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12月26日电(李小英)“民以居为安,居以安为先。”住房是生活的港湾,是幸福的基石,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映照。
在海东市乐都区,随着一系列住房举措的推进,让乐都群众从“安居”迈向“宜居”,让“美居”梦想照进现实,一幅城乡融合、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用最好的地建最好的房,把最好的房给最困难的人。”这一承诺在乐都这片热土上得到了完美践行。“十三五”以来,乐都区累计投入22亿元,先后搬迁16个乡镇160个村8845户29783人,修建七里店、梦圆居、瞿昙徐家台、洪水李家壕等集中安置点12个,集中安置6533户2.21万人,在城区交通最便利、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段建设搬迁小区,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开启了乐都区城乡融合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新纪元,为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经住在山上的老房子里,一家几口挤在土坯房子里,生活有很多不便。现在好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周边学校、医院、超市啥都有,生活有了奔头,心里别提多踏实,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美!”居住在七里店安置小区的居民领羊芝措激动地说。
从破败的旧居到敞亮的新楼房,从偏远的山区到便利的社区,其间的变化无需华丽辞藻修饰,幸福就写在每一位搬迁群众的笑脸上,暖在每一个家庭的新生活里。
走进海东市乐都工业园区西区的原青海锻造厂、青海铸造厂“老三线”企业职工集中安置小区,一座座灰白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老工人们在整洁的小径上悠闲踱步,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满足与惬意。
“1966年,我跟随父母支援三线,从河南洛阳拖拉机厂来到了青海铸造厂,在这里生活了将近58年,乐都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住在新建的安置小区里,气候和环境都很好,感到非常幸福。”寿乐社区老人王志才说道。
电梯、地下车库、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物业公司等配套建设一应俱全。小区环境优美,舒适整洁,处处洋溢着和谐、幸福和欢声笑语,多民族群众亲如一家,“石榴籽”般的民族团结之情格外浓厚。
“这个小区内居住的都是‘老三线’职工,为方便居民上下楼,保障出行安全,提升居住品质,乐都区争取到了1943.46万元的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原青海锻铸造厂生活棚户区改造电梯加装项目,为13栋楼加装电梯31部,让374户家庭直接受益。”乐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改善的是“老三线”企业职工的居住环境,提升的却是群众的幸福感。
在城市发展的步伐中,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乐都区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政府承诺民生实事,持续推动居民生活品质和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努力展现新时代“老小区、新生活”的美好图景。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乐都区已累计投入6966万元,对67个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惠及3884余户居民,切实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过去,一座座旧房屋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如今,随着住房提升工程的稳步推进,一幢幢老屋旧貌换新颜,满溢希望。2021年以来,乐都区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实现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为目标,投入补助资金2.7亿余元,大力实施农村住房改造提升及居住条件改善项目,1.3万余户群众的农房得到改善加固,群众住上了“安心房”“暖心房”。此外,农村房屋建筑的排查、评估、鉴定、监测、预警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切实筑牢了住房安全底线,提升了农房面貌和建设品质,守护了群众的历史根脉与家园记忆,“改”出了农村新天地。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乐都区将“保交房”作为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全力推进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群众的住房需求,为城市建设与经济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持续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完善公租房小区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公租房小区运营管理服务质量,保障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截至目前,全区保交房交付率达90.71%,完成约273套500万元购房补贴发放;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分配7341套,累计保障家庭8086户。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乐都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攀升至71.5%,在城乡规划携手绘制、资源互补互济、生态协同守护的进程里,“亦城亦乡、城乡融合”的崭新格局欣然构建,为区域的持续前行灌注了磅礴力量。
如今的乐都大地,一批批兼具安全与舒适、颜值与格调的住房相继落成,城乡住房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大幅跃升,从“有居”迈向“优居”,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满足感如泉涌般持续提升。(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