种较多。从给药途径看,本次国采中注射剂参与较多。第十批国采纳入的注射剂有37个,占比为60%,创历史新高。另外,降价超过90%的12个品规均为注射剂。注射剂高度依赖院内市场,成为企业必争之地,因此竞争也更加激烈。第十轮集采涉及到市场规模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有15个,集采采购周期为3年。

此外,本次集采呈现出稳预期、稳供应、促改革的特点。1)稳预期,全国医疗机构每年采购需求量达90亿片(支),以“带量”方式稳定了未来三年企业的产能和供应链预期。2)稳供应,平均每个药品有6家以上企业中标,促进供应更加稳定多元。积极推动急抢救药、短缺药的保供稳价,在通过“带量”明确企业供应预期的同时,实行每个省份“一家企业主供、两家企业备供”的供应方式,提升临床供应韧性。3)促改革,中标企业无需过度投入营销费用,即可将药品直接售达全国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流通环节、净化行业生态,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医保资金腾笼换鸟的趋势不变。这一趋势进一步验证了“转型创新”为企业未来的必经之路。我们认为,随着随着化药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阶段,仿制药的完全竞争局面有助于推动企业进一步创新转型,创新转型升级是企业必然选择,未来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等。

2024年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高值耗材集采在天津开标产生中选结果,纳入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本次集采共有24家企业参与,其中23家企业的产品拟中选,企业中选率达到了96%,产品中选率超过90%。此次集采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在所有4个组别(人工耳蜗及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中,头部外资企业均以第一名中选。

人工耳蜗类耗材方面,本次集采需求量共1.1万套,5家企业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等内资企业。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方面,本次集采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包括美国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顿科学,德国百多力等全球知名外资企业,以及上海美创医疗、归创通桥等内资企业,产品供应丰富多元。

本次集采聚焦“稳预期、稳临床、优供给、促增长”多重目标。1)稳预期,本次采购周期为3年,通过3年稳定的采购量帮助中选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2)稳临床,临床常用内外资主流品牌基本中选,稳定临床使用;3)优供给,对功能较强、使用更方便的新一代产品按一定比例适当加价,支持创新产品进入临床,助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4)促增长,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将提升临床可及性,有效推动听障人群等患者需求释放,促进行业发展增长。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2022年,澳大利亚的科利耳、美国的Advanced Bionics和奥地利的MED-EL三大品牌占据我国人工耳蜗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国产人工耳蜗取得长足进步。在外周血管介入医疗领域,国内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雅培等,目前仍以外资品牌为主。我们认为,通过此次集中带量采购,国产厂家有望实现产品的快速入院,以价换量,加速推进国产替代的进程,建议关注心脉医疗等。

短期来看,医药行业在当下宽货币力度大幅加码、市场经济有望持续向好的经济预期下,建议关注:

1. 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随着我国集采、医保谈判常态化的持续推进,仿制药已经难以为企业提供额外的业绩增长支撑,药械的创新和出海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重点关注恒瑞医药、迪哲医药-U、迈瑞医疗等;

2.线下药房和连锁药店,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零售药店向连锁方向发展。随着政策的引导,公立医院、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规模将逐步向零售药店转化。在此背景下,具备品牌优势、连锁经营的成熟管理模式和产业链上下游更强议价能力的连锁药店企业相较于个体药店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重点关注益丰药房一心堂等;

3.兼具消费和院内需求的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消费需求有望得到改善,院内门诊人次有望加速恢复,前期受到压制的常规医疗需求、门诊消费或将进一步释放,如爱尔眼科等;

4.医疗信息化方面,随着未来更多医院向电子病历高等级评级发起“冲刺”,医疗信息化相关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重点关注嘉和美康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 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

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市场行情回顾

2024.12.08-2024.12.22

(一)医药行业本期表现排名居中后

本期(12.08-12.22)上证指数收于3368.07,下跌1.06%;沪深300指数收于3927.74,下跌1.14%;中小100指数收于6502.26,下跌0.99%;本期申万医药行业指数收于7535.20,下跌3.0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2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的周涨跌幅分别为0.06%、0.31%、-4.02%、-3.83%、-3.57%、-4.63%、-3.71%。

(二)本期个股表现

本期行业内市场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开开实业(53.48%)、复旦复华(42.10%)、爱朋医疗(32.70%)、翰宇药业(21.96%)、创新医疗(19.26%)。

    市场跌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普利制药(-26.67%)、新赣江(-25.85%)、灵康药业(-20.57%)、锦好医疗(-19.95%)、无锡晶海(-19.29%)。

(三)本期科创板个股表现

截至12月22日,科创板共有医药行业上市公司110家,本期行业内市场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科兴制药(18.13%)、康为世纪(15.65%)、睿昂基因(8.24%)、毕得医药(7.27%)、翔宇医疗(7.01%)。

市场跌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卓越新能(-17.84%)、迈威生物-U(-15.87%)、盟科药业-U(-15.50%)、微电生理-U(-14.46%)、荣昌生物(-13.68%)。

品与高值耗材集采稳步推进

(一)第十批药品集采竞争激烈,进一步推动创新转型

2024年12月12日,第十轮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本次集采有62种药品采购成功,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价格上,此次集采总体价格降幅达到74.5%,其中抗感染药物平均价格降幅最大,达到84.27%,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平均价格降幅最小,为59.73%。对比历年集采降价情况,第十批集采降幅更大,体现出当前仿制药市场已呈现出完全竞争状态。

从竞争情况来看,此次集采由于与第九批集采间隔时间较长,仿制品种竞争更为激烈,满足7家及以上的品种较多。从给药途径看,本次国采中注射剂参与较多。第十批国采纳入的注射剂有37个,占比为60%,创历史新高。另外,降价超过90%的12个品规均为注射剂。注射剂高度依赖院内市场,成为企业必争之地,因此竞争也更加激烈。第十轮集采涉及到市场规模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有15个,集采采购周期为3年。

此外,本次集采呈现出稳预期、稳供应、促改革的特点。1)稳预期,全国医疗机构每年采购需求量达90亿片(支),以“带量”方式稳定了未来三年企业的产能和供应链预期。2)稳供应,平均每个药品有6家以上企业中标,促进供应更加稳定多元。积极推动急抢救药、短缺药的保供稳价,在通过“带量”明确企业供应预期的同时,实行每个省份“一家企业主供、两家企业备供”的供应方式,提升临床供应韧性。3)促改革,中标企业无需过度投入营销费用,即可将药品直接售达全国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流通环节、净化行业生态,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医保资金腾笼换鸟的趋势不变。这一趋势进一步验证了“转型创新”为企业未来的必经之路。我们认为,随着随着化药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阶段,仿制药的完全竞争局面有助于推动企业进一步创新转型,创新转型升级是企业必然选择,未来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等。

(二)第五批国家高值耗材集采开标,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2024年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高值耗材集采在天津开标产生中选结果,纳入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本次集采共有24家企业参与,其中23家企业的产品拟中选,企业中选率达到了96%,产品中选率超过90%。此次集采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在所有4个组别(人工耳蜗及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中,头部外资企业均以第一名中选。

人工耳蜗类耗材方面,本次集采需求量共1.1万套,5家企业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等内资企业。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方面,本次集采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包括美国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顿科学,德国百多力等全球知名外资企业,以及上海美创医疗、归创通桥等内资企业,产品供应丰富多元。

本次集采聚焦“稳预期、稳临床、优供给、促增长”多重目标。1)稳预期,本次采购周期为3年,通过3年稳定的采购量帮助中选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2)稳临床,临床常用内外资主流品牌基本中选,稳定临床使用;3)优供给,对功能较强、使用更方便的新一代产品按一定比例适当加价,支持创新产品进入临床,助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4)促增长,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将提升临床可及性,有效推动听障人群等患者需求释放,促进行业发展增长。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2022年,澳大利亚的科利耳、美国的Advanced Bionics和奥地利的MED-EL三大品牌占据我国人工耳蜗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国产人工耳蜗取得长足进步。在外周血管介入医疗领域,国内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雅培等,目前仍以外资品牌为主。我们认为,通过此次集中带量采购,国产厂家有望实现产品的快速入院,以价换量,加速推进国产替代的进程,建议关注心脉医疗等。

行业重要新闻

(一)国家医保局明确明年工作重点

12月14日,全国医保工作会议提出,在坚持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前提下,将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目录,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探索创新药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引导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及时将创新药品纳入报销范围,研究探索形成丙类药品目录,并逐步扩大至其他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丙类药品目录的设立,旨在填补现有医保药品目录中甲类和乙类药品之外的空白,探索商保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打破 DRG 限制,让中高端参保人群享受更好医疗服务。

我国医保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部分纳入报销范围。

而丙类是医保目录外药品一般包括:保健品类、高档药、新研制的药、抗癌进口药等,需全额自费,是医保“甲类”和“乙类”目录之外,一个适合于商业保险使用的药品目录。近年来,商业保险行业也曾经尝试制定商保药品目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QyOTQ4MA==&mid=2652554654&idx=2&sn=15372ba8dc5ac9085a8ec37567f4b83f&chksm=bccb6abef954f314fc6b8292e40839329b99a3d73b703321d77d652890075596525ddee9f9d5&scene=0&xtrack=1#rd

(二)国家药监局:全面深化监管改革,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创新生态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12月20日,第十四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在武汉开幕。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指出,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全面推进医疗器械监管法治建设和监管科学研究应用,全面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全面强化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下一步,国家药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监管改革,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创新生态,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全球公众健康。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462152.html 

(三)GSK重磅免疫联合疗法达3期试验主要终点

12月21日,GSK宣布FIRST-ENGOT-OV44X临床3期试验的主要结果,该试验评估PARP抑制剂Zejula(niraparib)和其PD-1抑制剂Jemperli(dostarlimab)用于一线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显示,试验达成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显示在标准护理方案卡铂-紫杉醇化疗和niraparib维持治疗基础上添加dostarlimab,无论是否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都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

FIRST-ENGOT-OV44是一项国际性、双盲、随机的3期试验。该试验旨在评估在标准护理(SOC)铂类化疗和niraparib维持治疗基础上,无论是否联合贝伐珠单抗,添加dostarlimab作为III期或IV期非黏液性上皮性卵巢癌一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分析显示,试验达成主要终点PFS但关键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进一步的分析正在进行中,相关数据将提交给卫生监管机构并在即将召开的科学会议上公布。试验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总体上与各单一药物已知的安全性特征一致。

重要公司公告

本文数据来源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iFinD资讯

中航证券研究所以“立足军工、做深高科技”为核心,秉承深度产业链研究方法,内外兼修打造精品特色研究业务。研究所由五次获得新财富机械(军工)第一的明星分析师邹润芳领衔,董忠云博士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着力打造总量,军工相关的硬科技产业链,同时兼顾“十四五”国家战略方向,重点布局新兴产业和大消费等领域。

研究所拥有目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军工研究团队,依托航空工业集团强大的央企股东优势,深度覆盖军工行业各领域,全面服务一二级市场。并已经覆盖宏观、策略、先进制造、科技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农林牧渔、医药生物、非银、社会服务等多个研究方向,致力于探索战略产业的发展方向,拓展产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为客户和集团创造价值。

中航证券医药团队:全面覆盖整个医药板块,经过多年的沉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研究分析体系,形成了覆盖范围广、见解独到不跟风等特点,同时与多家医药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产业资源丰富。团队获得多项市场化奖项评选, 2015年,被《华尔街见闻》评为医药行业最准分析师。2018年,获评东方财富中国最佳分析师。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第十批药品集采推动创新转型,高值耗材集采加速国产替代》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