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年的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是“多退”还是“少补”呢?
一般来说,国家会在新一年(公历)开始之前的一个月,也就是12月,统计个人的专项扣除信息。如果在这个时候正确填报了,下一年交税时就可以直接扣除。2023年,就有网友蹲点退税,结果退到了4.6万多元,一度霸榜搜索排行榜。
“开户了吗?12月底前开户缴存12000元可享最高个税抵扣”,这是最近很多代理人发给客户的话术,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铺开,税收优惠下,消费者买账吗?
“目前我正在犹豫,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的选择,是购买三年定期还是保险。”在一家陆家嘴金融机构23层的茶水间,吴青言正跟同事探讨目前市场上的个人养老金“热点”。
“个人养老金额度有限,卖点在税优,缺点是资金进账户后,无特殊情况,退休之前无法取出。”同处这层楼的林铭则在纠结,购买个人养老金是否划算。
个人养老金热议背后,是金融机构们的争相“圈地”。作为个人养老金制度重要的参与者,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太平、友邦保险、泰康保险、国民养老等多家险企正在热火朝天的备战和推进中,涉及储备产品、推广业务、优化服务体系等。据了解,保险公司数量相较参与试点之初,增长近4倍。
缘何保险业对个人养老金赛道如此热情?答案是:竞逐优质客户。众所周知,个人养老金的目标客户群体为有个税抵扣需求的人群,这与保险业当下高质量转型所亟需的“高客”目标,一脉相承。
从业内获悉,为简化个人养老金流程,当前多家保险公司已在内部发布公告,取消“双录”环节。“一般‘双录’需要代理人和客户双方见面,其录制过程最快也要一刻钟,一个不留神又要被打回来重录,取消‘双录’环节对代理人和客户都方便,有利于促进签单。”一位保险业代理人如是表示。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最近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销售也迎来一波热潮,个人养老金开始“触网”,以互联网的运营方式让产品去触达更多的消费者。让更多消费者从只能在个人养老金的开户行下选产品,变成先了解个人养老金产品,再选开户行。
据媒体公开报道,同业交流数据显示,自试点启动以来,国寿寿险、泰康养老、太平养老、友邦人寿、人保寿险等10余家险企在个人养老金新单保费规模已突破70亿元,累计件数超75万件,累计服务客户高达48万人次。从2024年前11月数据来看,上述险企规模已超40亿元。另据中国银保信“个人养老金专区”,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共推出223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积极备战抢客户
“2024,个人养老金,您上车了吗?”
一位保险业代理人在给客户的短信中表示,“未来三个月,我们将跑遍京广、京沪等核心铁路线,把个人养老金开放的政策带到全国各地。”
岁末年终,是个人养老金年度缴存的最后关头。作为个人养老金的重要参与者,当前中国人寿、泰康保险、中国太保、友邦保险、阳光保险等多家险企正在积极备战和推进中,其对产品开发、队伍建设、业务推动等方面皆进行了细致周密的部署。
当前,多家险企代理人正在深入企业、社区和家庭等,这是他们获客的重要途径,亦可以更直接接触到需要个人养老金的精确人群。
在众多保险公司中,今年动作频频、并抢先布局的是友邦人寿。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友邦人寿自个人养老金政策出来之时就已布局,于2023年4月上新产品,在2023年4月-6月期间,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等其他公司反应过来,即使产品报批也需要时间。一位金融机构消费者亦透露,最近几年都会收到友邦代理人提醒个人养老金方面个税抵扣的信息。
友邦人寿在险企个人养老金市场中的份额较高。从数据端来看,截至2024年10月,友邦人寿个人养老金客户超20万人,个人养老金新单总保费突破24亿,平均每天服务客户365位,累计服务企业超15000家。
友邦保险相关人士认为,“个人养老金”是保险企业链接客户的“新触点”,应由此出发,帮助客户主动规划养老,建立全面的、综合的养老解决方案。友邦将“个人养老金”的推动置于自身整体的养老战略之中,与其“轻资产+重服务”的“养老生态圈”有机融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除友邦人寿,中国人寿、泰康养老亦为同业先行者。试点两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已为全国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近20万客户提供个人养老金保险服务,泰康养老则采用职域服务模式,目前个人养老金客户人均缴存金额达1.17万元。
太平人寿亦在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其将成立养老金融服务项目组,构建领导协调机制,统筹产品开发、服务融合、业务推动、系统运营、宣传推广等资源;中国太保在全国37城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已推出10余款个养产品;目前,国民养老保险累计有15款产品入池个养产品目录,累计销售个人养老金3万件,总保费逾4亿元,件均保费约1.2万元;阳光人寿共上市五款个人养老金产品,当前正在推动研发浮动收益类保险产品,销售端则在强化队伍社保知识、养老金规划逻辑等技能培训。
“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政策落地,将更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合理规划个人养老资金储备。”大都会人寿相关人士表示,未来随着制度的全面推行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公司将会进一步丰富个养产品的供给,在流程优化和产品特色上形成差异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促进消费者对于个养账户的缴费意愿。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将会是第三支柱的主阵地,当前第三支柱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尚未大规模展开,这是养老保险公司主要聚焦的市场,其可以通过“产品+服务”,满足民众的康养需求。
保险产品看保底
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中显示,在现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从产品数量来看,据12月25日查询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共有个人养老金产品945款,包括466款储蓄类产品、285款基金类产品、168款保险类产品以及26款理财类产品。
保险产品在其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从保险产品角度来看,据中国银保信“个人养老金专区”,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共推出223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产品类型已经涵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万能保险等产品类型。
从收益率来看,险企上半年披露的16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3年结算利率显示,稳健账户2023年结算利率最高达4.15%,进取账户结算利率最高为4.25%。
据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从本质上来看,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养老产品都不具备流动性,但保险公司具有非常强的中长期投资能力,所以保险产品是天然的“优势”产品。不过,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保险产品,其描述往往太复杂,而且给客户的自主选择权也不够明显,例如权益到期之后能否转换为其他养老金产品,建议保险公司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其风险类型偏好,提供账户进行转移的选项等。
海富通基金首席年金专家李连仁曾表示,保险产品拥有保底和稳定收益,安全性、稳定性是保险相较其他产品的核心优势。太保寿险副总经理叶蓬在论坛中表示,保底是一个“最贵”的承诺,除了银行的存款,现在能提供保底收益的只有保险机构。
一位保险经纪公司高管分析,作为“长期主义”型产品,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还必须考虑到长期、稳定,挑选好的产品,实际是在挑选产品背后的保险公司,所以个人养老金产品更着眼于稳定靠谱、保证利益,公司产品的总体收益还是与险企的综合实力、投资经营状况及其所拥有的稳健投资能力、盈利能力、跨越不同经济周期的能力相关。
另据多家保险公司业务人士表示,目前正在研发浮动收益类保险产品,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供给。
国联证券分析,从产品角度来看,保险产品具备保本、期限较长、风险较低、收益确定性较高等特征,符合长期养老需求。从服务角度来看,保险产品可附加健康及养老等增值服务,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养老保障需求。后续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有望进一步延伸。
不过,亦有诸多保险业内人士呼吁,希望能够给予保险行业一些政策倾斜。其认为,养老金第三支柱账户开放的第一个层次在银行方面,其是个人养老金业务最关键的参与渠道,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亦有政策方面的支持。
提高缴费仍待解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达到4030万人,但其中只有1000万人左右完成了资金的存储,实际缴费人数仅为参加人数的31.37%,人均储存仅有2022元,用满每年1.2万额度的不到10%。
犹豫和踌躇,是当前很多人在个人养老金缴费中的心态。在这场养老金结构性变革中,如何提高市场的开户活跃度与缴费比例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一位近期正在找工作的金融业人士表示,资金流动性是目前的第一考量因素,去年买了足额额度,但因失业收入压力,不敢把钱都放到退休才能领取的账户里。
北美精算师、精算视觉主理人Alex直言,首先,部分消费者认为月均收入只有超过8000元,买个人养老金享受的抵税作用才比较明显,可以超过10%,但在个人养老金领取之时,还要补缴3%的税,性价比待提升;其次,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产品种类太少、不够多元化,且投资期太长等。
当前,部分年轻人对于个人养老金政策反应并不积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银安养老金融研究院理事孙玉栋在科研教学中发现,他教过的MPA(公共管理硕士)学生中有很多30多岁的青年人,但他们很少有人开个人养老金账户。
孙玉栋建议,加大税收政策的配套力度。他表示,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体现在每年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中,与其他项目不同,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力度取决于适用个税边际税率的高低。“宣传中常说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存12000元,最高可以得到5400元的免税,但这5400元的优惠,只有年收入超过96万元的人群才能享受。对于低收入群体,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并不解渴。”
太平人寿相关人士建议,未来可以适度提高个人养老金缴存额度,以应对未来高品质养老所需的成本;同时,丰富产品供给体系,健康保障类产品也可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之中。鉴于退休后护理保障支出具有较大刚性,如长期护理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退休人员的家庭经济负担。
在产品供给方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冯润桓建议,养老金融产品的设计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流动性,例如提供灵活的提取条款、短期保收益或低风险的保本型养老产品,同时还可通过对不同产品的组合设计,满足不同收入和年龄层的用户需求。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2023年至2024年是个人养老金的“开户年”,而2025年至2026年将迎来个人养老金的“缴存年”和“投资年”。中信证券预计,到2035年,中国个人养老金规模或将达到12万亿元,养老金融产品中的权益类资产比例或将从目前的20%提高至40%左右,个人养老金全面铺开将对提振资本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文中吴青言、林铭为化名)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