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辛旭 孙桐桐 李星 每经编辑 董天意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难言平凡。
这一年,汽车行业在激烈的“内卷”中砥砺前行,不仅顶住了市场的重重压力,更即将创下近年来的市场销量新高,展现了坚韧不拔的行业内驱力。电动化趋势日益深入,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汽车出口在全球范围内稳步推进,这一切变革的根源,在于无数行业参与者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这一年,自主品牌汽车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成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同时,新汽车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市场主流,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融入了电视、冰箱、沙发等多元化功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第三空间。场景化造车、人性化配置、个性化应用等新理念席卷整个汽车行业,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便捷、舒适。
这一年,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密度电池、轻量化材料、一体化底盘、智能座舱、高阶智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汽车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同时,AI、先进芯片和算力、超充换电等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崛起,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可能。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20.950, -0.25, -1.18%)等新经济形态与汽车的碰撞融合,更是激发了行业的创新热潮。
这一年,新汽车的赛道也变得越来越拥挤,竞争的烈度不断升级。面对“内卷”,行业共识是稳经营、提效率、增利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年,中国新能源(2.480, 0.02, 0.81%)汽车凭借独树一帜的创新实力,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它们不仅走向海外,更以科技创新的优势赢得了市场,为中国汽车人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星辰大海。
值此新旧交替之时,《每日经济新闻》梳理了2024年以来中国车市发生的重大事件,遴选出2024汽车行业十大新闻,力图回顾不平凡的征途,探寻新的趋势与变化。
汽车行业十大新闻
1.多部门联合推出以旧换新政策,助推汽车消费热潮
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码,进一步促进了汽车消费热潮。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8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提高补贴标准:对报废更新的个人消费者,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
此外,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山东等20余省市均发布了相关的汽车置换补贴政策,且形式不一。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11月18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均突破200万份,合计超过400万份,补贴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超50%
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是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达1000万辆的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正式跨入年度“千万辆级”时代。业内专家预计,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有望超过1200万辆。
不仅如此,2024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87.8万辆,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51.1%,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这一历史性节点的达成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11年。
3.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首次突破70%,国产车崛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93.1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0.1%,较上年同期提升10.4个百分点的同时,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也首度突破70%大关。
从历史数据来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近三年来持续攀升,从2021年的41.2%增至2024年的65.8%,这一增长趋势在全年的多个季度中均有体现。相较之下,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所波动。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德系、美系、日系、韩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9%、6.5%、11.2%和1.6%。
4. 高合、极越汽车相继爆雷,新势力车企进入淘汰赛
2024年年初,高合汽车传出停产停工的消息,陷入停摆状态。随后,关于高合汽车重整的消息不断,时至今日,高合汽车仍未等来“白衣骑士”。临近2024年尾声,另一家造车新势力极越汽车突然“爆雷”,资金链断裂,员工被告知“原地解散”。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车企在智电领域研发投入巨大,终端又面临“价格战”的考验,多种压力作用下,不少新能源车企相继陷入困境。多家新势力品牌已陷入困境或“爆雷”,行业“淘汰赛”正在加剧。
5. 比亚迪(376.280, -6.72, -1.75%)喊出“电比油低”,单月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
2024年春节刚过,比亚迪率先打响了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推出荣耀版,起售价为7.98万元。在官方宣传海报上,比亚迪打出了“电比油低”的标语,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正式迈入比同级别油车价格更低的阶段。随后,长安、吉利、五菱等车企也纷纷参与这场“价格战”。经过近一年的比拼,2024年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达到约50.27万辆,刷新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月销量纪录。
6、欧盟决定对华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
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具体为比亚迪17.0%,吉利18.8%,上汽集团(17.380, 0.08, 0.46%)35.3%。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而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等。
但上述决定或许将有所改变。2024年11月,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台的采访时透露:“我们正在继续与中方就电动汽车进行谈判,接近与中国达成取消关税的决定。我们即将达成协议:中国可以承诺在欧盟至少以最低价格提供电动汽车。”中欧双方在传达一个积极信号——欧盟似乎会对中国电动车松口。
7、车企大佬“卷”入直播间
2024年,车市“内卷”已从“卷价格”发展到“卷老板”,车企“一把手”纷纷走入直播间,欲承接“泼天的流量”。
“越来越多的车圈企业家开始做直播、短视频,大家发现原来这种新的营销方式,是几十亿广告费买不来的。”360董事长、创始人周鸿祎对当前车企大佬纷纷下场做直播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长城汽车(25.180, -0.01, -0.04%)董事长魏建军,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等均开启了个人直播。车企大佬“卷”向直播间,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家车企的“卖车焦虑”,业内认为车圈老板开始玩个人IP,说到底还是为了冲销量。
8、智驾企业集体冲刺IPO,车企角逐端到端智驾
2024年,国内智驾领域企业迎来一轮上市热潮。临近年末,希迪智驾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冲刺“自动驾驶矿卡第一股”;“吉利系”智驾公司福瑞泰克也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而黑芝麻(7.320, 0.15, 2.09%)智能、速腾聚创、小马智行、地平线、文远知行等企业均在今年成功上市。
自动驾驶公司上市潮的背后,是智驾技术的快速迭代。2024年,有两个趋势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大模型成为智能车越来越重要的开发方式;端到端智驾提升速度飞快。目前,理想汽车、智己汽车、鸿蒙智行、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皆在加速推进端到端智驾。
9、全球制造商提速试制固态电池
2024年,固态电池凭借着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成为汽车行业最受追捧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之一,但是固态电池目前仍面临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和供应链不完整的挑战。
跨国企业如三星SDI等电池制造商,目前已进入全固态电池的试制阶段。奔驰、大众、丰田、日产和通用等跨国车企巨头也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其中,本田宣布将从2025年1月开始试生产纯电动汽车所用的全固态电池。目前国内主流电池企业也纷纷公布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大多数集中在2025年至2030年这一时间段内。
10、车市“价格战”白热化,经销商、二手车商受伤
2024年,“价格战”的持续让部分汽车经销商难以为继。1月,广东永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曝旗下多家4S店倒闭;7月,森风集团被曝出现资金问题……此外,部分经销商也时而传出主动或被动地退网、关停或更换汽车品牌经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比例达到50.8%,亏损面较上年明显扩大。
这场车市“价格战”不仅打乱了新车价格体系,同样对二手车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优惠的新车。2024年,二手车库存周期一度接近60天,而2022年国内二手车平均库存周期在47天。但好消息是,随着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的刺激,汽车市场开始回暖,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二手车平均库存周期已缩短至48天。
每日经济新闻2024年度汽车行业十大新闻点评
嘉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 崔东树

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突破50%具有深远意义
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的关键之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年度产量也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大关。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1%,且连续5个月新车市场渗透率维持在50%以上,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迈上了一个重要台阶。
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而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突破50%具有深远意义。这不仅预示着我国乘用车市场格局的重塑,还推动了产业链的自主升级,并显著提升了自主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认为,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之所以能持续突破50%,首要原因是国家促销费(应为“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补贴政策、以旧换新政策等。这些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提高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降低了购车成本,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其次,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驱动系统、智能驾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车辆性能更加优越,设计优化使得用车成本更加亲民;第三,各大车企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性能优异、价格亲民的插混车型,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不仅如此,今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让中国汽车企业跻身世界前列,还实现了对合资企业的技术反向输出,彰显了强大的创新实力。
嘉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 师建华

动力电池技术仍处在创新的活跃期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汽车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今年1至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40.3%,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末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0%的目标。
我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电驱等各方面技术的显著进步和产品水平的持续提升。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得到稳步发展,但动力电池技术仍处在创新的活跃期,不断进步中。目前,各新能源汽车主力国家已开始加速布局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
我认为,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一是现有电池体系在基础材料和系统集成等方面还有较大的迭代空间,具有继续提升的潜力;二是新体系的电池技术展现出了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比如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固态电池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起到跨越式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全球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抢占的新一轮技术制高点。
此前,我国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和成本下降,支撑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突破。如果未来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后应用到车上,那么它将为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
全球制造商提速试制固态电池一事备受行业关注,也值得我们的企业在这一方向进一步探索。
嘉宾: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纪雪洪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今年高合、极越汽车的爆雷事件,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日趋激烈的淘汰赛阶段。这一淘汰赛非常残酷,给广大购车人、企业员工和供应商等带来了难以接受的伤害和经济损失。然而,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变革、新旧产能转换的双重竞争之中,产能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失衡。同时,汽车竞争已进入智能化阶段,软件驱动让汽车行业部分呈现出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的特征。
相信,未来几年,行业淘汰赛将会以更激烈、更为深层的方式进行,不仅造车新势力,包括一部分合资企业的传统汽车企业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个人认为,车企想要保留在牌桌上,顺利渡过“淘汰赛”阶段,需要着重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进行深刻的数智化转型。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企业渠道、供应链管理和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转变,只有适应时代竞争的企业才有机会存活下来;二是要做好规划定位。未来的竞争是巨头间的竞争,为了降低竞争的冲击,企业需要关注差异化、细分化和品牌化,尽量避开与行业巨头的正面较量;三是做好风险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让价格战此起彼伏,企业利润率不断下滑,企业需要做好资金链管理,做好产品风险控制,并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陈松蹊:建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 提高生育人口基数 在全国推行更大力度的生育激励政策 收起全国政协委员陈松蹊:建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 提高生育人口基数 在全国推行更大力度的生育激励政策
- 2025年02月24日
- 06:16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09,574
“女生遭侵犯落水被阻挡上岸至溺亡”案续:检方提起抗诉,建议死刑
- 2025年02月24日
- 05:06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24,746
“拟录用3名本科生惹争议,删除公示名单”?国企刚刚回应了
- 2025年02月23日
- 08:58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7,284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趋势领涨今天 12:10:55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12:10:39
三星电机2月24日发布的2024年审计报告显示,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清算工作已于去年底完成,正式退出高密度互连(HDI)智能手机主板业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也显示,去年10月24日,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企业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2010年6月开始正式进行HDI量产,成为三星电机HDI主力生产基地。由于盈利能力低下,三星电机2019年宣布将退出HDI业务。三星电机后续将专注于先进半导体基板、贴片电容(MLCC)等高附加值业务。 -
趋势领涨今天 09:29:16
【大资金还在加速买入】最新两融数据显示,2月21日,融资买入额为2366.81亿元,创春节以来新高,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627.09亿元,环比增幅达36.05%;融券卖出经历“过山车”,该数值为6.5亿元,下降24.39%,2月20日、19日该值为8.61亿元、6.23亿元。最新融资融券余额为1.89万亿,该数值同样创春节以来新高,其中融资余额为1.87万亿,日环比增61.58亿元;融券余额为113.27亿元,日环比增1.52亿元。此外,转融资交易金额为1.5亿元,日环比减少2.4亿元,降幅为61.54%;转融资余额为1449.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无变化。 -
数字江恩今天 09:24:50
如图,3314后,5分钟图上运行了4轮结构,短线变盘在即了。明天如果快速放量拉升突破3400并站稳3386,可以确立新的主升浪并打开新的上涨空间。否则,明日若没有放量+力度,则要么直接跌破图上轮谷线,要么顶背离,都会引发宽幅震荡中的回踩。 -
数字江恩今天 09:24:41
直接看5分钟图近期3314之后的运行。目前大盘的核心是区分到底还属于宽幅震荡之中,还是已经开始了新的主升浪结构。如果在宽幅震荡之中,目前是宽幅震荡高位区间;如果是新的主升浪结构,则目前还有上涨的余地。区分的核心是看大盘能否站稳3386直接拉升突破3400点。【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09:24:32
板块上来看,今日,前期热点人工智能科技和机器人(sz300024)题材分化非常严重,高位翻脸的个股家数增多。而农林牧渔,地产建筑和保险则崛起,但盘中持续性不如之前的热点。 -
数字江恩今天 09:24:27
A股两市今日成交8028 + 12776 = 20804 亿人民币,温和放量趋势明显。如此放量下,大盘没有继续向上,而是30个点区间震荡,依靠尾盘拉升还收跌6个点。个股方面,涨跌比接近1:1,但今日大幅下跌个股家数有所增多。 -
数字江恩今天 09:24:18
短线变盘在即 -
北京红竹今天 07:59:16
3、聚焦AI产业链DeePSeek是个具体的概念,相关扩展题材已经遍地开花了,人形机器人(sz300024)短期内暂时不聊,因为五分钟级别2个中枢上涨,虽然没有客观结束信号,已经不宜追高了。也不用完全盯着DS,AI产业链都可以,就一句话:规避高位的,低吸低位滞涨的。特别是符合缠论结构,日线级别上涨段中,当下处于回落一笔的,这种都值得埋伏。那些已经完成缠论上日线级别上涨段的都需要规避。当指数大级别上涨结束,我就不谈聚焦方向了,现在还可以继续谈。 -
北京红竹今天 07:59:12
2、2万亿成交额从1.5万亿到2万亿,虽然有放量,但还没有明显放量,目前的成交额还是良性的,还处于有人接盘有人卖的阶段。从成交额上看,需要注意的是,那天券商和互金大涨,指数呼呼向上放量,那时的成交额放大才会有问题。现在处于正常交易之中,洗盘不用担心。而且缠论结构上,不管是先行者恒生科技还是上证指数,都没有完成日线级别向上段呢。明天市场大概率还有一次退潮,沪指和科创50还没有构造五分钟级别回落段,明天大概率会回落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