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炜 南京报道
药明康德(603259.SH)出售美、英细胞治疗业务给一家美国股权基金的公告中,有一个从信披的角度来说非常罕见的地方——公司既未提及这笔交易会给公司带来什么利益,更没有提及这笔交易的成交价格,而这是一笔年营收额超过十亿元的业务。
“小股东应当有知情权,既然披露了这笔交易,那么交易价格应当披露。至少出售价格是否公允,肯定需要让小股东知道。”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对于这笔交易,舆论普遍解读为这是公司应对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拆弹式做法。但《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国内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时发现,绝大多数企业不会因为这一事件就放慢他们创新药出海的步伐。
交易未透露成交价格
12月24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WuXi ATU(Ireland)Holding Limited、WuXi ATU(Hong Kong)Limited与Altaris LLC(包括其所控制的主体,下称“Altaris”)于美国时间12月24日签署《股权购买协议》,分别将其持有的WuXi Advanced Therapies Inc.(WuXi ATU业务的美国运营主体)全部股权及Oxford Genetics Limited(WuXi ATU 业务的英国运营主体)全部股权以现金对价方式转让给Altaris 。
WuXi ATU是药明康德旗下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CGT)的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Altaris则是一家设立于美国的专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当晚,Altaris官网发布消息,交易完成后,Advanced Therapies将更名并设在美国总部,作为Altaris的全资投资组合公司运营。
在这份公告中,公司并未提及这笔交易会给公司带来什么利益。公司方面的说辞是,公司管理层认为本次交易可确保所有迫切需要WuXi ATU细胞治疗服务的客户和患者得到不受中断的服务和及时救治,同时WuXi ATU美国和英国业务的相关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其他员工可继续为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使命持续工作。
一个极为罕见的现象是,公司在公告中只字未提这笔交易的成交价格。但按照公告,2024年 1至 11月内,上述业务合计营业收入约折合为人民币9.8亿元,这是一笔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业务。
“即便相关业务的占比和交易金额没有达到强制性信披的标准,但作为一个自愿性的信披,信息完整是最基本的要求。连交易金额都没有,难称完整。”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对本报记者说。
对于交易金额等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向药明康德提出了采访要求,但截至发稿,公司未予以回应。
未影响国内药企出海计划
对于这笔交易,尽管公司从未公开提及其交易背景,但从今年10月出现公司要卖出相关业务的传言开始,舆论就普遍解读为这是公司应对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拆弹式做法。里昂证券曾发布报告称,本次卖出的业务对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高度敏感。
《生物安全法案》包括众议院法案H.R.8333和参议院法案S.3558。在最开始被提出的时候,《生物安全法案》即以“保护基因数据和国家安全”为由,拟限制美国企业与中国特定的生物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在各个版本的《生物安全法案》和相关议员的指控中,药明系被点名,认为“相关实体收集基因数据,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但药明系多次对外反驳这一言论,“坚信其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并强烈反对未经正当程序的任何未经证实的预设性指定。”截至目前,《生物安全法案》尚未完成立法程序,但对于60%业务都在美国的药明康德来说,该法案一直是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在药明康德卖出相关业务之后,舆论普遍认为会减轻公司其他在美业务受到的压力。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药明康德通过剥离美国和英国的WuXi ATU业务,公司其他在美业务可能会免受相关拟决议案的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在美业务将完全不受影响。”他说。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多家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时发现,大多数企业不会因为这一事件就放慢他们创新药出海的步伐。
“药明康德是CDMO企业,和大多数药物研发企业还是有挺大不同的。CDMO是以合同定制形式为制药企业提供制药工艺的开发、设计及优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定制生产服务,这类服务不是唯一性的。但是药物的可替代性则取决于临床需求,如果某种药物没有可替代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那就只能用别的国家的。”一位不具姓名的上海创新药企业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们依然会继续推动创新药物的海外拓展。
“对于国内药企来说,国内市场的药物价格水平已经决定了创新药企业的利润天花板。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药企业不谋求出海,是没办法获得利润空间的。而且我们和药明的路子也不一样,是按照人家的规则去做临床获得FDA认证的,被打压的风险相对较小。”江苏某创新药企业一位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